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家庭日|全市“培育好家风 女职工在行动”家风家教故事展播(六)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3 10:00 2

摘要:远山如黛,天边的雾霭流岚静静的随风流淌,布谷鸟掠过渭河平原时,麦穗正蘸着夕阳书写金黄的诗行。1988年芒种时节,油菜籽在关中道的热浪里炸开饱满的果实,而我的生命却如一枚青涩的酸枣,坠落在四面土墙围起的海棠院落。三斤重的啼哭尚未惊醒沉睡的陶俑,竹编摇篮已备作告别

黄土谣——两个女人的觉醒与传承

远山如黛,天边的雾霭流岚静静的随风流淌,布谷鸟掠过渭河平原时,麦穗正蘸着夕阳书写金黄的诗行。1988年芒种时节,油菜籽在关中道的热浪里炸开饱满的果实,而我的生命却如一枚青涩的酸枣,坠落在四面土墙围起的海棠院落。三斤重的啼哭尚未惊醒沉睡的陶俑,竹编摇篮已备作告别的渡舟——这是七十二座帝陵守护的黄土地,陕西流传着这样的黄土谣:“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所以连风都裹挟着"埋皇上"的古老谶语,重男轻女的枷锁在每道梁峁间叮当作响。

当族老们的千层底布鞋踏碎满院的海棠花瓣,当红布衬底的竹篮即将吞噬这个孱弱的生命,病榻上的母亲突然掀开粗布帘帐。她的嘶吼撞碎土坯墙的尘埃,惊得檐下麻雀扑棱棱飞向汉唐的残月:"额滴娃!额用命换来滴娃!"那声音裹着八百里秦川的烈性,让所有持着"香火"说辞的族亲踉跄后退。外婆趁机夺过竹篮,像抢回被泾河卷走的麦种,在帝王将相的沉睡之地,完成了对封建余毒最决绝的反抗。

此后经年,村口的石碾总在黄昏时分吱呀作响。婆姨们端着老碗圪蹴成一片,唾沫星子比渭河还要汹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两个女娃嫁出去后,老俩口眼一闭,脚一蹬,连个摔盆(在陕西农村葬礼上,有死者长子长孙摔盆的仪式)的人都没有""连个麦袋子都扛不动""外姓人终归是外姓人"……这些话语如秦岭北麓的野枣刺,专挑人软肋处扎。父亲蹲在门槛上卷旱烟,烟锅忽明忽灭,映着他沟壑纵横的脸;母亲却将木门吱呀一声关上,端着冒气儿的拌汤笑道:"任何一个大人物都有人在背地里嚼舌根子,更何况咱是平头老百姓呢,嘴在人家身上长着,还能不让别人议论?快吃饭"她说话时,夕阳正巧掠过她发间新添的白霜,在土墙上投下倔强的剪影。

八岁那年的溽暑,我攥着石子要砸向嚼舌根人的饭碗,母亲却将泛黄的《养鸡手册》翻得哗哗作响。她教我认字的指尖带着麦麸的粗粝,在"防疫""配料"等字眼间播种希望:"你与他们争辩,倒不如在书页里种自己的粮仓。"于是土炕边的煤油灯下,母女俩的剪影与帝王陵的夜巡石马重叠,我们在汉字的田垄上耕耘,让"男尊女卑"的咒语化作春雪消融。

十八载寒窗如九曲黄河,我泅游过国家奖学金的浪尖,也搁浅在课题瓶颈的暗礁。记得那个雪夜,实验数据全军覆没,我抱着试管在实验室哭得像个被遗弃的婴孩。但母亲"种树论"的回声穿云裂石而来,我擦干眼泪重整数据,竟在黎明前窥见突破的曙光——原来知识赋予的,不仅是安身立命的砖瓦,更是对抗宿命的青铜剑。

而今我亦为人母,在避暑之都的月光下筑起读书角。当孩子用童音诵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依稀望见三十年前的海棠院落:母亲抱着竹篮的身影,与我现在教孩子读书的剪影,在时光长河里泛起粼粼波光。那些被知识照亮的夜晚,让"摔盆"的陋俗化作博物馆的标本,使"外姓人"的谶语消弭于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中。

浓浓的夜色让窗外的世界像陷入了巨大的黑洞中,但那弯浅浅的新月却让心里不再有被黑暗吞噬的恐惧,我想这大概就是“读书可以让你即使深陷泥淖,也依然能够仰望星空”的最经典的解释吧。我忽然懂得,母亲给予的三次生命,实则是用黄土高原的厚重,托举我望见星辰大海。当书籍化作穿越时空的舟楫,我们终将在文明的河流里,把"埋皇上"的尘埃,酿成"诗礼传家"的月光。

来 源:乌兰察布供电公司

文 字:李格利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