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0日下午,全国首个专注科技助残的创新型孵化平台——苏州市科技助残孵化器(运河能谷)暨阳光赋能示范基地正式启用。苏州市委副书记黄爱军、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市残联理事长胡岚等出席启动仪式,并共同为苏州市科技助残孵化器(运河能谷)揭牌。当天,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夏高琴 苏州摄影报道
正值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之际,全国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之一的苏州市又有了新动向。
5月20日下午,全国首个专注科技助残的创新型孵化平台——苏州市科技助残孵化器(运河能谷)暨阳光赋能示范基地正式启用。苏州市委副书记黄爱军、姑苏区委书记方文浜、市残联理事长胡岚等出席启动仪式,并共同为苏州市科技助残孵化器(运河能谷)揭牌。当天,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AI手语翻译设备、盲人助理机器人等十多款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助残产品,生动呈现科技赋能残障生活的创新场景。
作为首批重点联系地区,苏州正通过孵化器与示范基地,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助残生态,打造科技助残“苏州方案”。
创新平台搭建,构建助残产业新生态
走进苏州市位于西环路的阳光大厦,这栋12层高的大楼,自8层起就是苏州打造的科技助残孵化器。
作为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残疾人科技硅谷”,该孵化器精准聚焦智能组件、信息无障碍、残健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四大产业领域,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深度孵化、成果转化等六大核心功能,构建政府、机构、产业、研发、孵化为一体的助残跨界生态圈。
据苏州市科技助残孵化器负责人郑炜介绍:“目前,有近3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这些企业涉及智能辅具研发、康复技术创新等多个关键方向,有的产品已经市场化,也有的处在研究或者正在技术落地阶段。它们将在孵化器的支持下,加速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在启动仪式现场,多款科技助残成果集中亮相。苏州慧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孤独症神经电刺激干预仪,吸引不少参会者围观。据介绍,该产品通过神经电刺激干预,可以对孤独症起到治疗作用,“通过实践数据,3个月神经电刺激干预,可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感觉反应、社交行为、整体智力水平,并缓解焦虑与挑食症状。”该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中科融合感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脊柱侧弯预防系统,采用三维结构光成像技术,能够精确描绘人体背部三维图像。该公司工作人员何资平告诉记者:“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畸形,早期因为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略,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干预,后期脊柱侧弯逐渐加重到脊髓与神经根受压,就可能会致残。我们的系统可以进行大量的早期筛查,以及康复评估,同时也配有相应的康复服务。”
除了上述产品外,一并展示的科技助残产品,还有用于导盲辅助的AI机器狗软件适配、支持13国外语实时互译的Starv智能眼镜、全球第一支不塞耳的悦享听开放式助听器等。
当天,苏州市科技助残创新联合体也在启用仪式上同步成立,由视界方舟、聆界智联、擎肢未来、心光智援等四大专业助残企业联盟作为首批成员单位,分别服务于视障、听障、肢障及智障和精神障碍群体。未来,该联合体还将吸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及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围绕科技助残产业重点领域,组织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工作,以协同创新的力量,推出更多特色终端产品,抢占科技助残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深化协同机制,推动成果落地惠民
如果说苏州市科技助残孵化器(运河能谷)是“苏州方案”的核心载体,那么阳光大厦1至7层的阳光赋能示范基地则是“苏州方案”最佳实践窗口。
作为苏州市科技助残孵化器的重要配套载体,该基地不仅是前沿助残科技产品的集中展示空间,更是技术验证与场景应用的 “实战考场”,通过残障群体真实参与的产品实测、公众科普体验及产业链对接,形成 “研发成果可视化、技术验证场景化、产业转化直观化” 的立体展示体系,成为连接科技研发与民生需求的核心枢纽。
目前,阳光赋能示范基地中,有残健融合就创业品牌聆听咖啡总部,有为残疾人开发新业态类就业项目的做件好事公司,有引领、带动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孵化园,还有孤独症科普宣教体验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资源调配中心等。
当天,“苏州云梯洁翼飞手队”的成立成为焦点。这支由残障人士组成的无人机作业团队,将依托外立面清洗、光伏检测等新型技术,成为智慧城市的“空中先锋”。组建该团队的做件好事公司也在当天正式入驻阳光赋能示范基地,“未来我们能够近距离体验助残新技术,对我们推进残疾人群体高质量就业有着重要意义,希望随着科技的发展,残疾人能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做件好事公司工作人员严倩告诉记者。
此次启用的苏州市科技助残孵化器与阳光赋能示范基地,进一步强化了协同服务能力。苏州市残联理事长胡岚表示,将以此次科技助残孵化器正式启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发展好残疾人事业新质生产力。未来将定期遴选具有实用性、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助残科技成果,开展展示宣传与示范应用,推动成熟产品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和惠残政策补贴范围,让更多残疾人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示范基地重点打造无人机运维、数字客服等四大就业板块,孵化器则聚焦智能辅具、康复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攻关。预计未来三年将培育30家科技助残企业,开发50项创新产品,带动5000名残障人士实现高质量就业。
“我们希望把这幢充满爱的阳光大厦打造成为扶残助残的‘网红打卡点’,为全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苏州样板’。”市残联理事长胡岚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