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濠”实践】群众唱主角,濠江区吹响人居环境整治二次攻坚“冲锋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3 08:42 2

摘要:自4月10日濠江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召开以来,濠江区上下锚定目标、干字当头,全力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在基层,挂钩区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直插一线、现场办公;街道、社区的同志“五加二、白加黑”,其间放弃休假,全员投入、连续作战;挂钩

自4月10日濠江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召开以来,濠江区上下锚定目标、干字当头,全力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在基层,挂钩区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直插一线、现场办公;街道、社区的同志“五加二、白加黑”,其间放弃休假,全员投入、连续作战;挂钩单位组织精干力量投入整治一线,下沉协作、合力攻坚……

全区总动员的势头强起来,“兵团式作战”在濠江全面铺开,全域面貌也发生了许多积极变化。近阶段以来,濠江区各街道合计提升干道21公里,清拆围挡150处,整治水体105条(段),清理闲置宅基地960处,新增小公园6个,清理垃圾超2.8万吨,清拆违建乱搭355处超3.1万平方米。区指挥部同步建立了专项检查机制,全覆盖、滚动式开展检查,并将发现问题反馈给属地,帮促街道、社区查漏补缺。

成效变化值得肯定。但濠江深知,当前全区距离“全面净化、系统绿化、重点美化、整体有序”的要求仍有差距。5月20日,濠江区再次举行“百千万工程”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推进会,针对当前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和死角盲区,吹响二次攻坚的“冲锋号”,要求全区纵深推进全域净化工作,确保“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如期实现。

干群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转变

近段时间以来,濠江区以“十项行动”为抓手,围绕“全面净化、系统绿化、重点美化、整体有序”目标,推动城乡环境实现系统性提升。除了环境的显著改善提升,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让环境整治成为自觉行动。

濠江区还积极提炼典型经验做法,对外加强宣传报道、对内加强复制推广,让干得好的“有面子”、给干得差的“当样子”。近日,在“百千万工程”环境整治现场会,葛洲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黄成杰现场分享其在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体会。

黄成杰说,一开始面对大量历史遗留问题,“两委”干部的心态就像学生应付考试一样,“检查组查到哪,我们就赶紧收拾哪”。在第一轮专项检查结果出来后,葛洲社区以212个问题成为全区倒数第一。“整个班子都很犯愁。”黄成杰坦言,当时有“三怕”,“一怕群众不理解,指着鼻子骂我们;二怕工作推不动,白费力气;三怕钱花了还干不好,两头都不落好”。

压力之下,葛洲社区“两委”决定“要干就干彻底”。此后,葛洲社区转变思路,不在把心思用在应付检查组工作,而是在整个社区全面铺开整治。一天80多人、8台设备同时开工,每天3小时的潮语广播轮番播放,葛洲社区营造起火热的环境整治热潮。

“两委”非常清楚,清理垃圾是相对容易的工作,难的是拆违建的任务。当工作推进到拆遮阳棚时,黄成杰说,连“两委”干部内部都产生了分歧。“一开始村民有抵触情绪,绕几个弯都是亲戚关系,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为什么先拆我的。”回想一个月前的场景,黄成杰仍十分感慨,“那段时间,白天谈两户,晚上能接五六个说情电话,其实大家都在观望,看我们是不是动真格。”

为了推进工作,黄成杰首先找上自家亲戚,软磨硬泡做通思想工作。最终,在亲戚的支持下,社区第一户违建顺利拆除。而后,“两委”干部陆续从自家亲戚入手,许多村民见状,也主动进行拆除。一个月来,葛洲社区拆除了280多处违建,连半个世纪没动过的大榕树下小商铺也拆了。清理干净的闲置地,建起了15个“四小园”,用废弃瓦罐种了100多株花,整个社区肉眼可见地美观了不少。

葛洲社区“干部带头拆、群众跟着清”的生动实践,呈现出濠江干群从“被动执行”到“主动作为”的逐步转变。濠江区聚焦“百千万工程”工作重点,先后开展17场次培训,组织各级干部赴浙江、上海、南京、深圳、宁德等地学习,累计培训2300人次,推动干部理念革新、能力更新。

激励考核让“公家事”变“自家事”

人居环境整治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实地采访中,记者也深有体会:许多基层同志皮肤晒黑了,但精神变好了,干劲起来了。许多干部在解决难题中练就了群众工作、统筹协调的“硬本领”,形成了“越攻坚越有劲、越克难越有力”的良性循环。

玉石社区近期经过第一轮的外部整治后,已向第二轮深度整治攻坚迈进。“在第一轮的基础上,第二轮我们实行地毯式整治。”据玉石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黄德昌介绍,社区以20条主直巷进行逐巷逐户巡查清理,无死角清除房前屋后和巷道的杂草杂物、积存的垃圾,并对社区排灌渠进行河道清淤、清漂、除杂草等。

在整治过程中,玉石社区秉持着不等、不靠的工作原则,主动对党群服务中心大楼前的荒草地实施改造。经过20多天的清理,22亩多的空地雏形初现。黄德昌告诉记者,社区计划将这片空地打造为花海景点,并设计植入一些商业消费场景,探索为社区集体经济“造血”。

事实上,在前几年,玉石社区曾经成功打造花海景点的模式,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专程前来打卡。彼时由于社区缺乏基础商贸配套,许多来玉石打卡的游客,拍完照片就走了,很难为社区带来潜在的消费支持。这一次重新重塑花海景点,社区充分借鉴了过往的“实战”经验,在规划设计之处就先谋划好项目的商业业态定位。

在滨海街道,“双百行动”如火如荼持续进行。据介绍,滨海街道计划从4月1日到7月10日,用百日时间锚定“全街道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任务,对人居环境进行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从7月11日开始至9月20日,开展全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百日行动”,进一步巩固人居环境攻坚行动成果,确保问题不反弹。

在实际工作中,滨海街道将专项检查反馈的问题细化到社区网格,第一时间落实整改,并逐一“回头看”,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返工”。为了激励更多干部投身工作,滨海街道推行考核激励管理新机制,实行日巡查、月考核、季评比制度,将环境整治由“公家事”变成“自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对于在考核中排名前三的社区授予“流动红旗”并给予资金奖励、资源倾斜,促推各社区积极找差距、补短板,比着干、争着干。近一个月来,滨海街道各社区掀起整治热潮,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

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居民共同参与

“濠江的未来,需要你我共同创造。让我们以家园‘主人翁’之志、‘守护者’之心、‘共建者’之力,共同为‘百千万工程’全域攻坚贡献力量……”连日来,在濠江区的多个社区,“乡村大喇叭”或以标准的普通话,或以亲切的潮汕方言,将《争当家园主人翁,文明社区我创建》倡议书娓娓道来。

围绕开展主人翁意识培育行动,濠江区从细微处着手,聚焦辖区内各社区环境卫生整治重点、难点、堵点,全域发力,发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村庄卫生清洁整治,激发群众的家园主人翁意识,推动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迈上新台阶。

事实上,要树立居民主人翁意识并非易事。濠江区虽是汕头中心城区,但涉农社区占比大,群众卫生意识不高。除了加强宣传,还需要以示范带动,以身作则。濠江区通过多种举措发动居民群众、沿街商户等力量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当中,从“单打独斗”实现“组团作战”,从而激发群众的家园主人翁意识,推进文明社区共建共享。

濠江区委宣传部文明创建股负责人陈可说,濠江通过强化宣传、大力倡议,厚植人居环境整治的思想基础,引导群众从被动落实到主动担当,“要让群众明白自己是家园的‘主人翁’而不是‘旁观者’,环境卫生工作是‘家务事’而不是‘身外事’。”

南滨社区居民仝先生的心路历程,正是濠江区主人翁意识培育的例子。仝先生坦言,之前散步看到街边有卫生死角,想去打扫又觉得自己力量薄弱,发挥不了多大作用,于是作罢。当得知南滨社区要成立志愿服务队,他二话不说就报名参加,跟着团队一起打扫街道、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当我们齐心协力将脏污清理掉后,居民们惊喜的眼神和真诚的感谢,让我意识到每一份努力都在改变着生活的细节。”仝先生说,现在每次穿上志愿者马甲,戴上“家园卫士”袖圈,都觉得自己特“带劲”。

随着主人翁意识培育、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不仅道路畅通了,辖区商业环境也得到提升。达濠街道个体户郑彦如最近切身体会到人居环境提升带来的显著利好。她直言,过去店门口经常有流动摊贩占道,既影响市容又妨碍正常经营,导致一些店主“跟风”占路经营。如今在街道社区的宣导下,有门店的商户也自觉落实“门前三包”。“环境变好了,人流更多了,生意也会更好。”郑彦如说自己也会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主动维护门前环境卫生、市容秩序,一起维护好家园环境。

信息来源:南方+ 记者:余丹

编辑整理:濠江宣传

来源:快乐的枫叶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