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计兵,(笔名拾荒),外卖骑手、业余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邳州人,骑行16万公里穿梭于城市街巷间,利用送外卖的间隙创作5000余首诗,2022年因一首外卖员的诗歌意外走红网络,被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等10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先后
孙宜方 刘振武
王计兵,(笔名拾荒),外卖骑手、业余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邳州人,骑行16万公里穿梭于城市街巷间,利用送外卖的间隙创作5000余首诗,2022年因一首外卖员的诗歌意外走红网络,被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等10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先后出版《赶时间的人》《低空飞行》等四本诗集,获得过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诗歌奖等多个奖项,今年春节被央视春晚特邀登上舞台并为歌星王菲报幕。
春节除夕,人们最期待就是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看春晚是海内外华人春节最热闹、最开心、最有年味、也是最欢乐的时刻。
春晚舞台,明星荟萃,星光璀璨,吸引着全球观众的目光。央视春晚,也成为无数人都梦想登上的舞台。
今年的春晚,让所有邳州人格外惊喜、异常兴奋、十分激动,因为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第一次看到邳州人登上了春晚,而且还用邳普给全国人民拜年,这还不算,他还给国际巨星王菲报幕。这个人就是江苏邳州在外打工的外卖诗人王计兵。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央视春晚录制完节目后,外出打工23年没有在家乡过过春节的王计兵,这一次带着老婆孩子回到家乡邳州,和家人过了一个幸福团圆、欢乐难忘的春节。
在家乡王计兵还沉浸在央视春晚的欢乐中,和久别重逢的乡亲们一起喝酒聊天,一边讲叙在北京央视录制的欢乐场景,一边观看央视的春晚节目,大家聊着看着,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这时电视里出现王计兵的身影,只见他身穿蓝色外卖服,围着鲜红的大围巾,笑喜喜的和主持人对话,听着王计兵亲切的邳普话,乡邻和家人一片欢呼,共同庆贺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除夕当晚,王计兵的名字通过电视迅速传遍了邳州的大街小巷,邳州手机群到处是王计兵春晚拜年接受采访的视频和影像,王计兵和家人的手机也被亲友和同学祝贺的电话打得爆满。
紧接着,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省台,市报、市电视台,从中央到地方,从电视到报纸,从官网到自媒体齐刷刷地聚焦邳州,报道王计兵登上春晚的视频和消息,外卖诗人王计兵一夜之间走进了万家亿户,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络红人。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个从邳州走出去的外卖哥、一个默默坚持20多年的文学爱好、业余诗歌创作人有何过人之处引起央视和众多媒体如此关注,并走上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春晚舞台,让成千上亿的人为他欢呼喝彩,让邳州百万人民为之兴高采烈,感到骄傲自豪呢?
2月2日大年初五,王计兵来到家乡邳州文化研究会,汇报他这些年的文学诗词创作,分享他登上央视春晚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感谢邳州这块土地养育了自己,是邳州厚重的历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滋润,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才有今天他在诗歌创作上的辉煌成就。
此次来家乡邳州文化研究会,王计兵不仅带来了春晚舞台的荣耀,更带着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与邳州文化研究会的乡亲们展开了一场关于邳州历史、文学和诗歌创作的深入交流。
王计兵1969年生于江苏邳州市官湖白埠大王庄村,在那个特殊动荡的年代,他的家庭和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生活一直处于贫困边缘,粮食不够吃,没有经济来源,买油吃盐都困难,由于家里没有钱交不起学费,在鲍庄学校上初中的他没坚持到毕业就辍学了,这成为王计兵心中永远的遗憾和伤痛。
学上不成了,为了生活,1988年春节刚过,19岁的王计兵小小年纪不得不和大人去东北打工。
王计兵是个胸怀远大志向的人。在学校里他学习勤奋,爱好文学,喜欢看小说和诗歌,上中学时就梦想着长大后当个作家,可那时家里没有条件供他上学,但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一直没有放松过。
在东北工地,劳动之余,每天晚上工友们去公园玩,他就中途停下来在路边书摊看书,看得多了,王计兵开始拿起笔,记下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从东北回乡后,王计兵在沂河捞过沙子,捞沙虽然劳累,但能多挣两个钱,捞沙之余,读书写字成为他辛苦的生活里最快乐的一部分,王计兵说,生命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让我们来爱的。他相信,生活给了多少风雪,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
王计兵热爱文学,热爱写作,开始是偷偷摸摸的,写的诗也大都是所见所闻有感而发,但时间长了还是被父亲和乡邻们发现了。
那时的人们认为,学上不成了,就在家里一门心思安心干农活,别再想其他的,想其他的就是不安份,写写画画就是不务正业,那时的王计兵很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他的父亲,认为他初中都没毕业,不是那块料,看他写写画画就认为他心不安生,胡思乱想,他父亲怕他时间久了“误入歧途”,竞然趁他不在家时把他辛辛苦苦写的小说手稿给烧了。
一年多的心血,无数个披星戴月的心血汗水,让父亲一把火灰飞烟灭,付之东流了,为此,王计兵伤心难过了好一阵子,也和父亲冷战了很长时间。
就在他最伤心难过的日子,他遇到了他一生中的爱人,是爱抚平了他的伤痛,让他走出了那段难熬的日子。
王计兵结婚后,为了让妻子和孩子过上好的生活,享受到好的教育,他多年一直在外地打工,在外漂泊了大半生,为了养家糊口,他辗转全国各地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做过:在新疆抬过木头,在沂蒙山开过翻斗车,在沈阳工地上搬过砖头……现在在昆山送外卖,和爱人一起开了一家袖珍小店。
回忆起以往无数个春节,王计兵声音里流露出一丝温馨,“我在家排行老小,小时候,家里经济困难,猪肉是稀罕物。每年除夕,母亲总会焖上一锅豆角烧肉,我早早地守在灶间,锅里热气一冒出来,就迫不及待地想先尝尝。”
1993年,24岁的王计兵和爱人到新疆打工,那年春节,为省钱他们没有回家过年。母亲跪在院子里祈祷,希望上天保佑她的小儿子在异乡闯出一个好日子。王计兵心酸地回忆。
后来,王计兵到昆山闯荡生活,摆过地摊、拾过荒、捡过废品,最后成了一名外卖小哥。在昆山的20多年里,每年春节前,妻子带着孩子回邳州陪老人,他独自留守在昆山,因为春节期间,外卖小哥大多回家过年,接单平台上,送外卖单价高,还有补贴,王计兵想多挣点钱。
艰苦的底层生活,从没有让王计兵放弃梦想,写诗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在捡废品为生的日子里,他把诗句写在顺手捡来的纸板和泡沫上。在送外卖的档子里,等电梯、等红灯时,他也不忘用微信语音记录下每个灵感。
成为“外卖小哥”后,王计兵有机会接触到不同身份的人,写作视野更为开阔。
2018年,他加入了徐州作协。那年春节之后,王计兵回到老家,告诉父亲:自己加入作协了,他把自己的诗播放给父亲听。一直反对他写作,认为儿子写诗是不务正业,并把他的作品一烧了之的父亲,终于叹了口气:是我耽误了你!那天夜深,他经过父亲的门前,房间里依然响着念诗的声音。
这两年,“外卖诗人”王计兵火出了圈,他写了6000多首诗,出版了四本诗集,还成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王计兵说,我写诗其实就是我的情感,我的真实生活,有了灵感就想把它记录下来。如他写骑手:“是一枚枚尖锐的钉子/只有挺直了腰杆/才能钉住生活的拐角。”
他写生活的困顿:“也许生活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一只漏了气的皮球更便于携带/我们才会为了一口气/努力地活着。”
他写故乡:“只有拉开异乡这把尺子/才能量出故乡的尺寸。”
王计兵的诗,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赶时间的人》《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低处飞行》……这些诗集,记录了王计兵跑外卖的奔波与辛劳,也记录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迎的诗歌被誉为“真正劳动者的诗歌”,引发了无数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和靠打拼生活的人的共鸣。
复旦大学人文学者、作家梁永安这样评价王计兵的诗:王计兵诗歌的意义,不仅仅属于他个人,也属于我们的时代,在历史性的社会转型中,新文学的萌芽总是来自大地深层的生存体验,在他的诗歌中,不但有“劳者歌其事”的传说,更有普通人对生命的省察。
资深媒体人、诗人陈朝华这样评价王计兵的诗作:王计兵通过对日常事物的观察,揭示了他所感知的事物世界背后的精神意义以及平凡事物背后的无言深意。他的诗,有对自然之美的歌颂,有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在他的笔下,一草一木皆有情,一山一水皆有灵。
王计兵满含深情地说,在他写诗创作的道路上,他遇到过很多热心帮助过他的老师和朋友,江苏省作家协会、家乡邳州、徐州作家协会都在他创作上的道路上给予了他极大帮助和指导,他更感谢,也更难忘的还有他的贵人、伯乐陈朝华诗人。
2022年7月20日,是陈朝华发现了王计兵的一首诗《赶时间的人》,他看了后感到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能触动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陈朝华就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了王计兵的《赶时间的人》这首诗,才让王计兵的诗意外走红网络。短短数小时,阅读量超过2000万,使默默无闻写了20年诗的王计兵喷薄而出,闪闪发光。
而今,王计兵最新出版的诗集《手持人间一束光》再次展现了他的才华与天赋,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王计兵出名了,在网络也走红了,但王计兵很沉静、也很淡然,他没有飘飘然,相反他很低调、很谦虚,他的生活一如往常,每天5点多起床,深夜12点多回家,一边送外卖,一边写诗。
王计兵骨子里是乐观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从不抱怨,总是乐观地对待,在他看来,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他选择了最适合他们家的方式。即便不能与家庭团聚,他也会给自己找乐子,比如,在接单间隙,在空旷的大马路上放声歌唱。比如,除夕夜回家,会倒一杯酒,嚼着花生米,一边吃,一边看春晚,跟着大家一起守夜。
去年春节,已经成家的大女儿坚决不让父亲春节再送外卖了。一家人团聚在昆山,过了一个团圆年。王计兵笑着说,“其实,谁不盼团圆呢,但生活始终都是第一位的,脚踏实地地生活比什么都重要。再说,春节送外卖,也是给那些没法团圆的人送去一些温暖啊!”
从“外卖小哥”到“外卖诗人”,从春节送外卖到受邀看春晚,回忆这一年年的春节,王计兵感慨万千:岁月不会辜负任何人,只要我们积极乐观地生活,就能把日子过好,就能把平凡的生活过成诗行。
谈到在央视春晚的经历,王计兵难掩激动。他作为春晚特邀观众,为王菲演唱的《世界赠予我的》报幕,这一亮相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位“外卖诗人”。他表示:“春晚是一个巨大的舞台,能够站在上面,我深感荣幸。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所有平凡追梦者的荣誉。”
在邳州文化研究会的座谈中,大家纷纷就诗歌创作、生活感悟等话题与王计兵展开探讨。大家对他在艰苦生活中依然坚守诗歌梦想的精神表示敬佩,同时也从他的作品中汲取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王计兵鼓励大家:“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诗意,只要用心去感受、去记录,都能写出动人的诗歌。”
邳州市原政协副主席、邳州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刘彤、刘汉超参加了欢迎王计兵返乡座谈会,两位老领导表示:“王计兵的经历和作品,是邳州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他的故事激励着邳州人乃至全国各阶层的人们无论在逆境顺境、无论在多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要热爱生活、努力拼博、勤奋实干,用文学武装头脑,用行动追求梦想。王计兵的故事就是一个真实的励志故事,对广大青少年必将起到极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面对家乡人民的热情和鼓励,王计兵感慨万千,他说,我是邳州人民的儿子,是邳州这块水土把我养大,无论我走到那里,邳州永远是我的根,没有家乡人民的养育,就没有我的今天。
王计兵表示,家乡这几年发展之快、变化之大令人振奋,过去在外一提邳州感到脸上无光,现在在外一提邳州感到无比自豪,邳州早已迈入全国百强县,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人民生活小平、幸福指数有很大提高,真是翻天覆地,让人感到十分欣慰。
王计兵是邳州新当选的政协委员,他说,我是邳州的一员,又是邳州新当选的政协委员,将来要更加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和邳州文化研究会的同志一起挖掘、整理、传承邳州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创作更多反应家乡改革、发展、巨变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为邳州文化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王计兵还愉快的接受了邳州文化研究会的邀请担任邳州文化研究会顾问,他的加入,将为邳州文化和炎黄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中外文化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