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听见女儿吐槽说“我妈真烦”,才明白:余生先好好爱自己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3 17:23 2

摘要:从表面来看这个话题,似乎觉得有些矛盾,父母和孩子有话可说不是很正常吗?怎么就被列为成功之处呢

文/兰妈谈育儿

有人说,养孩子的成功之处,就是孩子长大了,他们还和父母像朋友一样有话可说

从表面来看这个话题,似乎觉得有些矛盾,父母和孩子有话可说不是很正常吗?怎么就被列为成功之处呢

殊不知,有话可说,和想不想、愿意不愿意说,这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朋友都知道,孩子进入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之后,回家的次数、包括和孩子沟通的次数就会逐步减少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还能和父母沟通无畅,那说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感情就差不了

反之,每一次反抗都会戳中一段新的养育痛点

认识一位妈妈,全职12年,从女儿出生开始,她就一门心思地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

她以为,她小时候是留守儿童,没有感受过完整家庭的父爱母爱,她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把女儿带在身边养大

于是,她化身全能管家,每天为孩子操碎了心,也做出了很多牺牲

而在日复一日的操劳和辛苦养育中,虽然女儿没有和她发生过太大的争吵和矛盾,她也觉得女儿应该会理解她的不容易,甚至觉得她们之间的关系要胜过很多全职妈妈带娃的家庭

可结果呢,这一切不过是自己感动自己罢了

有一次,外面刮起了一阵狂风,她不止一次叮嘱女儿“一定要把雨伞带上”,可女儿出门的时候还是没有带

担心女儿傍晚放学会淋雨,她迅速脱掉围裙,跑去为女儿送伞

没想到,恰恰是借着送伞的功夫,她意外听到女儿和同学在楼下的对话

女儿说:“我妈真烦人,一天到晚让我干这个、干那个,我明明不愿意做这些事情,她非要逼着我做,真想早点长大,那样我就可以彻底摆脱她了”

一番话,瞬间犹如一根针一样,狠狠地扎进这个老母亲的心

她也不止一次反思:

“别人都期盼不要那么快长大,可以多享受几年做小朋友的快乐,而我的女儿却祈求快点长大,原因竟然还是想早点摆脱我这个母亲”

“所以,我对女儿的爱,真的是正确的吗”

一番反思下来,问题也很快显现出来了

是的,当孩子觉得你很烦、甚至想早点长大好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时,说明孩子的成长是不快乐的

别看孩子现在对你还没有太大的反抗、和厌恶表现,但随着后期的负面情绪积压,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争吵也是早晚的事

例子中的妈妈就是如此,明白问题所在后,她也悟出了一个道理:爱孩子之前,余生先好好爱自己

做好这一点,你会发现很多曾经解决不了的问题都被慢慢淡化了:

01

情绪是决定一切的开始

先爱自己的妈妈,情绪一般都比较稳定

看过一句话:“把沟通建立在情绪之上的人,走到哪里都容易碰壁,因为他们不会调节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与人沟通的时候也经常会意气用事,不顾后果”

认识一个大姐,是属于口直心快的性格

但凡和她连续相处一个星期以上的人,不论是亲人、还是朋友,都会因为三观不合而发生矛盾争吵:

•年轻的时候,儿子离家出走到上海打工,故意换了联系方式,好几年都不跟家里面联系,后面还是她苦苦哀求同行的亲戚做思想工作,儿子才慢慢放下芥蒂回家

•中年的时候,因为一些争执,丈夫提出离婚后就离家出走,还是她及时打电话给儿子,儿媳妇知道后用激将法才把公公劝回去,儿媳妇说:“如果您不回去,我们现在就开车去找你,找不到,我们就在大街上一直找”

•不料,到了五十四岁的时候儿媳妇又被气得离家出走了,那一次儿媳也是铁了心地不愿意再回到那个家了,原因是她做什么事情,都要被婆婆所唠叨干涉,那一次,也是因为出去玩的时候没有带小姑子的孩子,婆婆不高兴,还要求她主动给小姑子打电话解释:如果不是xxx,就一个外甥出去玩肯定会带上的”

从家里朝夕相处的三个亲人,都发生过离家出走的窘境来看,例子中大姐的问题就在于太强势、总喜欢干涉别人生活

当丈夫和儿子的,如果都忍受不了,又何况是没有一天生养之恩的婆媳关系呢

透过这件事,兰妈也深刻地悟出了一个道理:情绪是决定一切的开始,任何关系都是如此

我们想要把孩子教育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更少不了对情绪的自我管控和调节了

那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感到疲惫、无力改变的时候,就要记住一个心法了:多做少说

包括:

•不管丈夫怎么样,孩子考多少分,遇到事情少说两句吧,不会掉一块肉的,但能做到冷静的那段时间,恰恰是缓和关系的重要节点

•如果实在是做不到对这些事情置之不理,那就掌握一些可以调节情绪的方法吧,比如:出门逛街,和闺蜜吐槽,跑步运动,培养和孩子一样的共同爱好

•懂得调节情绪、也懂得先爱自己了,那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和孩子、和配偶之间的沟通就不会那么争锋相对,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会得到有效维护

这就是余生先好好爱自己,才能让更多人受到感染跟着一起去爱你…

02

心态是决定关系的好坏

先爱自己的妈妈,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不简单话里有这样一段经典语录:

“人品决定你的人缘,心态则决定你的状态,如果说人品是最好的气运,那心态就是最好的风水”

任何关系都适用于此,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更不例外

记得很久以前,每次回外婆家都能看到一个阿婆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

一次、两次、三次,很多次都能遇到后难免会心生好奇

终于,在某一次再次遇到后,我忍不住问她“阿婆,每次都一个人晒太阳,不无聊吗”

阿婆看了看我,然后淡然一笑地说:“心静自然凉,心态好了,就没有什么好不好的,一个人坐在门前晒晒太阳,再看看来往不断的车辆、见识各色各样的行人,也是一种乐趣呢”

望着阿婆一脸满足的笑容,我突然悟懂了一件事:“原来,很多不开心的事情、难过的坎儿,不过是我们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换一种心境去看待,你会发现很多复杂的事情都变得简单多了”

带着在阿婆那领悟的心境去外婆家,刚好看到两个女儿和几个小朋友在山坡上挖洞,正准备玩做饭的过家家游戏,每个人的脸上和身上还沾满了显眼的泥土痕迹

但由于心境不同了,我看待这件事自然就轻松了不少

当时,并没有跟以前那样对着孩子破口大骂,指责她们贪玩、或者是不注意卫生等问题

看着孩子们玩得笑出咯吱咯吱的爽朗笑声,我也忍不住拍下视频记录那唯美有趣的一幕

后来,女儿知道我录视频后,回家就缠着我播放给她们看

与此同时,在非凡意义的一天体验下,她们除了玩得开心尽兴,还手舞足蹈地对我撒娇说:“妈妈,下个周末我们还要去外婆家玩好不好”

我问她们:“那作业呢”

两个女儿齐声回答:“我周五回家熬夜就能把作业写完”

看着她们坚定的语气、还有信誓旦旦的保证,我突然发现:原来,让孩子主动写作并没有那么为难

是的,心态就是能直接决定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好坏

如果我们遇到事情就对孩子批评指责、唠叨催促,那同样的话说多了就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

唯一有效又直接的方法,应该是以兴趣为诱饵,让孩子养成“先完成作业,再好好玩”的目标任务

当孩子慢慢习惯这种状态后,他们的学习问题自然也会大概率减少了

所以,遇到事情,妈妈不要生气,先爱自己再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当孩子在你那里感受到的是温柔和关心时,他们回馈给我们的感情也自然会成为温柔和关心了

03

榜样是决定成长的质量

先爱自己的妈妈,能给孩子带来正能量

父母教育孩子,最不愿意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你别管我

而孩子被教育时,最讨厌听到的一句话也是:“都是为了你好,你也太不知好歹了,我们这么辛苦可都是为了你呀”

于是,在彼此都有不愿意听到、和讨厌听到话的弱点情况下,一旦触碰,那亲子关系就会变得格外紧张

认识一个女孩,离家出走三天被找到后,她整个人看起来状态很不好:蓬头散发,双眼都是明显的黑眼圈

一看就知道在外面飘着的日子,过得一点都不好

面对虚弱的模样,妈妈还趁热打铁讽刺说:“看吧,这就是你离开家的感觉,离开我们,你什么都不是,爸爸妈妈说你也是为了你好,你为什么不乖乖听话,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呢”

没想到,女孩却告诉他们:“宁愿流浪,也不愿意回家”,原因也竟然是女孩不愿意被父母所控制

用女孩的话来说:“我就想赌一把,如果我现在跟他们回去了,那一辈子就完了,我必须什么事都得听他们的,可如果我在外面,那就是自由的,我可以自己做决定,也能决定自己的未来

看着人不大,心思却是那般细腻和成熟的女孩,我不禁反思:过去我们父母所认为的为你好,真的就是孩子想要的吗

当兰妈回家把这个问题抛给女儿时,两个孩子都告诉我:“不喜欢妈妈什么事都要替我们做决定的样子,那样子会显得我们很没用”

是呀,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也该有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其把所有精力都投在如何改变、操控孩子的焦虑中,倒不如放下芥蒂,先好好爱自己,给自己放放假、放松放松,然后再成为孩子要成为的榜样性代表

比如,你希望孩子多读书:

•那买回家的书就不要告诉孩子:“这是给你买的新书,你一定要认认真真看完”,改成“宝贝,这些书是妈妈给自己买的,你千万不要动哦,这可是我好不容易淘来的宝贝呢,如果弄坏了就太可惜了”

•紧接着,你会发现“越不让孩子动的书”,他们就越是有想要窥探一眼的想法,甚至还经常偷摸摸地靠近窥探一二

•如果我们等到孩子兴趣正浓的时候再邀请孩子一起看书,你会发现孩子对这个得来不易的机会会格外珍惜,看书的投入和积极劲儿也会是前所未有的状态

所以,爱孩子之前,先爱自己,培养孩子之前,也应该先培养自己

你想孩子成长什么样的人,那就从现在开始慢慢把自己培养成这样的人,然后才有资格去产生影响力

那么,关于爱孩子之前需要先好好爱自己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来源:兰妈谈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