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乱象被“嘘” 业内专家发出警醒之声

B站影视 2024-12-24 11:04 2

摘要:12月22日,在浙大城市学院举行的2024“中国视频节目年度掌声·嘘声发布”活动现场抛出了上述问题,并将年度唯一的“嘘声”指向了“算法乱象”,比如算法推荐中的流量至上、算法歧视等现象。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席聪聪 记者 蒋雨彤

“算法正塑造着当下的世界,我们看见的,有时只是我们想看见的。认知隔阂加深,我们是否还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12月22日,在浙大城市学院举行的2024“中国视频节目年度掌声·嘘声发布”活动现场抛出了上述问题,并将年度唯一的“嘘声”指向了“算法乱象”,比如算法推荐中的流量至上、算法歧视等现象。

自2011年起,每年冬至前后,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都会针对本年度媒体的报道和原创节目的传播,以“掌声”和“嘘声”的方式,发出学术人员的价值选择、专业判断和观点。而年度“嘘声”则是对媒体责任意识缺失,以及传播过程中的失语、失真、失度、失衡等问题,发出学界的警醒之声。

发布现场,多位业内专家针对“算法乱象”进行交流和探讨。浙大城市学院供图

现场,多位业内专家逐一剖析曾关注过的“算法乱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白岩松第一个发言。他说:“互联网最初出现时,我们有点过于乐观了,以为所有的声音都会被听到。但是,如今大家更焦虑了、更不听彼此的声音了。”

白岩松认为,算法是一把“有善有恶”的“双刃剑”,要看人怎么用,但是人性和商业的准则,往往会共同把它推上恶的一边。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无法躲避。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打开短视频软件,一不小心就看了一个小时,但最终发现好像一无所获,便开始‘痛恨’自己”。张同道说,当一个人经常这样操作,形成习惯而不再痛恨自己时,危险也就开始了,“算法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我们永远不能过高估计自己的理性”。

最让张同道感到担忧的,是他曾多次见到的场景:孩子哭闹时,看到家长扔过来的手机,立马就不哭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抱着手机,甚至可以安安静静坐一个小时。“它造成的损伤,可能是未来我们用很长时间也难以挽回的。所以针对算法,不能只是简单评判,警醒是必要的,甚至还不够。”

这种现象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的话说是,“算法能抓住每个人的缺陷,拉着我们向下走。”

尹鸿还发现,如果被算法所绑架,不同的人还可能会被剔除掉差异性。他进一步解释说:“自己当老师遇到一堆学生,过去总觉得班上会有很多‘奇奇怪怪’、想法和行为都很不一样的年轻人。但是如今,绝大多数学生在知识、想法等方面都特别相似,经历高度雷同化,很少会有独特的发现。”这让尹鸿感到惋惜,他说,“每一滴水在太阳底下都会闪闪发光,但是当不同的水滴变成冰块的时候,就会缺乏流动的活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尤为关注算法对新就业群体,特别是对外卖骑手们切身利益的压榨。他曾在一个小区注意到外卖骑手骑平衡车送餐的情况,了解到通过这个工具,有的外卖骑手一单可能会节约5分钟甚至10分钟。这引起了平台算法的注意,导致下次送餐的时间要求被再次压缩。

“平台的算法实在是太厉害了。”时统宇希望,解决一系列“算法乱象”,“关键还是要寄希望于监管部门,阻止各种危害无限制蔓延”。

事实上,“算法乱象”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2024年11月24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至2025年2月14日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通知明确,要重点整治同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算法向上向善服务缺失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等问题,督促企业深入对照自查整改,进一步提升算法安全能力。

除了监管部门的治理和法律制度的完善,现场专家几乎都反复强调“警醒”二字的重要性。

“更多人警觉、清醒,这可能是更长久的期待吧。”白岩松说,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改变世界,但要让世界有限地改变我们。

“这个话题沉重但现实。”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虹在总结发言时说,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必然会不断发展。许多事情我们不能左右,所以要先努力左右好自己,“当我们今天把这一切揭示给大家的时候,警醒更重要”。

每个人都意识到可能造成的危害,让算法导致的“恶”降到最小的程度,从而无限放大其“善”的部分。在尹鸿看来,“这正是‘嘘声’发布的最大意义”。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