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一场“纸上旅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3 10:04 2

摘要:这几日,内蒙古掀起了一场以“书”为媒的文化盛宴——“阅见北疆·书里的家乡”主题阅读周共读活动。这场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覆盖全区12盟市的主题阅读活动,通过创新形式与深度互动,点燃了青少年的阅读热情,让书香弥漫在北疆的每一寸土地。

《守望者》读书分享。

现场互动。

这几日,内蒙古掀起了一场以“书”为媒的文化盛宴——“阅见北疆·书里的家乡”主题阅读周共读活动。这场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覆盖全区12盟市的主题阅读活动,通过创新形式与深度互动,点燃了青少年的阅读热情,让书香弥漫在北疆的每一寸土地。

活动首站来到乌兰察布市,在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报告厅,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盛会拉开帷幕。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青少年们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阅读的期待。

活动现场,内蒙古文化出版社举行的《内蒙古青少年红色教育丛书》新书发布会,成为了青少年们关注的焦点。该丛书共12册,涵盖内蒙古地区的革命历史、英雄事迹、红色文化等内容。丛书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生动的故事、丰富的图片和深入浅出的解读,展现了内蒙古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内容丰富翔实、生动感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让青少年在阅读中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许多青少年迫不及待地翻开新书,沉浸在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中,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们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以前对红色历史的了解比较片面,通过这套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学习。”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生李阳激动地说。

5月12日,由乌海市新华书店、乌海市第六中学承办的“阅见北疆·书里的家乡”主题阅读周共读活动在乌海市第六中学举行,1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开启了一场书香浸润的文化之旅。

现场,《长城拥抱黄河》作者宋和平以“行走的记录者”视角,为同学们讲述了历时数年深入内蒙古长城沿线考察的历程,形象地列举了长城、黄河在内蒙古的五次拥抱,阐明了长城、黄河与乌海市的紧密联系。现场,宋和平还向乌海市第六中学赠送了图书。

“此次活动不仅是学生和作者的交流,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实践课,激励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乌海市第六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贺晓磊说。

此外,在《草原寻宝记》阅读分享会上,两位学生化身“文物小导游”,以《草原寻宝记——博物馆探险日记》为载体,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瓦当和“赵宝沟文化”等相关知识。《草原寻宝记》共6册,以探险的形式串联起44件珍贵文物,并创新融入音频、视频、AI互动功能,让历史“活”起来。

“原来文物背后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一名参与分享的学生感慨。活动通过趣味讲解,让学生了解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的具有代表性和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文物,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激发了学生对北疆文化的浓厚兴趣。

包头书城内也同样书香四溢,一场以“阅见北疆·书里的家乡”主题阅读周共读活动为主题的《稀土之光——包头稀土业创新转型发展纪实》《守望者》读书分享会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

在《稀土之光——包头稀土业创新转型发展纪实》阅读分享会上,中国作协会员、高级记者巴·那顺乌日图揭秘了这部全景式报告文学背后的创作故事,令现场读者为之动容。

“没想到稀土背后有这么多故事,这些科研人员太了不起了。我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包头市第九中学学生代表说。

《守望者》读书分享会则以文学之笔,描绘出北方大地的生态史诗。国家一级作家路远笔下的吕立春,以“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带领磨盘村村民在风沙中植绿、在贫瘠中求变,将个人命运与土地兴衰紧密交织。当三位读者以分角色朗读重现书中“暴雨护苗”“林场丰收”等场景时,粗粝的西北方言与激昂的情感表达,让现场听众仿佛置身多年前那黄土漫天的村落,触摸到人与自然博弈的脉搏。

“阅见北疆·书里的家乡”主题阅读周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内容,为内蒙古的青少年打开了一扇了解家乡文化、感受北疆魅力的窗口。让青少年们在阅读中,不仅增长知识,更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与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让书香氤氲北疆大地,打造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也为建设书香内蒙古持续注入文化动力。而青少年们也将在书香的陪伴下茁壮成长,成为北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力军。(记者 于欣莉)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