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法拉米”YU7万人空巷,不如先跟雷军学营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3 16:56 1

摘要:5月22日晚,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正式发布。发布会现场,雷军详细介绍了新车的外观设计、内饰布局以及新车的性能表现。不过,最引人关注的价格并没有公布,也没有开启小定。雷军表示,小米YU7预计7月正式上市。

5月22日晚,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正式发布。发布会现场,雷军详细介绍了新车的外观设计、内饰布局以及新车的性能表现。不过,最引人关注的价格并没有公布,也没有开启小定。雷军表示,小米YU7预计7月正式上市。

即便如此,YU7的发布会在全行业依然收获众多关注,多次冲上头条热搜,就连央视新闻抖音官网也为其全程直播。这一行为传递了多重信号:中国科技企业已具备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多元化生态布局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通过媒体融合触达年轻群体,可加速科技普及与品牌升级。

这不仅是小米的里程碑,更是中国科技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缩影。

小米YU7,或将再度点燃市场

据悉,小米YU7作为小米汽车首款SUV车型,中文命名为“小米御 7”,寓意“陆地战车,御风而行”。新车上市后将与特斯拉Model Y展开竞争。售价方面,有不少网友猜测其价格区间或在20-30万。作为参考,新款特斯拉Model Y售价区间为26.35万-30.35万元。

轮胎方面,目前已知的信息是,小米YU7 MAX版原配的245/45 R21米其林PILOT SPORT EV轮胎,后轮可选装275/40 R21规格。

此外,在先前曝出的试装车上,YU7原配的是米其林最新的PRIMACY 5 energy轮胎,规格为245/45 R21。

不得不说,小米汽车团队还是非常看重轮胎的选择。一方面,小米汽车青睐于为用户提供最新的科技——SU7 Ultra是国内首批原配全新倍耐力第五代P ZERO的车型,而YU7则是国内首批搭载全新米其林PRIMACY 5的车型。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YU7或将和SU7系列一样,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可选装性能取向不同的轮胎。

小米汽车,凭啥成为爆款收割机?

小米汽车虽成立不到四年,但给市场带来极大轰动,其SU7一经问世便引爆市场,今年4月份交付2.8万辆,累计交付25.8万辆。从营销角度分析,小米造车有很多方面值得轮胎行业学习借鉴。

比如,产品发布前后的价格锚定,先高后低不仅成功管控用户期望值,还营造用户从“占便宜”心理到抢购欲望;产品上极致复刻成熟方案,打造极致爆品等等。

一、定价魔术:锚定效应与心理账户重构

以最近的SU7 Ultra为例,通过预售价81.49万元的高调铺垫,将用户心理预期锚定在百万级豪车区间,随后公布52.99万元的实际售价,将用户决策从“是否购买”转化为“是否错过超值机会”,甚至为用户制造“省下一辆BBA”的获得感。

同时,赠送价值9万元的智驾服务、碳纤维套件等限时权益,制造紧迫感,将用户心理从“消费支出”转化为“投资回报”,降低价格敏感度。对轮胎行业来说,同样可以通过“权益捆绑+时间压力”组合拳,加速用户决策。

二、流量操盘:企业家IP与圈层符号化

从发布会穿搭(棕色皮衣、运动服)到社交媒体互动(直播路测、健身打卡),雷军本人成为小米汽车最佳代言人,其奋斗者形象与小米的“技术普惠、科技平权”理念深度绑定。

目前,轮胎行业已有部分企业家开始注重个人IP,实现与品牌价值观的深度绑定,他们亲下一线市场了解门店销售的痛点难点,与合作伙伴形成情感共振。无数例子证明,那些愿意“蹲下来”与一线人员平视的企业,终将获得站起来引领时代的资本,因为最好的战略,永远生长在群众之间。

三、圈层营销与身份标签打造

有多少人还记得,雷军宴请首批SU7 Ultra车主?有网友笑称,巴菲特午餐要花3000万,与雷军吃饭只需要花52.99万,他还送你一辆小米SU7 Ultra!

无论是宴请,还是SU7 Ultra Club、黄金车标,都将车主购车行为升华到“科技新贵”的身份象征,极大激发用户炫耀欲,推动社交媒体裂变传播。

对轮胎行业来说,高端产品需创造稀缺性与圈层归属感,满足用户社交需求。轮胎是否可以与服装潮牌、游戏IP等“Z世代”消费者受欢迎的领域跨界联名?值得企业认真思考。

四、技术霸权:赛道背书与参数碾压

如果说营销是小米的软实力,那么硬实力一定是产品。去年,小米首款高性能电动轿车SU7 Ultra Prototype(原型车)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以6分46秒874的成绩刷新了20.8公里圈速纪录,成为“纽北最速四门车”,用可视化的数据暴力打破“国产技术落后”的偏见。

在全球轮胎测评中,国产轮胎的成绩一直不尽人意,直到近几年,AUTO BILD、ADAC等知名全球媒体开始认清:中国制造的轮胎,有能力和国际大品牌同台竞争,且表现不俗。这源于中国企业不断精进的生产技术与研发投入,将抽象的性能参数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胜利叙事”。

五、生态赋能:从产品到生活方式的闭环

小米澎湃OS实现“人-车-家”全场景互联,将汽车变为智能生态的核心节点。回到轮胎,在TPMS、智能芯片、智能轮胎不断普及的今天,谁能够优先整合生态,谁就能打破跨品类的竞争壁垒。

智能轮胎的生态整合,可在售后市场系提供优质服务,极大降低客户的成本,提升效率,从而提升用户粘性。

六、供应链整合:投行式造车与成本控制

2018年4月25日,武汉大学发布会,雷军代表小米董事会正式向用户承诺: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手机及IOT和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超过5%,如超过,将把超过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还给小米用户。

因此,小米造车前期,提前投资宁德时代、比亚迪、禾赛科技等关键供应商,通过战略合作确保技术独占性与成本优势。

这一承诺的深层价值在于,它重构了传统制造业的价值评估体系。当硬件利润率被限定在5%的刻度线上,企业势必要在软件服务、场景化体验和生态协同中寻找新增量。新能源时代,轮胎行业也该思考,如何需重构盈利模型,从“卖轮胎”转向“轮胎+服务”双轮驱动。

结语:小米汽车的成功,本质上是“用户思维+流量科学+供应链革命”的三位一体。在轮胎行业存量竞争时代,我们要学习小米汽车,做到极致产品力、精准营销、生态赋能,这或许是颠覆轮胎行业的黄金三角。

来源:车辕车辙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