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维杰(1947 年-2024 年 9 月 9 日),出生于山东青岛,成长于台湾,晚年定居美国加州,是国际知名的中医针灸学者、董氏奇穴主要传承者及中医国际化推广先驱。他以跨学科的学术整合能力、针灸理论体系化构建及全球教学实践,成为 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
杨维杰(1947 年-2024 年 9 月 9 日),出生于山东青岛,成长于台湾,晚年定居美国加州,是国际知名的中医针灸学者、董氏奇穴主要传承者及中医国际化推广先驱。他以跨学科的学术整合能力、针灸理论体系化构建及全球教学实践,成为 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推动董氏奇穴走向国际的关键人物。
一、学术传承与理论体系构建
(一)董氏奇穴的系统化整理
杨维杰 1972 年拜董景昌为师,成为其嫡传弟子。1975 年,他根据董景昌口传心授内容,整理出版《董氏奇穴针灸发挥》,首次以文字形式系统记录董氏奇穴的穴位定位、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框架。该书经多次修订再版,更名为《董氏奇穴针灸学》,被全球中医针灸院校列为教材,奠定了董氏奇穴作为针灸独立流派的学术地位。
(二)跨学科理论创新
他提出 “脏腑别通与针灸对应关系”“体应针法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等理论,将《易经》太极思维与现代解剖学结合,创新性地建立 “手掌全息定位模型”,为董氏奇穴的临床配穴提供了更具逻辑性的理论支撑。这些理论收录于其学术著作《董氏奇穴理论探源》(2005 年),被引用于多项中医针灸基础研究。
二、教育传播与行业推动
(一)国际化教学实践
1992 年,杨维杰受邀担任上海普陀中医院顾问,成为首位将董氏奇穴引入中国大陆的学者。此后 30 年间,他在北京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开设专题课程,并赴美国、韩国、新加坡等 30 余国讲学,累计培养针灸专业人才超 5000 人。其弟子中,多人成为各国中医针灸学会的学术骨干,如美国加州针灸医师孙伟、韩国东义大学教授李国政等。
(二)学术著作的全球影响
他的著作被翻译成英、韩、西班牙等 6 种语言,全球发行量超 80 万册。其中,《董氏奇穴临床配穴图谱》(2012 年)以可视化方式呈现穴位配伍规律,成为国际针灸医师的常用工具书。韩国针灸学会评价其 “构建了东方哲学思维与现代临床操作结合的典范”。
(三)行业标准参与
曾任台北市中医师公会理事、美国针灸学会学术组长,参与制定《针灸临床操作国际规范》(WHO 委托项目),推动董氏奇穴的操作标准纳入国际针灸教学体系。2008 年,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授予 “中医国际化贡献奖”。
他编著的《针灸宝典》由美国中医文化中心出版,以多语言对照形式解析针法原理,被纳入北美中医联盟指定培训教材。
三、社会服务与公益实践
杨维杰长期投身义诊,自 1980 年代起,组织团队深入台湾偏乡、西藏农牧区及东南亚华人社区提供针灸服务,累计义诊超 8 万人次。2015 年发起 “董氏针灸公益培训计划”,通过线上课程向全球中医爱好者开放基础教学,注册学员达 3.2 万人,其中 60% 来自非华语地区,推动了针灸知识的普惠化传播。
四、荣誉与学术评价
1990 年获台湾 “杰出中医师针灸科贡献奖”;2015 年入选美国针灸名人堂;2023 年获英国中医药学会追授 “终身成就奖”。《中国针灸》杂志评价其 “完成了董氏奇穴从民间经验到学术体系的跨越,为传统针灸流派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范本”。
五、生涯总结
杨维杰的学术生涯以 “传承与创新” 为主线,在董氏奇穴的理论化、教学化、国际化三个维度均取得突破性成果。他更侧重以学者与教育者的身份推动行业发展,而非以临床个案为宣传重点。其遗产集中体现于学术体系的构建及全球针灸人才的培养,为传统中医在现代医学语境中的对话与传播奠定了基础。
来源:颖儿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