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当下,高额彩礼这一传统婚俗陋习却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许多家庭的幸福。近日,甘肃正大力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这一举措犹如一阵清风,吹进了陇原大地的千家万户,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当下,高额彩礼这一传统婚俗陋习却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许多家庭的幸福。近日,甘肃正大力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这一举措犹如一阵清风,吹进了陇原大地的千家万户,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素材来源网络
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工作方案明确了整治目标,力争到 2025 年底,遏制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的蔓延势头;到 2026 年底,显著减少婚俗陋习,让彩礼数额逐步下降。对于近期工作,要求以县(市、区)为治理单元,在 2025 年 6 月前,由县级党委、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并适时调整,鼓励 “零彩礼”“低彩礼”。
素材来源网络
事实上,甘肃多地已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治理方案。永登县 200 个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取消大操大办宴请,倡导抵制高额彩礼,如民乐乡漫水村制定了详细的红白理事统一操办标准,倡导彩礼不超过 6 万元。清水县陇东镇探索 “硬约束+软引导” 双轮驱动模式,通过 “硬十条”“红黑榜” 等举措,明确彩礼不超过 8 万元并纳入村规民约,当地彩礼均降 5 万元,80%家庭选择简办婚礼,群众满意度超 95%。
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青岗村将彩礼上限压至 5 万元,酒席每桌不超过 480 元,成立红白理事会,成功经验在全镇推广,婚宴规模缩减 50%,彩礼回归理性。漳县组织 “准丈母娘座谈会”,剖析高额彩礼危害,引导转变婚嫁观念,全县涌现出 “零彩礼” 家庭 87 户、“低彩礼” 家庭 320 户。
素材来源网络
高额彩礼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根源。传统观念中,彩礼被视为对女方家庭养育女儿的补偿;性别比例失衡使女性资源相对稀缺;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不完善,彩礼成为女方家庭养老等经济需求的寄托;再加上人情攀比心理,让彩礼金额不断攀升。
要解决高额彩礼难题,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要从源头抓起,发展县域经济、振兴乡村产业,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群众养老、医疗等后顾之忧,减少因养老焦虑导致的高额彩礼现象。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高额彩礼的危害和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更新观念。同时,将移风易俗纳入乡村治理体系,发挥村规民约作用,表彰奖励文明婚嫁家庭,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素材来源网络
甘肃整治高彩礼的行动,是对传统婚俗陋习的有力挑战,也是为广大群众谋幸福的重要举措。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政府、社会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甘肃能够早日破除高额彩礼的枷锁,让婚姻回归本质,让幸福之花在陇原大地灿烂绽放。
在此,我们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响应甘肃整治高彩礼的号召,主动摒弃高额彩礼等婚俗陋习,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和价值观。同时,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这一行动,为营造文明、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小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