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是脑梗的“放大镜” 医生:牙齿若有这4种异常,及时就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2 17:38 2

摘要:刷牙一张嘴,问题一箩筐。早上起床嘴里一股铁锈味,牙床一按就出血,嚼个苹果牙都咯吱响——这不是“上火”,更不是“岁数大了正常”,而是你身体在举小红旗,明晃晃地提醒你:“别光顾着牙齿,脑子也可能快要‘短路’了!”

刷牙一张嘴,问题一箩筐。早上起床嘴里一股铁锈味,牙床一按就出血,嚼个苹果牙都咯吱响——这不是“上火”,更不是“岁数大了正常”,而是你身体在举小红旗,明晃晃地提醒你:“别光顾着牙齿,脑子也可能快要‘短路’了!”

你没听错,牙齿问题,有时候就是脑子要出事的预告片。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白纸黑字写进了研究报告的医学真相。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张嘴里那点事儿,看看它怎么就成了脑梗的“前哨站”,还顺带请出中医老祖宗的智慧和西医的冷静逻辑,给你来一场上头又接地气的健康大扫盲。

别小看这几颗牙齿,它们可不是只负责“咔咔”咬饭那么单纯。牙龈发炎、牙周病、牙齿松动,这些问题背后,其实是一场场“微型战争”,而参战的,不只是牙医,还有神经科医生、心内科医生,甚至老中医。

讲个扎心的事。江苏无锡,一个67岁的老爷子,早年就有牙周炎,牙龈总是肿痛出血。他嫌麻烦一直没管,觉得“刷刷牙能死么”。结果某天早晨,一边喝粥一边突然脸歪嘴斜,送去医院一查,是脑梗。医生说,这不是突然,这是“预谋已久”。

老爷子这几年慢性牙周炎,早就让炎症因子在血管里上蹿下跳,血管壁早已“伤痕累累”,斑块稳稳地贴上去了。一旦脱落,堵哪是哪,脑子也不例外。

那问题来了:牙齿出问题,怎么就能跑到脑子里搞事情了?

答案就藏在一个词:慢性炎症。牙周病不是小打小闹,它是全身性疾病的“地下通道”,通过血液系统把炎症信号源源不断送到全身各处,尤其是血管最细、最脆弱的大脑。结果就是,脑血管一堵,脑梗就找上门了。

说得再多,不如你现在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牙齿异常”的迹象:

1. 牙龈经常出血,刷牙就像刷西瓜皮

牙龈出血不是“刷太用力”,而是毛细血管早就“破防”了。出血是一种炎症表现,意味着牙龈处在“战斗状态”。研究显示,牙龈出血频繁者,脑梗风险增加约1.7倍。西医解释是炎症因子进入血液,中医则说是“血热妄行”“火毒内攻”,总之,都是身体在喊“我快撑不住了”。

2. 牙齿开始松动,咬花生都不敢使劲

牙齿松动,不是年纪的锅,而是牙槽骨在悄悄“溶解”。这背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破坏。你以为只是掉牙,其实是血管硬化的“同步直播”。中医讲,“齿为骨之余”,骨头出了问题,脑袋也不妙。骨气不足,脑窍易闭,这话听着玄,其实说的就是营养和血流供应出了岔子

3. 口臭顽固,像嘴里住了只臭鼬

别怪口腔清洁不到位,有的口臭,是蛋白质腐败的信号,意味着牙龈组织和牙周袋在“溃烂分解”。这种过程释放大量毒素,部分毒素进入血液,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这就像在血管里撒了把沙子,时间长了,血管一堵,脑子就“断片”。

4. 牙龈肿胀、反复化脓

牙龈老是肿,说明局部免疫力已经被压垮。西医认为,这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免疫失衡,而中医说这是“脾虚生湿,湿久化热”所致。无论怎么说,反复化脓的牙龈,是炎症集中营,而炎症一旦失控,脑血管就成了下一个战场。

别以为中医只懂“拔罐刮痧泡脚”,其实人家早八百年前就发现,牙齿问题不是一颗牙的事,而是五脏六腑的镜子

《黄帝内经》说:“齿者,骨之余也。”又有“肾主骨生髓,齿乃肾之所主”。这意思很明白:牙齿不好,肾虚是底子,脑子也可能“虚空”。肾精不足,脑髓空虚,脑梗那是迟早的事。

再看《难经》:“齿痛者,胃热也。”中医讲“胃火上炎”,意思就是你吃得不对,火气一上来,牙龈肿痛、流脓出血,接着气血逆乱,脑窍闭塞,那就是“中风之兆”。

别拿牙痛不当回事,在中医眼里,那是脑门前悬的警钟。

现代研究已经给出了明确机制:牙周病会提升全身炎症水平,增加脑血栓形成的概率。200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牙周炎患者脑卒中风险提高了24%以上

原因很明确。牙周病菌进入血液,激活免疫系统,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如CRP、IL-6、TNF-α,这些玩意儿会伤害血管内皮,促使斑块形成,还能让血小板更容易聚集,血液“粘稠度”一路飙升。

打个比方,你的血管就像城市里的高速公路,斑块就是在路中间停的破车,牙周病就是天天往高速上扔石头,久而久之,不堵才怪。

奇怪的是,很多人宁愿花几千块买保健品,也不肯花几百块洗个牙。甚至一些中老年人依然坚信,“掉牙是岁月的礼物”,一边啃鸡腿一边牙松得咯吱响,根本没当回事。

但现实是,牙齿的衰败,是慢性病的放大镜。你看到的是牙齿松动,医生看到的是血管硬化;你觉得是口臭,医生想到的是脑卒中。

再举个例子。2019年,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接诊了一位脑梗患者,50岁出头,平时生活规律,也不抽烟喝酒,检查后发现,他的脑血管被小血栓堵住了。追踪原因,唯一的异常是——严重的牙周炎。医生当场建议他做牙周治疗,控制炎症,防止复发。

别急着拔牙,先从生活方式调起。

饮食先管住嘴。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西医也说糖摄入过多是牙周病的“帮凶”。少吃糖,少吃辣,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别让细菌在嘴里蹦迪。

牙齿护理别敷衍。牙线、冲牙器不是“年轻人专属”,中老年人更该用。定期洗牙不是“浪费钱”,而是“打扫炎症源头”。

中药调理也别落下。牙龈肿痛、流血,可用生地、丹皮、黄连等清热凉血之品;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可选熟地、山药、枸杞、龟板等补肾填髓之方。“肾精充,髓海足,齿坚脑清”,此言不虚。

心理健康也关键。研究发现,长期压力大的人,牙龈萎缩速度是常人的1.6倍。焦虑、抑郁会打乱免疫系统,让牙周炎更难缠。该笑时要笑,该睡时别熬夜,别让气憋在心里出不来,最后都从牙龈“炸”出来。

老话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牙出。”这牙,不仅仅是你咀嚼食物的“门牙部队”,更是你身体健康的“哨兵”。它们在用疼痛、松动、出血、口臭……这些“土味信号”,告诉你:该去医院了,别再硬扛

牙齿,其实就是你身体的“健康汇报表”,用它能看出你是“火力全开”,还是“危机四伏”。别再等到脑梗来敲门,才后悔当初没听牙齿一句话。

“齿者,肾之余也;肾虚则脑空,脑空则神昏。”——这不是古人的迷信,而是几千年身体观察智慧的结晶。别让牙齿流血,成为大脑落泪的前奏。

参考文献

[1]王东,陆林,张进,等. 慢性牙周炎与脑卒中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3,26(10):56-59.

[2]李涛,陈文静. 中医对牙周病与脑中风相关性的认识及治疗探讨[J]. 中医杂志,2022,63(08):689-692.

[3]黄伟,张君. 牙周炎对心脑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1,21(04):456-46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解说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