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历经这三种苦、三种福,便是该与尘世作别之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3 20:15 2

摘要:红尘如戏,人来人往,每个人终究只是过客。我们来到世间,经历种种,或苦或乐,如同四季更替。当岁月的脚步渐行渐远,人到暮年,承受了三种苦、领悟了三种福,便当从容地与这红尘作别。这不是逃避,而是顺应天命的智慧选择。

红尘如戏,人来人往,每个人终究只是过客。我们来到世间,经历种种,或苦或乐,如同四季更替。当岁月的脚步渐行渐远,人到暮年,承受了三种苦、领悟了三种福,便当从容地与这红尘作别。这不是逃避,而是顺应天命的智慧选择。

三苦,消磨人生。年轻时的苦,是成长的养分;老年的苦,则是生命的考验。受尽了病苦,身心俱疲。记得邻家张大爷,年过八旬,一生康健,每日坚持晨练。然而一场大病袭来,身体日渐衰弱,床榻成为他最后的归宿。那曾经稳健的步履变得蹒跚,洪亮的嗓音化作微弱的呼吸。各种管子插入身体,虽说为了救治,却更像是宣告医学的无力。多少个深夜,医院长廊上回荡着家属的叹息,病房里只剩下监护仪的滴答声,生命的最后一丝光芒逐渐黯淡。病痛如影随形,剥夺了老人的尊严和自由,这是生命最无情的考验。

受尽了孤苦,寂寞如影随形。人到晚年,送别成为生活的常态。先是父母离世,再是亲友相继远去,连最后一面都无缘再见。老伴儿先行一步,独留自己面对空荡的房间和漫长的黑夜。朋友圈里的点赞从热闹变得稀疏,通讯录开始安静。一个电话,一次视频,都成了奢侈的期盼。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那些未完成的约定,都成了心底最深处的遗憾。孤独不再是偶尔的感受,而是日复一日的常态,直到那最终的告别时刻。

受尽了穷苦,两手空空。许多老人一生辛劳,节省攒钱,以为晚年就能衣食无忧。然而病来如山倒,耗尽积蓄;儿女孝顺需要经济支撑;通货膨胀让养老金日益缩水。到最后,房子车子还在,却住不进、开不动;银行存款看着不少,医疗开销却如流水般逝去。走到生命尽头,才发现人间财富不过是过眼云烟。“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不是洒脱,是无奈。放手时,反而一身轻松。

三福,滋养晚年。老年人经历的三种福,如同人生旅途中的绿洲,抚慰干涸的心灵。儿女孝顺,传统美德。老李如今九十高龄,腿脚不便,四世同堂。每逢周六,子孙齐聚,其乐融融。虽不求儿女时刻相伴,但有困难时的扶持、平日里的问候,已是莫大的安慰。社会变迁快速,能感受家人的关爱,是心灵的慰藉。不过也要明白,“无福消受”未必是真,九十岁尚能自理,或许正是上天的恩赐。

社会保障,生活后盾。如今的社会为老年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障——养老金让生活无忧,医疗保险减轻疾病负担,社区服务关怀备至。王奶奶退休金不高,却足够支付基本生活;医疗保险让她在住院期间减轻了不少经济压力;社区志愿者定期探访,让独居生活多了一丝温暖。社会的发展让老年生活有了基本的尊严,这是时代之福。然而也要明白,再完善的保障也无法延续生命,它只是延缓了与世界的告别。

心态乐观,幸福之源。积极心态比任何补品都珍贵。晨曦中的太极、午后的棋局、傍晚的散步,简单的生活也能找到乐趣。小区里的赵爷爷,退休金一般,却总能看见他脸上的笑容。他常说:“有吃有穿,儿女平安,能看到孙辈成长,夫复何求?”心态决定生活的质量,乐观的人总能看到希望,而悲观者在福中也能寻出苦来。

尘缘已尽,从容作别。正如杨绛先生所言:“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生几十年,我们经历了生离死别,尝尽了酸甜苦辣,创造了家族传承,传承了文化记忆。当三种苦磨尽生命的韧性,三种福滋养了心灵,便是时候卸下尘世的包袱,迎接生命的下一个旅程。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季羡林老人在《八十述怀》中写道:“我活得太久了,见惯了世态炎凉,也看淡了生死离别。”放下执念,接受生命规律,是智慧更是慈悲。

不必恐惧离别,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出了真我。若已历经风雨,看透世间,便坦然接受生命的自然规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生命终有尽头,何不优雅地谢幕?愿每个生命,都能在经历了应有的三苦三福后,在生命的秋季,如秋叶般静美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却为大地留下滋养。红尘纷扰,终是一程。放下即是拥有,释然便是重生。当生命走到尽头,坦然作别,便是对这人间最好的告别。

来源:胖嘟爱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