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丰富的文物遗址及世界文化遗产享誉海内外,延续着民族根脉,承载着文明基因,塑造了多元文化。新时代担好文化传承发展新使命,要以我省丰厚的文化资源为载体,发掘好、利用好珍贵的地域精神文化资源,提炼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富有
李胜利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丰富的文物遗址及世界文化遗产享誉海内外,延续着民族根脉,承载着文明基因,塑造了多元文化。新时代担好文化传承发展新使命,要以我省丰厚的文化资源为载体,发掘好、利用好珍贵的地域精神文化资源,提炼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富有地域特色的甘肃故事,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甘肃力量。
典型案例在文化传播中往往事半功倍。例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以愚公移山之志,让荒漠变林海。这一治沙造林群体的事迹,正是陇原儿女“人一我十、人十我百”实干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彰显时代与地域特色的鲜活范例。
真实且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容,让人们将文化认知融入真切体验。通过文旅与融媒体、传统与数字媒介融合,人们既可实地参观体验,也能借助纪录片《八步沙》等资源感悟其精神与价值。同时,通过实地操作或VR场景,沉浸式体验草方格压埋、沙棘苗培育栽种等治沙工作,深刻感受当代“愚公”精神与时代楷模力量。因此,应立足地域特色,创新传播形式,活用多元载体,优化叙事技巧,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施策,以通俗方式讲好甘肃故事,实现高效传播。
文化传播的根基与持久动力,源于情感的认同共鸣。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事迹,构建起“开拓首创—接续奋斗—传承创新”的情感认知链条。“奋斗”这一人生价值追求,是跨越时空、备受尊崇的情感共识与行为范式。该群体事迹蕴含的时代、生态、社会价值,极具感染力与传播力。因此,讲好甘肃故事需夯实文化传播根基,激发持久传播动力,依托共同价值体验凝聚情感认同,不断增强文化归属感与民族自豪感。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提升传播质效,是文化传播的必然要求与核心要义。“八步沙”故事承载的集体主义精神、生态智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中国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的生动注脚,彰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取向。我们需以理论阐释实践,用实践升华理论,打造理论与实践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让甘肃故事更深入人心。
作者为兰州理工大学副教授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