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部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部署抗旱保灌、“龙舟水”防御及汛期备汛防汛工作。随着6月1日南方地区进入主汛期,珠江流域“龙舟水”防御已进入关键期,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面临大考。
中国网5月23日讯(记者 张艳玲)水利部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部署抗旱保灌、“龙舟水”防御及汛期备汛防汛工作。随着6月1日南方地区进入主汛期,珠江流域“龙舟水”防御已进入关键期,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面临大考。
迎战旱涝“双考”
据预测,6—8月长江流域嘉陵江、黄河流域大部、淮河流域等降水偏多,长江中游及新疆北部偏少。黄河中游、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海河流域漳卫河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湖南、江西、湖北等地存在阶段性干旱风险。当前,我国已提前17天入汛(3月15日),入汛以来38条河流超警,2条中小河流超保,目前水位总体回落,但“龙舟水”期间防汛形势严峻。
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受南海季风爆发和副热带高压北抬共同影响,我国华南地区极易出现持续性、大范围的集中降雨过程,易引发珠江流域性洪水,俗称“龙舟水”。预计,今年珠江流域降雨接近常年或略偏多,北江可能发生较大洪水,西江、韩江可能超警戒,暴雨区内中小河流洪水风险突出。副热带高压偏强、南海季风爆发偏晚,叠加局地强对流天气,进一步加剧防御压力。
另外,今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1%,江河来水量偏少近3成,西南地区去年冬季以来、北方冬小麦主产区3月以来降雨持续偏少,叠加高温大风天气,土壤失墒加快,耕地受旱程度较常年同期略偏重。
备汛防汛筑牢“三道防线”
水利水电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介绍,水利部自2月起全面部署防御工作,入汛后启动24小时值班机制,重点推进隐患排查与工程修复工作、完善流域防御体系、强化监测预警与调度、进行旱涝统筹防御工作。水利部组织各地开展汛前检查,截至5月20日,4257处重点水毁工程已修复3934处,修复率达92.4%,剩余项目6月底前完工。
水利部还构建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抢险救援保障),修编重要江河洪水调度方案,开展流域防洪演练。利用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预报、预警、预演)和数字孪生技术,提升预报精准度;实施水库、堤防、南水北调工程等关键设施安全管控,病险水库原则上空库运行,落实“三个责任人”(行政、技术、巡查)制度。针对可能出现的阶段性干旱,强化墒情、作物需水分析,确保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应灌尽灌”;同时统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保障输水、水质、工程“三安全”。
汛期防御重在守住“四条底线”
针对即将到来的主汛期,水利部提出“两手抓、两手硬”工作要求:防汛核心目标是确保“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通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明确“谁组织、转移谁、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5个关键环节责任,避免人员伤亡。
在抗旱保供任务上,锚定粮食安全,精准掌握灌区作物需水规律,科学调配水源,保障夏种夏管用水需求。在工程安全管控上,加强堤防巡查防守,对超警河段实施24小时巡护,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强化水库调度,尤其是中小型水库监管,严禁擅自超汛限水位运行。在区域协同防御上,针对珠江、黄河等流域性洪水风险,强化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做好洪水预泄和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减轻干流防洪压力。
姚文广强调,水利部门将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水旱灾害防御,突出“防住为王、预防为主”,通过系统治理和精准施策,坚决打赢主汛期防御硬仗,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抗旱保灌稳粮产,旱涝同防护“三夏”
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保障春播及越冬作物灌溉需求是粮食稳产的关键。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倪文进介绍,水利部早部署、早行动,春节后即启动抗旱工作机制。针对山西、湖北等8省区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广西已终止),派出10个工作组赴一线指导。通过科学调度水源、补齐灌排设施短板、精准实施灌溉等举措,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用水。
水利部统筹流域水资源调配,督促各地蓄水保水。黄河中上游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66亿立方米,长江上游水库群补水380亿立方米,保障灌区及城乡用水。各地深挖水利设施潜力:陕西关中地区加大引黄引渭水量,采用“短频少灌”方式,保障冬小麦3—4次用水;山西通过引黄河、汾河水及机井灌溉,缓解下游灌区用水压力。
党中央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去年,中央投入超1000亿元实施1300余处灌区现代化改造。各地利用冬春时节修复4257处重点水毁水利设施,打通输水“堵点”。河南人民胜利渠灌区改造后,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数提升,灌溉周期缩短8天;陕西港口抽黄灌区通过管道灌溉,让春播作物用上“定制水”。
水利部还建立受旱灌区台账,以旬为周期滚动预测用水需求,实施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推广数字孪生灌区技术,通过监测感知、优化调配实现精准灌溉。截至目前,全国春灌累计供水46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近4亿亩,5320余处大中型灌区灌溉近3亿亩。河南、陕西、山西等冬小麦主产区386处灌区灌溉2713万亩,用水超30亿立方米,为夏粮丰收筑牢基础。
倪文进表示,当前“三夏”农忙开启,冬小麦由南向北进入成熟期。水利部统筹旱涝同防,一方面密切监测旱情,强化水源调度;另一方面提前部署防汛排涝,确保夏收颗粒归仓、夏种顺利开展,为全年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水利支撑。
编审:蔡晓娟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