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传奇帝王周穆王:一生都在征途的男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3 12:30 2

摘要:在西周历史的长河中,周穆王姬满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卓越的成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前 976 年,周昭王在南征途中不幸离世,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西周王朝陷入了短暂的动荡。此时,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姬满临危受命,登上了王位,成为西周的第五位君主。

在西周历史的长河中,周穆王姬满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卓越的成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前 976 年,周昭王在南征途中不幸离世,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西周王朝陷入了短暂的动荡。此时,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姬满临危受命,登上了王位,成为西周的第五位君主。

55 岁,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已步入人生的暮年,准备安享晚年。但对于周穆王而言,这却是他传奇统治的开端。尽管即位时年事已高,但他却拥有着年轻人般的雄心壮志和无畏勇气,决心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

周穆王所处的时代,西周王朝虽表面繁荣,但边疆地区却暗流涌动。犬戎,这个古老的游牧民族,长期活跃于西周的西北边境,犹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威胁着西周的安全。他们的势力逐渐壮大,不仅对西周的边境构成了直接的军事威胁,还时常阻碍西周与其他方国部落的往来,成为周穆王心中的一大隐患。

面对犬戎的挑衅,周穆王毅然决定西征。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周穆王的大臣祭公谋父曾提出反对意见,他主张实行文王时 “耀德不观兵” 的政策 ,认为过度使用武力会削弱周朝的威信,使得其他国家或部落感到不安,反而不利于国家的稳定。然而,周穆王却认为,只有通过武力,才能彻底解决犬戎的威胁,维护西周的边疆稳定。

公元前 965 年,周穆王十二年十月,周穆王亲自统领大军开始西征。他带着毛公班、共公利、逄公固等大将,踏上了这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土地。周军自成周出发,穿越了边疆,进入犬戎的领土。这一路,他们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犬戎的顽强抵抗,但周穆王和他的军队并没有退缩。次年,周穆王再次带领大军出征,这一次,周朝军队进入犬戎的核心地区,经过多场激战,最终获得了胜利。周军不仅俘虏了犬戎的五位王子,还获得了犬戎的进贡物,包括四只白狼和四只白鹿。

这场战争的胜利,极大地削弱了犬戎的抵抗力量,使得周朝在西部的统治地位更加稳固。周穆王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还在文化和象征性层面做出了重要动作。他亲自率军征战至昆仑丘,在那里会见了西王母。昆仑丘是西方神话中的神秘地方,象征着天命和王权的合法性。在会见西王母时,周穆王俘虏了更多的犬戎王子并将其带回中原,展示周朝威权。同年八月,周穆王决定迁移犬戎至太原定居,这不仅是对犬戎部落的军事压制,也是为了彻底控制其在西北地区的活动。犬戎的五个王子被带回中原,成为周朝的俘虏,进一步彰显周朝的军事胜利和皇权。

然而,这场战争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犬戎的迁移和周朝强行控制西北地区的举措,导致了一些地区的诸侯与周朝关系的疏远。特别是一些荒服地区的诸侯,对周穆王的威慑产生了不满,他们不再主动向周天子朝见。《史记・周本纪》谓:“自始荒服者不至”,说明周王朝在周边外族中失去了威信 。周穆王的西征也暴露出了周朝边疆防线的脆弱,在面对外部部落威胁时,周天子必须依赖军事力量来维持其统治。

在完成了对犬戎的西征后,周穆王心中那颗渴望探索未知的种子,愈发茁壮地生长起来。他听闻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那里住着一位美丽而高贵的西王母,她不仅拥有着超凡的智慧,还掌管着长生不老的秘密。这个传说让周穆王心驰神往,于是,在公元前 930 年,周穆王带着对未知的憧憬和对神秘力量的向往,踏上了他的西行之旅。

这一路,周穆王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他们穿越了广袤无垠的沙漠,炽热的阳光烤着大地,仿佛要将一切都融化。狂风卷起漫天的黄沙,遮天蔽日,让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片混沌之中。周穆王和他的随从们在沙漠中艰难前行,水源和食物越来越少,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但周穆王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坚定地带领着队伍,朝着西方前进。

他们翻过了高耸入云的雪山,陡峭的山路崎岖难行,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寒冷的风雪呼啸着,像刀子一样割着他们的脸,手脚也被冻得失去了知觉。但周穆王和他的随从们相互扶持,一步一步地攀爬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找到西王母。

终于,周穆王来到了西王母的国度。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和震撼。美丽的山川、清澈的河流、奇异的花草树木,还有那些热情好客的人们,都让周穆王感受到了一种与中原截然不同的文化魅力。

西王母得知周穆王远道而来,亲自出迎。她的美丽和高贵让周穆王眼前一亮,而周穆王的英武和气质也让西王母心生敬佩。两人相谈甚欢,仿佛相识已久的老友。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款待周穆王,宴席上摆满了各种珍馐美馔和香醇美酒。周穆王向西王母赠送了从中原带来的丝绸、玉器等珍贵礼物,西王母则回赠了周穆王当地的奇珍异宝。

在瑶池边,周穆王与西王母对酒当歌,互诉衷肠。西王母为周穆王唱起了动听的歌谣:“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她用歌声表达了对周穆王的欢迎和对未来再次相见的期待。周穆王也被西王母的深情所打动,他回应道:“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他承诺会回到东方治理好国家,三年后再来与西王母相见。

两人在瑶池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们一起游览了西王母国的山川名胜,欣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周穆王还登上了昆仑山,在那里他感受到了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他在昆仑山上立下石碑,刻下 “西王母之山”,并种下槐树,以纪念他与西王母的这次相遇。

这段浪漫的邂逅,不仅为周穆王的人生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也成为了古代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它象征着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首次亲密接触,促进了双方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周穆王将中原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传播到了西域,而西王母国的独特文化和物产也让周穆王眼界大开,为西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就在周穆王沉醉于与西王母的浪漫邂逅和对西域的探索时,东方的局势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徐国,这个位于东夷的古老诸侯国,在周穆王西征期间,势力逐渐壮大。其国君徐偃王,是一位极具野心和号召力的人物,他趁周穆王西征、中原空虚之际,联合了九夷等淮泗一带的部族,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 ,公然挑战周王朝的权威。

徐国的叛乱,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整个西周王朝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徐偃王率领的叛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向西推进,一直打到了黄河岸边,距离西周的都城镐京已经近在咫尺。宗周的百姓们陷入了恐慌之中,街头巷尾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大臣们纷纷惊慌失措,朝堂之上乱作一团,他们深知,这场叛乱如果不能及时平息,西周王朝的统治将岌岌可危。

周穆王得知徐国叛乱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他深知,此时必须尽快赶回国内,平定叛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结束自己的西行之旅,立刻返回宗周。为了尽快赶回国内,周穆王让造父驾驭着由八匹千里马所拉的马车,日夜兼程。造父不愧是当时最杰出的御者,他凭借着精湛的驾车技术,驾驭着马车在崎岖的道路上飞驰。八匹千里马仿佛通人性一般,风驰电掣般地奔跑着,扬起一路的尘土。周穆王和他的随从们,在马车上忍受着颠簸和疲劳,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快赶回国内,平定叛乱。

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周穆王终于赶回了宗周。他顾不上休息,立刻着手组织军队,准备东征。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周穆王还派遣使者前往楚国,下令楚子兴师跟随自己一同东征讨伐徐国。楚国一直以来都对周王朝保持着一定的敬畏之心,接到周穆王的命令后,楚国国君不敢怠慢,立即派遣军队与周穆王的大军会合。

周穆王亲自率领着周朝的大军,与楚国的军队一起,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一路上,军旗飘扬,战鼓轰鸣,士兵们的士气高昂。他们怀着对叛乱者的愤怒和对国家的忠诚,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徐国的方向前进。

当周穆王的大军到达徐国时,徐偃王也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双方在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一时间,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徐偃王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大多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缺乏训练和纪律。而周穆王的军队则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正规军,他们在周穆王的指挥下,紧密配合,奋勇杀敌。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周穆王的大军终于大破徐夷,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徐偃王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好率领着残部逃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林中,隐居起来。这场战争的胜利,巩固了周朝在东方的统治,使得周王朝的威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周穆王并没有对徐国赶尽杀绝,而是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他封徐偃王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统治徐国。这一举措既显示了周穆王的大度,也有助于稳定东方的局势。徐国在经历了这场战争的洗礼后,虽然势力大减,但依然在周朝的统治下继续存在,成为了周朝的一个附庸国。

在平定了徐国的叛乱后,周穆王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南方的荆楚地区,一直以来都是西周王朝的心腹大患。这里地形复杂,水网密布,土著民族众多,长期游离于西周的统治之外。周昭王时期,曾多次南征荆楚,但最终却在第三次南征途中,不幸葬身于汉水之中,这也成为了西周王朝的一大耻辱 。

周穆王深知,要想巩固西周的统治,就必须解决荆楚问题。于是,在公元前 930 年,周穆王决定继承父亲的遗志,发动对荆楚的大规模征伐。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周穆王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他召集了来自各地的士兵,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其中包括了周朝的精锐部队 “成周八师” 。他还任命了经验丰富的将领担任统帅,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

周穆王的军队从镐京出发,一路向南挺进。他们穿越了崇山峻岭,渡过了滔滔江河,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当他们进入荆楚地区时,遭到了当地土著民族的顽强抵抗。荆楚地区的地形复杂,周穆王的军队在行军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常常陷入泥泞的道路中,车马难以前行。而且,当地的土著民族熟悉地形,他们利用山林和河流的掩护,不断地对周穆王的军队进行袭击。

面对这些困难,周穆王并没有退缩。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他命令军队分成多路,从不同的方向进攻荆楚,使敌人难以集中力量进行抵抗。他还利用了当地的向导,熟悉了荆楚地区的地形,从而能够更好地指挥军队作战。

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周穆王的军队终于突破了荆楚的防线,占领了荆楚的大片领土。周穆王并没有对荆楚地区的人民进行残酷的镇压,而是采取了怀柔政策。他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保留了当地的一些部落组织,让他们继续管理自己的事务。他还在荆楚地区设立了一些郡县,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统治。

这次南征荆楚的胜利,使得西周王朝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巩固了西周在南方的统治地位。周穆王的名字,也因此在南方地区广为传颂。荆楚地区的人民,对周穆王既敬畏又钦佩,他们开始逐渐接受西周的文化和统治。这次胜利,也为西周王朝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周穆王的统治,并非仅仅依靠武力的征伐。在文治方面,他同样有着卓越的贡献。其中,最为重要的举措之一,便是命吕侯主持编撰《吕刑》。这部法典的诞生,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西周王朝的法治之路,对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穆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原有的法律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地位,周穆王决定进行法律改革。他任命吕侯为大司寇,负责制定一部新的法典。吕侯不负众望,他深入研究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法律问题,借鉴了前代的法律经验,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吕刑》的编撰工作。

《吕刑》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法典,它详细规定了墨、劓、膑、宫、大辟五种刑法,并制定了多达三千条的细则 。这些刑罚的规定,既体现了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又注重了刑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例如,对于一些轻微的犯罪行为,采用墨刑等较轻的刑罚;而对于一些严重的犯罪行为,则采用大辟等较重的刑罚。同时,《吕刑》还规定了刑罚的适用原则,如 “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强调刑罚的轻重应根据犯罪的情节和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除了刑罚的规定,《吕刑》还对司法程序进行了规范。它要求司法官员在审判案件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程序,注重证据的收集和审查,确保审判的公正和公平。《吕刑》还强调了法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要求法官必须公正廉洁,不得徇私舞弊、枉法裁判。

《吕刑》的颁布实施,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法律层面来看,它为西周的司法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使得刑罚的执行更加明确和公正,增强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提高了司法效率,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治方面,《吕刑》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周穆王对于明德慎罚思想的贯彻。他强调量刑可轻可重者,就轻不就重,慎刑罚,治民以德。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要注重道德教化,慎用刑罚,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吕刑》也强调了官员的自律和约束,要求他们谨慎处理国家政事,为百姓谋福利。在文化和社会方面,《吕刑》的制定也促进了当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作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法律典籍,它不仅为当时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周穆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统治对西周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周穆王的军事征伐极大地拓展了西周的疆域。他西征犬戎,将周朝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了西北边陲,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控制;东征徐国,平定了东方的叛乱,巩固了周朝在东方的统治;南征荆楚,使南方的许多部落纷纷归顺,扩大了周朝的影响力。这些征战不仅为西周带来了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也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民族的融合。

周穆王的西行之旅,虽然充满了浪漫和神秘的色彩,但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他与西王母的相遇,象征着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这次旅行,周穆王不仅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还带回了许多珍贵的文化和物产,丰富了西周的文化内涵。

在文治方面,周穆王制定的《吕刑》是中国古代法律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部法典的颁布,标志着西周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为后世的法律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它强调了刑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注重对犯罪行为的预防和惩治,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周穆王的统治也并非完美无缺。他的频繁征战虽然拓展了疆域,但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长期的战争使得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为西周王朝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

周穆王西征犬戎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犬戎的势力,但也激化了民族矛盾。他将犬戎的五个王子带回中原,迁移犬戎至太原定居,这些举措引起了犬戎等边疆民族的不满和反抗,导致边疆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也使得西周王朝在周边外族中失去了威信,“荒服者不至” 。

周穆王的游乐和巡游也备受争议。他热衷于游历天下,追求个人的享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国家政务的处理。《左传》记载 “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列子》说 “(周穆王)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 。这些记载表明,周穆王在统治后期,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度有所下降,这也可能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周穆王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不可磨灭,他的开拓精神和文治武功为西周王朝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过错也不容忽视,他的统治后期的一些行为,为西周王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我们应该以客观、全面的视角来评价他的一生,从他的经历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

来源:胖五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