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该病起病隐匿、病程缓慢且呈进行性进展,多发于老年群体,严重影响患者记忆、认知、言语等功能。
转自:翔宇医疗
当记忆被“偷走”,我们还能做什么?
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该病起病隐匿、病程缓慢且呈进行性进展,多发于老年群体,严重影响患者记忆、认知、言语等功能。
“
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报告显示,每隔3秒,全世界就会多1位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预计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人数将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别增至7500万和1.315亿。
临床常采用药物疗法,包括脑循环药物、脑代谢激活剂等,可暂时缓解患者症状,但其疗程较长,作用不佳。而患者受到认知功能缺损影响,可出现生活能力、社会能力严重降低现象,增加家庭负担,故有必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加快其认知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近年来,一种非侵入性脑调控技术——经颅磁刺激(TMS),正为“无法治愈”的AD带来突破性曙光。今天,我们带您走进这项“大脑重启技术”的世界。
什么是经颅磁刺激(TMS)?
A:
TMS是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改变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磁场刺激技术。TMS是一种无痛、无创、无损的神经调控技术。
TMS如何对抗阿尔茨海默病?
#1.靶向修复“记忆枢纽”
AD的核心病理是海马体和默认模式网络(DMN)功能衰退。TMS通过精准刺激这些区域,可增强突触传递效率,延缓神经元退化。
研究证据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以节律性和重复性形式提供系列脉冲,调节神经活动和皮质兴奋性,改善患者整体认知功能。rTMS可以降低AD和AD源性MCI患者血液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rTMS是一种很有希望改善住院AD源性MCI患者认知功能的非药物替代方法。
#2.打破“蛋白错误折叠”恶性循环
TMS可能通过调节脑内小胶质细胞活性,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从病理根源入手干预。
#3.调节“脑电风暴”
AD患者常伴随γ频段脑电波紊乱,TMS联合神经反馈训练可重建正常脑电节律,改善注意力与执行功能。
临床进展:从实验室到病床边
☑早期干预显效: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接受TMS治疗后,发展为AD的风险降低40%(Nature子刊数据)。
☑联合疗法突破:TMS+认知训练+药物的综合方案,使部分中晚期患者的语言流畅度改善率达67%。
☑中国实践:北京协和、上海华山等医院开展的TMS治疗AD的临床试验,部分受试者认知衰退速度减缓1.5倍。
rTMS作为一种新型物理干预技术,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特点,通过对患者大脑前额叶进行刺激,可增加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从而对大脑损伤区域神经轴突触产生反复刺激,促使其再生,帮助患者重塑脑组织神经网络系统。
线粒体功能障碍是阿尔兹海默病的主要诱因,rTMS可通过提高突触递质传递效能,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及分化,增强神经元的可塑性,从而有助于线粒体功能的恢复及维持,提高靶位皮质的血流及代谢,改善脑能量代谢从而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
此外,rTMS还可通过改变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促使其产生动作电位,维持脑组织电生理的平衡,从而发挥改善精神及认知功能的作用。
未来可期:挑战与机遇并存
⚠ 现存局限:☒疗效存在个体差异,需个性化定位刺激靶点;☒长期疗效仍需5年以上跟踪研究验证。
🌟突破方向:
☑优化治疗方案;
☑加速家用便携式TMS设备的研发。
每一道脑电波,都是生命的火种。
经颅磁刺激器
豫械广审(文)第250827-16402号
TMS或许不能完全逆转AD,但它为无数家庭点燃了“延缓病程、保留尊严”的希望之光。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深入,我们离“守护记忆”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参考文献:
[1]Jiang L,Cui H, Zhang C,et al. 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improving cognitive function in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systematicreview[l]. Front Aging Neurosci, 2021,12:593000.
[2]Chu CS, Li CT, Brunoni AR, et al. Cognitive effects andacceptability of non-invasive brainstimulation onAlzheimer's disease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component network meta-analysi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21,92(2):195-203.D01: 10.1136/jnnp-2020-323870.
[3]Huang P, Lin L, Zhang J, et al. Efficacy analysis of threebrain stimulation techniqu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meta-analysis of repeated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anddeep brain stimulation[J]. Expert Rev Neurother, 202424(1):117-127.D01:10.1080/14737175.2023.2293225.
[4]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