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被写入疾病预防的维生素D,需要额外补充摄入吗?听医生分析

B站影视 2024-12-23 18:25 3

摘要:76岁的武大爷在小区晨练,当他做一个伸展动作时,由于没站稳,整个人向前扑了出去。胳膊本能地撑地,随着 一阵剧痛袭来,武大爷被紧急送往医院。

76岁的武大爷在小区晨练,当他做一个伸展动作时,由于没站稳,整个人向前扑了出去。胳膊本能地撑地,随着 一阵剧痛袭来,武大爷被紧急送往医院。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告知武大爷他骨折了。

而且体内维生素 D 水平很低,患有骨质疏松症,这才是导致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建议他补充维生素 D 来改善骨骼状况。

武大爷一听就犯了嘀咕,在他的认知里,喝骨头汤就能补身体。维生素 D 是个啥东西,听都没怎么听过,肯定没那么重要,于是便一口回绝了医生的建议......

其实,像武大爷这样对维生素 D 缺乏了解,轻视其作用的人不在少数。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往往关注饮食中的钙、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却忽略了维生素 D 这个默默在背后影响着骨骼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关键因素。

并且,在今年六月份,2024年第106届美国内分泌学会年会(ENDO)首次公布了《维生素D用于疾病预防: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都需要额外摄入维生素 D呢?

维生素D,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远不止是促进钙吸收、保障骨骼健康这么简单。其影响力深入到免疫系统、心血管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默默维持着身体机能的精妙平衡。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D?它是怎样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呢?

首先,从骨骼健康说起,维生素 D 堪称基石。

它与甲状旁腺激素协同作用,调节钙、磷代谢,确保血液中钙、磷浓度稳定,为骨骼矿化提供充足原料。如果儿童缺乏维生素 D,会导致佝偻病,骨骼发育畸形,如漏斗胸、“O” 型或 “X” 型腿等。

成人则易患骨质疏松症,骨骼变得脆弱疏松,骨折风险大幅增加。这是因为维生素 D 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就像打开了一扇让钙进入身体的大门。

同时增强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流失;还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基质形成和钙盐沉积,使骨骼坚固有力。

其次,免疫系统中,维生素 D 展现出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

维生素 D能激活免疫细胞,如 T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增强其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就像为免疫系统的士兵们配备了更精良的武器和更敏锐的侦察能力。

临床报道,在一些感染性疾病中,维生素 D 水平充足的人群往往症状更轻、病程更短。

例如,在流感季节,体内维生素 D 含量处于理想范围的人,感染流感病毒的几率相对较低。且感染后的症状也相对缓和,恢复时间缩短。

这是因为维生素 D 可以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类型,防止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发的炎症损伤,同时又能保证对病原体的有效清除。

此外,心血管健康也与维生素 D 紧密相连。

它有助于调节血压,通过影响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血管壁增厚和硬化,维持血管的弹性和舒张功能。

同时,维生素 D 还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风险。

一项长期的流行病学研究追踪了大量人群后发现,血液中维生素 D 水平较高的个体,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维生素 D 缺乏者,有力地证明了其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还有,当涉及到心理健康领域,维生素 D 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它在大脑中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与调节,如血清素。这种神经递质与情绪、睡眠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一些临床研究对抑郁症患者进行维生素 D 补充治疗后,部分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例如,情绪更加稳定,睡眠质量提高,认知能力也有所提升。这表明维生素 D 对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和心理健康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尽管维生素 D 对健康如此重要,关于是否需要额外补充却不能一概而论。

人体获取维生素 D 主要有两个途径:阳光照射和饮食摄入。

其中,皮肤中的 7 - 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 B(UVB)照射下可转化为维生素 D3,这是天然的维生素 D 来源。但现代人生活方式改变,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度过或者采取防晒措施;导致阳光照射不足,使得皮肤合成维生素 D 受限。

而饮食中,维生素 D 主要存在于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蛋黄、牛奶、肝脏等食物中,但含量相对有限,且饮食习惯差异可能导致摄入量不足。

因此,对于特定人群,如素食者、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患有某些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肾脏病等)的人,他们更容易出现维生素 D 缺乏情况,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额外补充。

在医学领域,维生素D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美国内分泌学会年会公布的《维生素D用于疾病预防: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为其在疾病预防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是在骨骼类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上。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缺乏维生素D呢?

其实,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血液检测来评估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常见的检测指标是25羟维生素D,它能够准确反映人体内维生素D的储存情况。

正常情况下,25羟维生素D的浓度应达到或超过20ng/ml(或50nmol/L)。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数值低于12ng/ml(或30nmol/L),则可以明确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然而,维生素D在不同人群体内的浓度并非相同。所以,补充标准和时机也因人群而异。

第一,儿童。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骨骼生长迅速。维生素D对于儿童骨骼的正常矿化和生长至关重要。

例如,在新生儿时期,由于胎儿期从母体获得的维生素D储备量有限,且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相对较低,所以新生儿维生素D浓度往往处于较低水平。这个阶段补充维生素,通常建议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补充维生素D,剂量一般为每日400 - 1000国际单位(IU),具体用法用量听从医生安排哈

随着年龄增长,户外活动的增加,皮肤在紫外线照射下合成维生素D的量会有所变化。但如果儿童户外活动不足,或者处于高纬度地区,阳光照射少。维生素D浓度可能持续较低,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补充时机最好是在进餐时,这样有利于维生素D的吸收。

第二,青年人。

青年人群的维生素D水平通常较为稳定,一般认为其血清维生素D浓度在20-50ng/mL(50-125nmol/L)之间属于正常范围。更为精确的参考值是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在30-60ng/mL(75-150nmol/L)之间也被视为正常。

在这个年龄段,人体的生理功能相对完善,户外活动较多,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较强。只要日常饮食均衡,通过食物摄入和阳光照射相结合,通常能够维持正常的维生素D水平。然而,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时间在室内工作、熬夜、缺乏运动等,可能会影响维生素D的浓度。

对于健康状况良好的青年人群,如果能够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和均衡的饮食,通常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

但对于那些长期在室内工作、缺乏阳光照射的人群,或者维生素D极低的人,适当补充维生素D是必要的,补充的剂量可以根据个人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来调整。

第三,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的维生素D浓度呈现下降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的功能逐渐衰退,7 - 脱氢胆固醇的含量减少。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应能力下降,使得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量减少。

同时,老年人的肾脏功能也可能出现减退,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过程。

而且,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进一步降低了通过阳光照射获取维生素D的机会,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维生素D浓度降低。

中老年人由于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较高,很多时候需要补充维生素D。

对于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为800 - 1000IU。补充的时机可以选择在餐后,因为食物中的脂肪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

还有,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即使在冬季阳光较弱的时候,也尽量在户外散步等,有助于提高维生素D水平。

第四,一些慢性疾病患者。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其维生素D浓度情况较为复杂。例如,患有肠道疾病的患者,如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等。会影响肠道对维生素D的吸收,导致体内维生素D浓度降低。

而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肾脏是维生素D活化的重要场所,肾功能受损会使维生素D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活性形式。从而使血液中的维生素D浓度下降。

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会干扰钙磷代谢,间接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和浓度。

对于慢性疾病患者的维生素D补充,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情况和血清维生素D水平来确定。

例如,肠道吸收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高剂量的维生素D补充,并且可能需要采用肌肉注射等特殊的给药方式。

慢性肾脏病患者,除了补充普通维生素D外,还可能需要补充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等,其补充剂量和时机需要在肾内科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

第五,孕妇。

孕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孕期,身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增加。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身钙磷代谢的需要,预防孕期骨质疏松。

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胎儿骨骼的正常发育。孕妇体内的维生素D浓度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如果孕妇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增加胎儿骨骼发育不良、先天性佝偻病等风险。

因此,孕妇的维生素D补充尤为重要。一般建议在孕期每天补充1000 - 2000IU的维生素D。在孕早期就应该开始关注维生素D的补充,这有助于预防孕期并发症和胎儿发育不良。

同时,孕期应该定期检测血清维生素D水平,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补充剂量。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个人群,在补充维生素D时都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过量补充维生素D会导致高钙血症、高钙尿症等不良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多尿、口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其次,在选择维生素D补充剂时,要注意其剂型和来源。因为,有些维生素D补充剂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如维生素A等,过量摄入也会有不良影响。

另外,维生素D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例如与某些抗癫痫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

再者,并非人人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比如说:过敏人群、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等等人群都不适合。

因此,在补充维生素D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确保补充安全、有效。

综上,维生素D在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其补充需求因人而异。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D,以及补充的剂量,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评估。

在补充维生素D时,应遵循科学、适量的原则,避免盲目过量摄入。通过合理的阳光照射、饮食调整和必要的补充剂,可以有效维护维生素D水平,促进整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尹单,贺惠娟,李梦盈,等.中国老年人中心性肥胖和维生素D水平与衰弱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刘敏立,陈萍.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儿童身高发育的关系探讨[J].生命科学仪器,2024,22(06):150-152.

来源:康复科医师安恒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