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的是物件,守护的是记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3 08:57 1

摘要: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江西省分宜县专武干部丁清勇驾车缓慢行驶在一条乡村小路上,副驾驶座位上放着一台相机、一本工作笔记和一面放大镜——这些都是他用来寻访红色文物、收集红色故事的宝贝。此行,他是受抗美援朝老兵袁师卫嘱托,来取几件红色老物件。

丁清勇(右一)走访抗美援朝老兵袁师卫(中)。袁树根摄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江西省分宜县专武干部丁清勇驾车缓慢行驶在一条乡村小路上,副驾驶座位上放着一台相机、一本工作笔记和一面放大镜——这些都是他用来寻访红色文物、收集红色故事的宝贝。此行,他是受抗美援朝老兵袁师卫嘱托,来取几件红色老物件。

“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段红色历史。”从去年7月至今,丁清勇一直利用休息时间寻找散落在民间的红色文物,“我想把它们收集起来,捐给江西革命军事馆。”丁清勇告诉记者。

谈起寻找文物的初衷,丁清勇说起已去世的爷爷丁军光。“爷爷是抗美援朝老兵,有两枚抗美援朝纪念章,爷爷说那是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丁清勇回忆,有一次,他不小心把纪念章摔在地上,向来温和的爷爷发了火。“后来再也没让我碰过。”丁清勇不好意思地说。

受爷爷影响,18岁那年,丁清勇参军入伍。战友们得知他的爷爷是参战老兵,十分羡慕,常常缠着他问各种细节。在部队服役16年后,丁清勇退伍回乡成为一名专武干部。

去年7月,得知江西革命军事馆面向社会征集红色文物,丁清勇便征询家人意见,希望捐赠爷爷的两枚纪念章。丁清勇翻开日记本,指着一行字念道:“荣耀属于所有长眠的战友。”丁清勇告诉家人,这话是爷爷在世时说的,捐出纪念章,才能让更多人看到他的战友。一阵沉默过后,丁清勇父亲取出纪念章和几件物品,郑重地说:“都捐了吧,你要把它们的故事好好整理,让更多人知道,你爷爷和他的战友当年有多勇敢!”

父亲的嘱托,让丁清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去年国庆假期,丁清勇自驾出游途中,听说百里外有位抗美援朝老兵,当即调转车头扎进深山。不料,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袁清明把着门框,眼里满是警惕。

原来,几年前,曾有不法分子想骗走老人的旧物,幸好老人子女及时识破。得知原委,丁清勇每周都会前去看望老人,听老人讲战斗故事,帮老人干家务。一天,丁清勇陪袁清明晒太阳时,唱起爷爷曾经教他的歌谣:“子弹打在半空里,看你调皮不调皮……”袁清明的眼睛一亮,也跟着哼起来。临别之际,袁清明取出珍藏多年的军用水壶和老照片交给丁清勇,叮嘱道:“那首歌是我们当年在朝鲜经常唱的,我老啦,这歌你要继续唱下去,东西你们帮我保管好!”

这样的跋涉,渐渐成了丁清勇工作之余的常态。偶尔,妻子也会抱怨他不着家,但最后都会一笑了之。“他总是跟我讲,寻找红色文物,寻找的是物件,守护的是记忆。”妻子笑着说。

星火之微,亦能燎原。不仅他的家人,丁清勇的同事们也渐渐被他的执着打动,自发加入“寻宝”队伍。在一次次走访摸排中,一张“文物地图”慢慢绘制而成。他们还根据经验摸索出“三个一”工作法:用乡音俚语叩开乡亲心扉,凭一本手写台账串联散落线索,靠“抢救小队”留住鲜活历史。

寻找文物的同时,丁清勇团队还与县融媒体中心合作,用镜头记录老兵心底最深的记忆:有的讲述飞机在头顶盘旋的夜晚,有的回忆战友牺牲的场景……拍摄九旬老兵袁师卫时,老人模仿起举枪射击的姿势,动作有些迟缓,但他嘴里念念有词:“敌人来一个,我就打一个。”

“文物不是冷冰冰的物品,而是鲜活的记忆。”丁清勇告诉记者,这些鲜活的口述记录同样是文物,下一步,他们会整理分类,并依托科技手段向大众展示,让更多人了解铭记那段岁月。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