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身两年,大麦替阿里大文娱养家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3 11:24 2

摘要:5月21日,阿里大文娱集团举办了一场时长仅有30分钟的“品牌焕新发布会”。宣布阿里大文娱即日起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以下简称“虎鲸文娱”)。同日大文娱旗下的阿里影业也宣布,更名为“大麦娱乐”。

阿里大文娱,突然来了一场由内到外的自我革新。

5月21日,阿里大文娱集团举办了一场时长仅有30分钟的“品牌焕新发布会”。宣布阿里大文娱即日起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以下简称“虎鲸文娱”)。同日大文娱旗下的阿里影业也宣布,更名为“大麦娱乐”。

对于更名缘由,阿里影业董事会表示,这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在全娱乐生态,特别是线下娱乐市场提升其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及重塑品牌策略,同时为本公司提供更相关及独特的企业形象和身份。

近日,阿里影业股价直线拉升。5月20日,阿里影业盘中便一度涨幅达36%,最终收涨29.79%。5月21日,阿里影业股价再度上涨22.95%。

阿里为何此时突然选择战略转型?阿里的文娱商业逻辑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01、押注线下娱乐,大麦站到C位

对于这次变动,发布会现场,大麦娱乐(原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将其形容为“二次创业”。新的大麦App主打“买票上大麦”,囊括演出票、电影票等线下实体娱乐消费场景的购票需求。

此前,阿里的大文娱板块主要分为三大业务,分别为优酷、阿里影业、大麦。

2017年3月,大麦成为阿里全资子公司,开始融入阿里大文娱版图。2023年9月,阿里影业以1.67亿美元的交易价格,把大麦全资收入囊中。彼时,大麦还处于亏损状态。

而近年来,影视行业的剧变与线下演出票务的持续火爆,让阿里影业与大麦的处境发生了改变。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549亿元,增速放缓至8.3%,众多影视公司纷纷探索破局的契机。曾经作为阿里大文娱核心业务的阿里影业,也在票房与观影人次双双下滑的背景下,面临较大压力。

5月19日,阿里影业刚刚发布了2025财年数据。旗下业务,“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业务收入同比减少约9.61%至27.12亿元。

而与电影市场的低迷相反,线下演出票务却持续火热,催生了阿里影业的营收结构变化,并直接拉动了阿里文娱板块的业绩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线下演出市场以28%的增速突破了600亿元。承载着阿里线下娱乐场景的大麦,伴随线下演出复苏迅猛,经营状况也出现了明显改善。

最新财年数据显示,在阿里大文娱业务板块中,大麦已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力量。截至2025年3月31日,大麦分部当季录得收入约20.57亿元,同比增长236%。

发布会现场,李捷在演讲中表示:“随着电影、演艺旅游、体育赛事、景点门票的强势加入,‘买票上大麦’心智将不断扩列。”

而在阿里影业更名为大麦娱乐后,新大麦客户端也将随之变化,将电影、票务等业务整合入一个App,覆盖电影、演唱会、音乐节、话剧、脱口秀、展览、体育、演艺旅游等40多个细分品类。

02、单季度盈利后,虎鲸游向何方?

发布会上,阿里方面表示:新虎鲸文娱将以优酷和大麦娱乐为核心业务引擎。一个主攻线下场景,一个专注线上内容。

某种程度上,新虎鲸文娱的革新也与阿里巴巴近日重提“回归初心,重新创业”的理念一脉相承。5月9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内网发文指出:面对AI科技革命,阿里必须保持从零开始的心态,像创业公司一样思考,从而创造机遇。

诸多变化下,虎鲸的挑战也将变得更加多元。

阿里近期发布的2025财年第四季度业绩显示:曾经长期亏损的大文娱业绩突然“支棱”起来,当季度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2%。在近3年内首次实现了单季盈利,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

这主要是由优酷经营效率提升实现盈利所带动。财报显示,通过优化内容成本结构、提升会员订阅收入及广告业务创新,优酷单季经营利润同比增幅超50%。

这也得益于在过去一个季度,优酷产出了多款爆剧。不久前播出的《沙尘暴》豆瓣开分8.1,成为今年悬疑剧最高分。而在2024~2025年豆瓣7.0以上的7部悬疑剧中,仅优酷白夜剧场就占了五席。

不过,剧集的持续繁荣毕竟存在不确定性。发布会现场,优酷COO吴倩也表示,文娱行业是不确定性极强的、周期性很长的非标的作品,考验每一个经营者对于高昂的内容投资,以及精细化管理能力。

特别是环顾整个行业,靠电影、剧集投资带动的传统商业模式营收不稳,玩家们纷纷找寻变革方向,爱奇艺近期也积极朝微短剧转型。

更名只是开始,整个阿里的文娱板块急需要探索新的业绩增长点。而更名后的大麦娱乐,也无疑要承担起挑大梁的重任。

阿里影业最新2025财年数据显示,其非电影业务收入占比已攀升至59.5%,阿里影业的IP衍生品与演出业务以超70%的同比增速,直接带动了业绩上升。

可以看出,除了前述演出票务业务外,阿里影业大IP衍生业务也在以高速增长态势,支撑起阿里的业绩增长曲线。特别是阿里影业运营平台阿里鱼,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阿里鱼的商业模式是,从上游版权方购买IP,然后授权给下游商家收授权费。经过多年深耕,目前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IP代理商。其IP矩阵已覆盖二次元、文博文创、影视综艺、教育体育等多个领域,并签约了三丽鸥家族、宝可梦、环球影业、蜡笔小新、Chiikawa等大火IP。

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年度业绩公告显示,阿里鱼授权IP商品零售额实现同比大幅增长,推动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提升超90%。

不过,IP衍生的绝对业务占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截至2025年3月31日,阿里影业IP衍生业务收入14.33亿元,占比还仅为21.39%——而文娱行业最终仍要回归到内容与商业模式上的较量。

(作者 | 豆蔻,编辑 | 李不清,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

来源:财天COV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