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兼顾,出异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13:27 2

摘要:我与他相识,已有近年,是在美丽的黄龙村山水间遇到了,我们的老师司胜平没开口时,已是笑容满面:你们俩是可以成为朋友的,也应该成为好友……我们都遥望青山绿水,微微笑了。

王贤友

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倘若能兼而有之,岂不是“美美与共”?

曾福来先生的专著《和美高桥》,则是一部巧得天工的“文史合二为一的”书籍,故而,有幸阅读,就不得不说出自己的心得了。

我与他相识,已有近年,是在美丽的黄龙村山水间遇到了,我们的老师司胜平没开口时,已是笑容满面:你们俩是可以成为朋友的,也应该成为好友……我们都遥望青山绿水,微微笑了。

曾福来先生是2024年6月份到庐江县罗河镇高桥村任党委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长,他经过走访、核实、研究,一边是眼力,一边是心力,在酝酿成熟后,以10个月时间写完《和美高桥》书稿。

高桥村,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沉睡的史籍上,模糊却又清晰地记载了“3000多年历史”。周文王微服私访,在这里留下了足迹,经历时代的风雨后,成就了如岭、失子山、大鼓岭、见子山等一带地名;西汉时期,统治者为了根治水患,发展农业,在这里大兴水利,填筑起了跨世纪的古埂;三国时代,孙吴和曹魏在这里展开了二次拉锯战。曾福来先生以“删繁就简”的文笔写成《和美高桥》,20余篇散文,或记事,或忆史,多角度,多侧面,多手法,运用新闻的视角,历史的眼光,散文的手笔,现代的思维,解密了“千年古村、和美高桥”的历史,讴歌了时代发展和乡村振兴。

抵达高桥,穿越时空,瞬间,我们就可以感悟、领悟“和美”:千年的故事,迷人的地方,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享誉故里。为帮助人们寻根问祖,传承家族历史与文化,遗传祖训和家风,庐江县叶氏宗祠、鲁氏宗祠和大鼓岭张氏宗祠都建立这里。

叹为观止,高桥,一个村竟有三个不同姓氏的祠堂,而且风貌可观,这不能不说高桥的历史文化厚重。

更令人心情激动,心绪飞扬:这是一方红色的热土。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桐庐游击大队常在此出没,这里先后孕育张金彪、田峰山、张业富、汪安全等英雄,他们浴血奋战,九死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后,人民解放军曾在这里驻扎过一段时间,播下了红色文化的种子。1949年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有一部分部队经过这里,军爱民,民拥军,军民情谊深。英雄的名字穿越时空,他们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气魄和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

《和美高桥》,以极大的热情,发出时代的号角:这里文明新风劲吹,人们择善而行。几十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专业人才不可胜数,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增光,为家乡添彩。

在释卷之时,不禁发出感喟:高桥美,不仅在于它的风景美,更在于它的传说美、故事美,内涵美。千年古村,和美高桥,从历史中走来,在新时代蝶变。

曾福来的《和美高桥》,真的和美,不信?请你到高桥来走一走,看一看……

王贤友(1971.2.25—),字人美,安徽省肥西人。中国民俗学会第八、九届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社科联委员,安徽省民俗学会会长,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安徽新华学院客座教授,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合肥市文联委员,合肥市《合肥文艺》编辑部主任。

迄今在《诗刊》《读者》《安徽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1000余篇,出版作品集《老合肥》《思想的门槛》《从心记》《风俗自由谈》《民俗三十讲》等十六部。

来源:公益健康养生达人阿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