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4年的夏天,我背着行囊站在陆军指挥学院的大门前,汗水顺着帽檐往下滴,心里既兴奋又忐忑。那一年我20岁,刚刚通过高考,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无限憧憬,踏入了这所培养未来军官的摇篮。
1994年的夏天,我背着行囊站在陆军指挥学院的大门前,汗水顺着帽檐往下滴,心里既兴奋又忐忑。那一年我20岁,刚刚通过高考,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无限憧憬,踏入了这所培养未来军官的摇篮。
记得报到那天,我被分到了二区队五班,班里一共十个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宿舍是标准的上下铺,我和一个叫郑建峰的江苏小伙被安排在了中间的两个上铺,从此成了"同床共枕"的兄弟——这话是他后来经常拿来开玩笑的。
郑建峰比我大两岁,个子高高的,皮肤白皙,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典型的江南帅哥。第一次见面,他就自来熟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兄弟,咱们这上下铺一睡就是四年,可得互相照应啊!"我当时还觉得这人有点油嘴滑舌,后来才知道,他就是这么个热情开朗的性格。
军校的生活比我想象的要艰苦得多。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跑操,然后是密集的课程和训练,晚上还要轮流站岗。但正是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反而更容易建立起来。我和郑建峰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记得有天晚上熄灯后,我们俩躺在各自的床上小声聊天。那天我刚收到女朋友的信,心情特别好,就忍不住跟他分享了一些恋爱中的甜蜜小事。
郑建峰听得津津有味,最后叹了口气说:"老兄,你可真有福气。我这人吧,在老家时只顾着读书,连女孩子的手都没牵过。"
我忍不住笑出声:"真的假的?老处男?"
"嘘!小点声!"他紧张地压低声音,"这种事能大声嚷嚷吗?"然后自己也忍不住笑了,"不过说真的,你女朋友要是有合适的姐妹,可得给我介绍介绍。我要求不高,就一个条件——得是安徽姑娘。"
"为什么非得是安徽的?"我好奇地问。
郑建峰翻了个身,面对着我这边,月光从窗户照进来,我能看到他眼睛里闪着光:"我爷爷当年在安徽当过兵,总跟我说安徽姑娘贤惠能干,性格又好。我这人信缘分,要是能找个安徽媳妇,也算是圆了老爷子一个心愿。"
我当时只当他是开玩笑,随口应道:"行啊,等我女朋友下次来,我让她帮你物色物色。"
没想到这小子记性特别好,之后每次我收到女友来信,他都要凑过来问:"怎么样?你女朋友给我介绍对象了没?"弄得我哭笑不得。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1997年国庆节。那时我们已经是大四学员了,对军校生活早已驾轻就熟。女友提前写信说要来看我,我高兴得几晚上没睡好。
郑建峰知道后比我还兴奋:"嫂子来队,怎么着也得请客吃饭啊!我可得好好表现表现。"
女友来的那天,郑建峰跟我一起找队领导请了假,自告奋勇要当导游。他带着我们去了学校附近最好的一家小餐馆,点了一桌子菜,还非要抢着付钱。
饭桌上,他一个劲地夸我女友漂亮贤惠,然后话锋一转:"嫂子,你看我这么够意思,是不是该帮我个忙啊?"
我女友被逗笑了:"什么忙啊?"
"给我介绍个对象呗!"郑建峰一脸认真,"就要安徽姑娘,像嫂子这么温柔懂事的就行。"
我这才想起两年前随口答应的玩笑话,没想到他还记着。女友听完笑得更欢了:"巧了,我宿舍里还真有个安徽同乡,是我好朋友,人长得漂亮,性格也好。要不要我帮你说合说合?"
郑建峰眼睛都亮了,连连点头:"那必须的啊!嫂子你就是我的大恩人!"
说着还给我倒了杯饮料,"兄弟,以后咱们就是连襟了!"
我差点把饮料喷出来:"你这也太着急了吧?八字还没一撇呢!"
那天晚上送走女友后,郑建峰兴奋得像个孩子,在宿舍里转来转去,不停地问我:"你说她会喜欢我这样的吗?我要不要先写封信?寄张照片?"我被他烦得不行,最后答应让女友先帮忙递个话。
事情的发展出乎我的意料。女友回去后真的说动了她那位好友,两人很快开始了书信往来。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们居然真的看对眼了。每次收到信,郑建峰都会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反复看,然后第二天训练时偷偷跟我分享进展。
"她说我字写得好看!"
"她夸我有上进心!"
"她给我寄了张照片,你看多漂亮!"
我看着他一天天陷入爱河,既为他高兴,又觉得好笑。谁能想到当初的一句玩笑话,竟然真的成就了一段姻缘?
然而,命运的玩笑还在后面。半年后,女友来信告诉我,她介绍给郑建峰的那位好友,竟然是她的远房表姑!虽然年龄相仿,但按辈分算,女友得叫她"姑"。
我读完信整个人都懵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郑建峰真成了我女友姑姑的男朋友,那我不就得喊他"姑夫"了吗?这关系也太乱了吧!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郑建峰时,他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这不更好吗?亲上加亲啊!"他拍着我的肩膀,一脸得意,"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你得叫我姑夫!"
我气得踹了他一脚:"滚!滚犊子!"
毕业后,郑建峰申请去了安徽的部队,就是为了离女友近一些。他们恋爱两年后结了婚,婚礼上我还当了伴郎。
每次见面,郑建峰都不忘调侃我:"来,叫声姑夫听听!"
而我,要么毫不客气地给他一拳,要么威胁他:“再说,让我姑把你休了……”
2008年,郑建峰以营职干部身份转业,带着妻子回到了江苏老家,被分配到市教育局工作。而我选择留在部队,一路干到了正团级,最后选择了自主择业。
人生的轨迹就这样分道扬镳,但我们的联系从未间断。
如今的我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没事做做自媒体,偶尔到各个城市找战友采访,然后把故事做成视频分享。没想到这个爱好让我积累了不少粉丝,现在已经是个拥有50万关注的"网红"了。
前几天整理老照片时,我翻到了军校时期的合影。照片里的郑建峰搂着我的肩膀,两人都笑得见牙不见眼。
我突然想到,这段跨越三十多年的友谊和那段奇妙的缘分,不正是最好的创作素材吗?
我拿起手机,给郑建峰发了条消息:"老郑,还记得当年你是怎么'骗'到我女友姑姑的吗?我想把咱们的故事做成视频,你觉得怎么样?"
他秒回:"当然记得!不过纠正一下,不是我'骗',是咱魅力大!要做视频可以,但有个条件——你得在视频里叫我一声'姑夫'!"
我对着手机屏幕笑骂了一句,然后回复:"滚……"
放下手机,我望着窗外的夕阳,思绪飘回了二十多年前的军校宿舍。谁能想到,当年那个睡在我旁边的江苏小伙,会因为一句玩笑话而成为我生命中的"亲戚"?缘分这东西,真是奇妙得让人难以置信。
人生就像一条蜿蜒的河流,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弯会遇到什么。但正是这些意想不到的相遇和联系,让生命变得丰富多彩。我很庆幸,在人生的重要阶段遇到了郑建峰这样的朋友,也很感激命运给我们安排了这样一段令人啼笑皆非却又温暖人心的缘分。
或许,这就是生活的魅力所在——你永远不知道今天播下的一颗小小种子,会在未来长成怎样的大树。就像当年那个关于"安徽姑娘"的玩笑,谁能想到它会结出如此甜美的果实呢?
来源:清风晓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