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故事 | 王翠茹:用书香点亮和温暖心灵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3 11:55 2

摘要:我是银龄书院领读人王翠茹。今年71岁,我曾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之声、北京广播电视台老年之友栏目多次做分享嘉宾。还参演了银龄书院自编自导的20多部情景剧、广播剧、朗读剧。我很想说,当我遇见银龄书院,我不仅找到了生命的第二春,更用书香点亮和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

我是银龄书院领读人王翠茹。今年71岁,我曾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之声、北京广播电视台老年之友栏目多次做分享嘉宾。还参演了银龄书院自编自导的20多部情景剧、广播剧、朗读剧。我很想说,当我遇见银龄书院,我不仅找到了生命的第二春,更用书香点亮和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

我是银龄书院向日葵管委会(书院分六个管委会各负其责)的一名志愿者,我们组的成员轮流负责每天早晨6点30分左右将银龄书院原创自成体系的课表内容及一周七天的古诗词早安卡,一一发送到十八个银龄阅读群中,就这样,周复一周,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进入银龄书院后,我意识到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情感,只有感到疼痛,才能叫活着。我找出了我的不足,痛处是读音不准,作为一个领读者,读音很重要,因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从古诗词早安卡学起,每首诗词我会抄到笔记本上,查生僻字、注拼音、查译文,再录音,录制好后,每天早晨七点以前发到18个阅读群中,再由院长把每天诵读的早安卡传到相关平台播放。

从2024年8月12日起,为扩大早安卡的受众面,我又把每天的早安诗用剪映做成音视频,将诗词的原文、译文、部分赏析和诗人简介发到评论区,供读者参考,每天早晨七点前朋友圈(都是在前一天做出来的),这成了吃早饭的习惯一样,天天如此,不管身在何处,从未间断。

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院里的人,经常有人给我说:“王老师,我几乎天天听你的古诗词早安卡,不懂含义,我就看您附的译文,真方便,您要天天坚持呀!”听到这些我很是欣慰,总算没白费了功夫,不但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早安卡还飞入了千家万户,还在平台建起了一座永不落幕的诗词博物馆。

由于每天阅读学习的坚持,使我这个对文学不感兴趣的人,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于是,买了《唐诗宋词》全集,还有有关古诗词的其他书籍,由于银龄书院阅读模式多种多样,还买了许多其他在阅读方面有用的书籍。阅读中领略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文风情,领略了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心里突发冲动,想寻机到诗人故居看看,于是就去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和武侯祠,眉山市的三苏祠和广汉市的三星堆,以及一些红色经典博物馆,从三苏祠到杜甫草堂,再到武侯祠,这是一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感受到宋代文人的智慧,唐代诗圣的情怀和三国英雄的气概,观三星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我在三苏祠翻阅桌上苏轼的诗词时,不少诗引起我的共鸣,如“十年生死两茫茫”,《和子由渑池怀旧》、《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诗词。这些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力量,让我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连接的桥梁,在古诗词中能找到精神的寄托,遇到苦难或者不愿意和人当面交流的时候,那些喜欢的诗词,就是一个不厌其烦的倾听者,一个足智多谋的指点者。

古诗词早安卡,让阅读化作一场场奔赴千年的邀约,用书香点亮和温暖无数人的心灵。

作者:王翠茹

作者:薛晓萍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