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Gen5 SSD新晋跑分王!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固态硬盘深入评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3 13:24 2

摘要: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金士顿在4月也推出了自家的首款消费级PCIe 5.0固态硬盘—— FURY Renegade G5。这款SSD定位于消费级旗舰产品,标称参数极为强悍,甚至远超三星的9100 Pro。

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金士顿在4月也推出了自家的首款消费级PCIe 5.0固态硬盘—— FURY Renegade G5。这款SSD定位于消费级旗舰产品,标称参数极为强悍,甚至远超三星的9100 Pro。

而经过我自己的实际测试,它也有着令人惊叹的性能表现,堪称PCIe 5.0 SSD领域的“新晋跑分王”。

那么本期就为大家分享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的详细评测报告,希望能对大家的选购过程起到参考作用。

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提供了1TB、2TB和4TB三种容量版本,顺序读取最高可达14800 MB/s,顺序写入最高达到14000 MB/s,与此同时最大4K随机读写速度均达到2200K IOPS,基本是目前在售消费级SSD中最强的水平。

而质保方面,也超过了前代旗舰KC3000的标准,在依旧提供5年有限质保的同时,每TB的TBW为1000TB,比三星、SK海力士等原厂SSD更加宽裕。

包装方面,金士顿这次少有地采用了盒装设计,正面醒目位置标明了产品型号和容量、速度等参数,方便甄别。

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的正面采用了黑底银字配色的标签贴纸,很有工业风的科技感,出于对自身发热控制的信心,贴纸并没有采用常见的石墨烯均热方案,就只是一张普通的LOGO塑料贴纸而已,正常使用时咱们也无需撕下。

与初代PCIe 5.0 SSD常用的群联E26、英韧IG5666等大火炉方案不同,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的温度表现可谓是极为优秀,在裸盘温度测试过程中,满速读取5分钟都完全不会掉速!发热控制强得出人意料。

同时,详细的产品信息都放在了背面的标签贴纸上,这里要注意,标签上明确注明,移除背面标签就会失去保修,所以大家可千万别撕。

作为目前金士顿SSD产品线中的顶级旗舰,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采用了奢侈的12层PCB,而不是普通SSD常见的10层PCB。这对电气性能要求极高的PCIe 5.0 SSD来说十分必要,可以有效降低信号衰减、保障信号完整、充分发挥性能。

不仅如此,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只凭2枚NAND颗粒就提供了4TB超大容量,而单枚NAND颗粒承载2TB容量,背后是极高的技术壁垒——需要顶尖的多层堆叠技术、精密的制造控制,并要克服随之而来的高昂成本与良率挑战。

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敢于采用这种高密度、高成本的解决方案,使得它在4TB超大容量下达成优雅的单面设计,而单面布局的优点自不必多说,既能提高安装兼容性,适配笔记本电脑、一体机、迷你主机、游戏主机等内部空间狭小的设备,也可以将发热元器件集中在一侧,方便我们加强散热措施、降低SSD温度。

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的两枚NAND颗粒由金士顿自封而来,料号为FS02T08UCT1。根据SSD仙人VictorTDD整理的NAND料号对照表可知,每枚颗粒都采用16-die封装工艺,并且晶圆来自于铠侠。

再用FlashID看一下,这两枚NAND正是铠侠的BiCS 8 TLC颗粒:

铠侠BiCS 8采用了218L堆叠,虽然堆叠层数不算高,但是凭借类似Xtacking的CPA(CMOS Directly Bonded to Array,CMOS直接键合存储单元阵列)架构,接口速度最高可以达到3600 MT/s,存储密度更是达到了18.3Gb/mm²,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而在主控方面,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搭载了慧荣SM2508,芯片采用FCBGA封装方式,表面为镀镍工艺,更有利于加强散热效果。

作为一款8通道SSD主控,慧荣SM2508最高支持3600 MT/s的NAND接口速率,集成了4个Arm Cortex-R8高性能核心和1个Cortex-M0低功耗核心,是今年许多PCIe 5.0旗舰SSD的共同选择。

由于采用了非常奢侈的台积电6nm制程,慧荣SM2508在性能极为强大的同时,功耗相较于前代产品下降了50%。就我个人测试后的体验而言,其温度表现甚至远比许多PCIe 4.0的旗舰有缓盘更加优秀。

咱们接着看,作为一款DRAM-Based有缓SSD,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在正面搭载了一枚来自美光原厂的LPDDR4低功耗DRAM缓存颗粒。

经过查询,这枚DRAM芯片的容量为32Gb(4GB),可知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采用了了NAND与DRAM 1000:1的足容方案。大容量LPDDR4缓存的优点很多,功耗低、性能强、发热少,不过成本着实不菲,可以说金士顿这次真的是不惜工本、非常用心了。

接下来通电上机,通过CrystalDiskInfo查看S.M.A.R.T信息。可见其支持NVMe 2.0协议标准,并且没有预留二级OP,可用容量为足容的4096.7 GB(10进制)。

由于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单位换算差异,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在Windows中的实际可用容量为3815.43 GiB。这并非厂家虚标,而是消费级固态硬盘普遍存在的容量显示差异。

接下来查看更详细的S.M.A.R.T信息,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默认给了5个功耗档位。凭借制程更加先进的NAND与主控,其Power State 0功耗仅为9W,相较于动辄十几W的群联E26方案SSD来说,要低得太多了,而更低的功耗也意味着更好的发热与温度表现。

同时可以看到,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还提供了LBA Sizes修改功能,支持512n和4Kn两种模式,后者性能表现会更好,但是兼容性稍低一些,大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由选择。

在S.M.A.R.T信息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本身只提供了1个温度传感器,并且温度墙比较保守,分别为83℃85℃

全面了解完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的各项信息,接下来咱们就开始正式进入测试阶段吧。

测试平台

本次测试使用的测试平台配置如下:

CPU:Intel i9-14900K主板:AORUS Z790 XTREME X内存:DDR5-8000 16GB x2系统盘:Intel傲腾900P 480GB系统:Windows 11专业版 23H2、Ubuntu 24.04 LTS

这里提前说明一下,在对SSD进行测试时,测试结果受硬件平台的影响会比较明显,并非所有SSD都能在每台电脑上都能跑到官方标称参数。

这主要是因为,SSD的性能除了会受到CPU主频和单核性能影响以外,整个平台的PCIe MPS(Maximum Payload Size,有效载荷)也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正常来讲,MPS越大,数据包传输效率越高,带宽上限更大,但相应的延迟也会增加

目前,一般只有AMD平台才能支持512字节MPS,Intel平台只支持256字节MPS。

所以在CrystalDiskMark等一些软件的测试过程中,受Intel平台所限,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的部分标称参数无法跑满,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换用AMD平台来进行测试了。

不过AMD处理器在SSD低队列下的读写性能一向不佳,所以个人还是习惯使用Intel平台来进行测试,这里请大家理解。

CrystalDiskMark能够非常直观地展示SSD在SLC缓内的读写性能表现,不仅是我们用户最常用的硬盘测试软件之一,而且大部分SSD厂商的标称参数也是由该软件测试而来。

对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进行格式化后,使用CrystalDiskMark对其进行测速,可以看到这款SSD的顺序读取速度为14282 MB/s,顺序写入速度为13408 MB/s,虽然距离官方标称数据还有些差距,不过都已经达到了我这套硬件平台的PCIe 5.0 x4通道带宽上限

而大家比较关心的Q1T1 4K随机读取速度方面,Renegade G5也超过了我之前测试过的所有NAND SSD,达到了118.42 MB/s的超好成绩,看起来赏心悦目

而在随机性能方面,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在这套Intel平台上测出的Q32T16 4K随机读取速度为1832K IOPS,随机写入速度为1571K IOPS,已属同级产品的领先水准,但需特别说明的是,受平台所限,本次测试结果未能完全体现Kingston官方标称性能。

所以,为了挖掘Renegade G5的极限潜力,也为了更直观地为大家展示Intel和AMD平台的差距,我将这款SSD放到朋友家的AMD 9800X3D+微星B850迫击炮平台上再次测试。

此时可以看到,最大顺序读写速度突破了Intel平台的限制,读取速度为14894 MB/s,写入速度为14227 MB/s均超过了官方标称参数

同样的,在随机性能方面,AMD平台的Q32T16 4K随机读取速度为2076K IOPS,随机写入速 度为2134K IOPS,相较于Intel平台也有了明显提高。如果把AMD 9800X3D这款游戏特攻向的处理器换掉,测试成绩还有可能进一步提升。

为了量化SSD作为系统盘时的性能表现,这里我们使用PCMark 10的完整系统盘基准测试功能来进行评估。

这项测试可以模拟从系统启动、应用程序加载、文档编辑到媒体文件处理等23项使用场景,并通过量化打分的方式,更全面地反映SSD作为Windows系统盘时,在日常使用场景中的综合表现。

在这项测试中,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得分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7046分,一举迈上了7000分大关!这也是除了傲腾P5801X 400GB以外,我个人在测试过几十款SSD后见到的最高分数!

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的成绩不仅远超一众PCIe4.0 SSD 4000分左右的水准,更是超过了目前几乎所有市售的消费级PCIe 5.0 SSD竞品

如果说PCMARK 10的完整系统盘测试是从系统盘角度来衡量SSD的性能表现,那3DMark的存储基准测试则更加注重SSD的读取性能,从游戏盘性能的角度对SSD进行性能评估。

3DMark同样通过回放脚本来模拟游戏加载的过程,从中衡量存储设备对游戏体验的影响,对游戏玩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空盘状态下,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的得分达到了让人惊叹的7074分

当友商的PCIe 5.0竞品都还在6000分左右厮杀时,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直接突破了7000分大关,凭借这样的表现,称其一句PCIe 5.0 SSD新晋跑分王,毫不为过。

用3DMark评估了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在游戏场景中的表现之后,接下来还是从实际的游戏载入场景来看看它的表现吧。

这里为了量化变量,采用最终幻想14 7.0的官方Benchmark程序,在测试过后会生成日志文件,记录下SSD在5个测试场景中总的加载耗时。

最终的测试结果如下,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的加载总耗时为5.738秒,这个表现也非常优秀。

3DMARK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存储基准测试外,还在24年12月全新发布了DirectStorage功能测试模块,为我们展示启用DirectStorage功能后,高速SSD能发挥出的满血实力。

DirectStorage是一项由微软牵头开发的技术,其技术原理是能够让显卡绕过CPU、直接与SSD进行数据交换,这样就可以降低延迟,充分利用SSD的多队列读取性能,减少操作系统层面的开销,实现更高的数据吞吐量和IOPS。

DirectStorage技术可以明显加强游戏和其他应用程序的数据加载性能,特别是在使用高速NVMe SSD时,效果更加明显。这项技术最初为 Xbox Series X|S 游戏机设计,后来也被引入到 PS5和 Windows操作系统中,以提升 PC 游戏的性能。

启用DirectStorage后,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游戏加载贴图、地图等资源的速度大大加快,减少加载时间和屏幕等待时间,提升游戏的响应速度和流畅体验。像《瑞奇与叮当》,就是凭借了DirectStorage技术,来实现各个绚丽场景的无缝切换。

而3DMARK的DirectStorage功能测试包含9个测试子项,涵盖了DirectStorage功能关闭、开启、开启+GPU解压缩三种场景,每个场景中都会分别测试从SSD读取到内存、从内存读取到显存、从SSD直接读取到显存等数据传输路径的速率。

在测试结束后,DirectStorage功能测试会显示该功能开启后,读取带宽提升的百分比程度。比如在我这套硬件平台上,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最高能实现206.1%的带宽提升。

分析实际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在未启用DirectStorage功能的情况下,SSD加载数据至显卡时,带宽为7.26 GB/s,已经超过了许多PCIe 4.0 SSD全速读取的上限;

而启用DirectStorage功能后,即便不采用GDeflate压缩,带宽也能增加至10.53 GB/s;启用GDeflate压缩后,带宽还能一步到位暴涨至22.22 GB/s

SPEC Workstation是一款衡量专业工作站平台性能的综合测试软件,其测试特点是负载很大,对SSD混合读写性能要求也很高。同时这款软件中有专门针对存储设备进行测试的模块,可以模拟高负载生产力场景对SSD进行高压测试,尤其对SSD混合读写性能要求更高。

说句实话,这项测试对消费级SSD要求过高,更适合企业级SSD,毕竟普通用户基本用不到这种高负载场景。不过因为 Renegade G5毕竟是PCIe 5.0的旗舰型号,想必也会有不少用户买来用作生产力工具,所以这里还是来看看表现吧。

测试结果显示,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在SPEC Workstation 3.1中取得了72.31分的总成绩,这个成绩同样鹤立鸡群,基本只有PCIe 4.0的Intel傲腾系列真神能够一战。

为了深入探索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的SLC缓存方案,这里我们对其进行RAW格式下的全盘范围顺序读写测试(128KB,Q32T1),并以曲线图的形式为大家展示。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全盘顺序读取的速度曲线十分平稳,几乎呈一条直线,平均读取速度为13574.8 MiB/s,而写入一整遍全盘的平均速度达到了2962 MiB/s

接下来咱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顺序的写入曲线:

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与其他使用慧荣SM2508主控的SSD一样,写入曲线呈现了明显的三段式结构——也即SLC Cache耗尽后先进入TLC直写阶段,最后进入速度最慢的GC阶段

但它的三段式曲线很有特色,明显可以看得出来,SLC Cache容量更大、TLC直写过程更短

1.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在空盘情况下,SLC Cache容量为1280 GiB,缓内平均写入速度为12557 MiB/s

大容量SLC Cache的设计很接近KC3000上用过的全盘模拟方案,优势也很明显,可以有更充裕的SLC Cache空间,来应对突发性的高负载写入任务——事实上,这已经超过了许多用户的全盘可用容量,正常使用时很难遇到出缓降速的情景。

2.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的TLC直写阶段持续了大约245 GiB,平均直写速度为4700 MiB/s。

按理来说,接口速度为3600 MT/s的铠侠BiCS 8如果完全发挥实力,会有更强的直写表现,不过满速写入势必会带来更高的功耗发热

再考虑到金士顿对于FURY Renegade G5的温度表现是如此自信,所以有理由猜测,技术人员应该是为了控制发热,对NAND颗粒的写入速度进行了限制。

这个调校思路在三星9100 Pro上也有类似体现,只不过金士顿做得没有三星那么极端,9100 Pro作为顶级大厂的当家牌面,直写速度只有区区2000 MB/s左右,让人很难评。

3.当TLC直写阶段结束后,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进入第三段GC(垃圾回收)阶段,此时SSD面临WriteBack速度惩罚,要一边将SLC Cache中的数据重新释放至TLC状态,一边还要兼顾新数据的写入,所以写入性能有所下降,这是很正常的事。

即便如此,它在第三段的平均速度也能达到惊人的2017 MiB/s,这同样比许多PCIe 4.0 SSD的TLC直写速度还要高,PCIe 5.0 SSD的性能优势在此一览无余。

为了观察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的GC效率,这里又使用FIO 3.36对其进行了两倍于全盘容量的128K Q32T1顺序写入,记录到的曲线如下: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由于SLC Cache容量很大,接近了全盘模拟方案的水准,所以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的GC阶段还是持续比较久的,在持续不断的写入过程中,用了1200多秒完成GC过程,并且恢复到4700 MiB/s左右的TLC直写速度。

关于SLC Cache缓外随机读取性能的重要性,咱们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简单来说,SSD在低队列下的随机读取性能,是影响我们日常使用电脑时是否流畅的关键指标之一,比如我们在进行开机、打开软件、加载图片缩略图等操作时,都会用到随机读取操作。

由于SLC Cache机制会对保存其中的数据提供更加精简、准确的FTL映射,而使用CDM这些软件测试时,会有先写入测试文件——再进行测试的过程,测试成绩实际是基于SLC Cache加速后的水平,不够准确。

事实上,我们日常使用电脑时,打开软件或者加载游戏等操作,所访问的基本都是已经被挪出SLC Cache外区域内的数据,示意图如下:

所以为了贴近实际,有必要排除SLC Cache的影响后,再对SSD随机读取速度进行测试。

由于SSD的真实工作负载非常复杂,是各种粒度、各种队列、各种读写比例的混沌系统,所以咱们在测试时很难覆盖所有场景。

一般来说,会通过观察4KB小粒度的随机读取性能来管中窥豹,对SSD进行初步的评估。

这里为了保证测试前SSD能够进入脏盘稳态,先以128KB QD32顺序写入填盘2遍后,再对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进行15分钟的Q1T1 4K随机读取测试,最终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SLC缓外4K随机读取速度曲线: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的4K随机缓外读取速度在81.86 MiB/s左右,这也是目前我所知消费级闪存SSD中的最强水准。

另外,考虑到有些用户的生产力场景会涉及到对SSD的深队列读写,本期还加入了QD256的4K随机缓外读取测试,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在15分钟内的速度表现如下图所示,平均速度为5455.71 MiB/s

Windows翔一样的I/O引擎和文件资源管理机制会限制SSD的性能发挥,所以为了展示SSD主控和固件在最佳工况下的性能,这里在Ubuntu 24.04中,使用FIO 3.36脚本再对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进行了一遍更加完整的,不同队列深度、不同混合读写方案下的测试。

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衡量SSD主控的性能上限,所以在测试前,会确保SSD处于FOB状态,并且不排除随机读取请求命中SSD内部DRAM的情况。

将相关测试结果整理成下图的表格,大家可以拿来和其他SSD参考对比。

如果觉得表格数据太枯燥的话,也可以参考更加直观的对比曲线图。

4K随机读取方面,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在QD8以下的消费级低队列优化较好,在QD16开始被三星9100 Pro超过。

4K随机写入方面,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的调校方向同样明显倾向于低队列场景,在QD16之前都比较领先。

4K混合读写方面,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在各项目中都有明显优势。

最后再强调一遍哈,这项测试未排除SLC Cache影响,只用于观察SSD理论性能,和真实场景的表现不完全挂钩。

如果说刚才FOB状态下的理论性能测试,代表的是一块SSD在理想工况下的性能上限,那Steady State稳态中的性能,则代表SSD在极度脏盘、极度重负载场景下的性能下限

对于绝大部分消费级SSD来说,实际我们日常使用时是不会进入稳态场景的,只有专门用在服务器上的企业级SSD才会考量稳态性能。

不过对于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这种顶尖的消费级旗舰有缓SSD来说,玩家们普遍对其抱有更高的期望,所以这里就尝试压榨它们的性能,在Ubuntu系统中引入了ezFIO测试项目,继续深挖它在极限工况下的性能细节,并让其与老牌强者三星的9100 Pro 2TB同台竞技。

ezFIO测试主要分为顺序和随机两大项内容,为了确保SSD进入稳态,在每项测试开始时都会有两次全盘容量顺序写入+两次全盘容量随机写入的预处理流程,之后进行不同粒度、不同队列深度的具体测试,可以说整个测试流程耗时极长,负载强度极大。

在ezFIO的测试中,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在7读3写长时间混合测试中的表现比较普通,平均IOPS为123661,变异系数(可以理解为数据离散程度)也相对我测试过的其他SM2508方案SSD高一些,为7.68%

在QD1-QD256不同队列深度下,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与三星9100 Pro 2TB的7读3写混合随机性能是稳步上升的,在QD4之前,二者性能差距不大,互有胜负。而随着队列加深,三星的领先幅度也越来越大,只能说,老牌大厂还是有它独到的底蕴。

在不同队列深度下的4K稳态随机读取性能如下图所示,这个项目是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的强项,各队列下都明显比三星9100 Pro 2TB更高:

而在4K稳态随机写入性能测试中,三星9100 Pro再次取得了胜利,在各队列深度下的IOPS都明显更高,所以这里猜测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的调校方向应当还是偏向消费级场景重读取、轻写入的特点,反正实际使用时的随机写入都会经过SLC Cache加速,稳态性能也不代表真实体验。

最后按惯例,以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的7读3写延迟对数表收尾:

温度测试

初代的消费级PCIe 5.0 SSD大多采用群联E26或者英韧IG5666主控,此类主控由于制程相对较旧,发热居高不下,甚至只能用带风扇的主动散热片来进行压制,这也使得玩家们对PCIe 5.0 SSD的发热和温度表现极其关心。

而在2025年,各大存储厂商推出的全新一代PCIe 5.0 SSD产品,由于普遍采用了全新主控,在功耗和发热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基本都是仅需最普通的被动散热方案,就能保证正常使用不会过热降速。

为了保险起见,首先给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装上某宝8块钱购入的被动散热片,然后在室温29.4℃、没有主动风扇散热的情况下,装上开放式机架进行测试。

然后使用128K QD32的设置,对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进行5分钟的顺序读取测试。可以看到,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的速度曲线非常漂亮,顺序读取基本是一条稳稳的直线,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过热降速的迹象。并且温度传感器回传的数据显示,磁盘温度最高也只有49℃

接下来,我决定上点难度,看看它在裸盘时满速读取,温度会是啥样。

在测试前,我心里是比较忐忑的,毕竟金士顿这个5.0固态连个石墨烯散热贴片都没有,真的就是全靠本身的发热控制能力硬刚,如果是用了E26主控方案的老款PCIe 5.0 SSD,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必然会过热降速/掉盘。

不过测试完成后,它的表现就让我很惊喜了,在室温29℃情况下,温度传感器显示最高温度52℃,全程没有发生降速!

另外在测试接近末尾时,我用热成像仪看了一下,照片显示SSD主控温度在79℃左右,颗粒温度则明显更低。

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在裸盘状态下就有这个温度表现,只能用极佳二字来形容了。怪不得金士顿这次对于FURY Renegade G5特别自信,敢于宣称不需要散热器或石墨烯就能获得最佳性能。

总结

以上就是本期测试的全部项目了,篇幅较长,感谢大家看到这里,最后我们来做个总结吧。

Renegade G5不愧是金士顿在PCIe 5.0时代的的精心之作,不仅搭载了成本更高的1024Gb的大die,还配合16-die堆叠封装来实现优雅的单面布局,而且为了增强电气性能稳定性还采用了12层PCB,从用料方面明显可以看得出不惜工本。

而它的实际表现也不负众望,不仅硬件强悍,而且固件优化极佳。

从许多测试项目中可以看得出来,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的调校方向明显倾向于加强消费级用户的使用场景,这也使得它成为市售PCIe5.0 SSD中的新晋跑分王,在3Dmark、PCMark 10等测试项目中取得了一骑绝尘的好成绩。

在性能强悍的基础上,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还实现了极佳的发热控制,即便不加装散热器或石墨烯贴片,也能获得最强性能,这也大大改善了用户体验,拓展了它的可用场景。

总的来说,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的整体表现让人非常惊喜,无愧于旗舰定位,如果预算充足的话,那这是一款非常值得入手的顶级PCIe 5.0 SSD。

来源:噩梦飘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