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霍邱的山丨西山地区的山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3 08:09 2

摘要:霍邱古属蓼国,后为楚地。霍邱西南诸山,地处国家南北地理分界线。特殊的地理位置,蕴育出具有鲜明南北交融特点的地域文化。在民歌方面,近现代流行着大别山民歌“慢赶牛”“挣颈红”等曲调形式,同时也热衷于以淮调、花鼓灯为主要旋律,具有皖北风格的民歌、小调等诸多歌舞形式。

霍邱古属蓼国,后为楚地。霍邱西南诸山,地处国家南北地理分界线。特殊的地理位置,蕴育出具有鲜明南北交融特点的地域文化。在民歌方面,近现代流行着大别山民歌“慢赶牛”“挣颈红”等曲调形式,同时也热衷于以淮调、花鼓灯为主要旋律,具有皖北风格的民歌、小调等诸多歌舞形式。

笔者根据儿时在西山脚下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参考台静农先生整理的《淮南民歌》(海燕出版社2015版)、《大别山民歌精选》(中国文艺出版社2012版)等相关资料,对西山地区曾经流行的、以山歌为主要形式的民歌,选取几首与大家一起欣赏。

风凉水快唱山歌

(领)

风凉水快咋不唱歌也,

留那(小)闲(呢)心哪。

(合)

哎,留那(小)闲(呢)心哪,

干(哪)什么呀。

呀嗬咳嗬咳,嘿呀哎呀,

干(哪)什么也,

呀嘿嘿?

(领)

再过两年就老了也,

儿子(小)娶(呀)亲哪。

(合)

哎,儿子(小)娶(也)亲哪,

侬(哪)出阁呀。

呀嗬咳嗬咳,嘿呀哎呀,

侬(哪)出么阁,呀嗬嘿。

(领)

儿子娶亲侬出阁也,

哪有(小)闲(呢)心哪。

(合)

哎,哪有(小)闲(呢)心哪,

唱(哪)山歌呀。

呀嗬咳嗬咳,嘿呀哎呀,

唱(哪)山歌也,呀嗬嘿。

这首名为《风凉水快唱山歌》的山歌,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霍邱西山地区,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它词曲简洁,旋律舒缓,一咏三叹,意境悠远,是霍邱山歌代表作之一。

马鞍山下

本文配图由唐书俊先生拍摄

唱此歌,往往是在农历端午之后,那时繁重的麦收已结束,禾苗插好一个月左右。此时的田野绿油油一片,近处清风拂面,溪流淙淙;远处白鹭翩翩,青山如黛。农人们开始在秧田用搂头(木制,形如小型草耙的农具)除秧棵之间的杂草。这种劳动体力相对轻松,且一来一回反复推拉,很有节奏感。

生产队一起下地干活的一组大约十几个劳力,男女老少均有,自然组成了一个小型歌咏队。善歌者在前面领唱,腔调高亢悠长,其他人均跟着旋律和节奏和唱,伴着搂秧的动作,一张一合,协调一致,歌声在山野中飘荡,恰似以青山当帷幕、以绿野作舞台,一场原生态的歌舞秀。

霍邱团山远眺

这种山歌(也有人称之为秧歌)曲旋律相对固定,歌词有五句,也有三句,往往可以根据领唱者的才能自由发挥,看什么,想什么,就唱什么。前面几句大多用“比兴”手法,因物、事起兴,或描写、或陈述、或铺垫、或渲染,起承转合,结尾则画龙点睛,揭示歌意,使整首山歌主题得以升华。此时的人们,忘记了平日的烦恼,忘记了邻里的琐碎,忘记了劳动的疲惫,倾情于歌声之中,余音在山野之间,与清风白云一起飞翔。这场景,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民俗风情画。

唱歌的可是凡间人(慢赶牛)

郎在(呀)高山(来),

唱一声(唠)。

顺风(你就)刮到(啊),

紫(唠)禁(唠)城(来)。

万岁爷听见(了),

下了位(呀)。

娘娘(啊)听见(了),

动了心(来)。

唱歌(你小)可(啊)是(啊),

凡间(唠)人(来)。

这首五句山歌,高亢嘹亮,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山歌的独特魅力,诙谐幽默,通俗易唱,充分显示了歌者的心胸豁达、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山歌植根于基层劳动人民,无官场世俗的羁绊,自由快乐,热情奔放,具有生命力顽强的天然特性。

龙潭夕钓

山歌好唱口难开(五句山歌)

(领)

山歌(来哎哎)好唱(就),

口难开(啰)(喂)。

樱桃(小)好(喂哎)吃

(哎依哟依哟呃),

树(呃哎)难(喽噢)栽。

(合)

山歌(来哎哎)好唱(就),

口难开(啰)(喂)。

樱桃(小)好(喂)吃(噢),

树(噢)难(喽)栽。

(领)

大米(来哎哎)好吃,

(就)田难种(啰)(喂)。

馍馍(小)好(喂哎)吃

(哎依哟依哟呃),

磨(呃哎)难(喽噢)挨。

(合)

大米(来哎哎)好吃,

(就)田难种(啰)(喂)。

馍馍(小)好(喂)吃(噢),

面(噢)难(喽)挨。

这首山歌(也称秧歌)在霍邱西山地区,包括相邻的河南固始广为流传。其歌词内容,因物起兴,以过去农耕社会中最常见的生产劳作场景的再现,告诉人们一切成果都要经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好吃懒作,终将一无所有。此歌生动形象,富有哲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常被老人们用来教化子女,为当地百姓深深地喜爱。

青风年少莫贪玩

日头(也)落了(也),

黑了天(呢)。

露水珠子往上翻(哎),

竹棍(呢)出头(哎),

节节老(哎)。

秧老根深上黑斑(哎),

(依呀呀呼咳,呀嗬咳呀)

青风年少莫贪玩(哪么)。

丫头子。

这首山歌言简意赅,工整押韵,朗朗上口,用农村常见的景物描写,教育年少儿郎:岁月匆匆,青春易逝,时不我待,要勤学苦练,珍惜韶华,莫贪玩,莫等闲。

霍邱马桠山(亦称马鞍山)

做活的汉子熬日头

日头渐渐往上游(喂),

生意买卖(也)依哟,

生意买卖(也)站街头,

(喂哎哎)呀呀油喂,

站街(也)头(喂)。

浪荡公子长街走(喂),

大家闺女(也)依哟,

大家闺女(也)登高楼,

(喂哎哎)呀呀油喂,

登高(也)楼(喂)。

大家闺女登高楼(喂),

做活汉子(也)依哟,

做活汉子(也),

熬日头(喂哎哎),

呀呀油喂,

熬日(也)头(喂)。

这首山歌以农耕社会中最常见的日升日落的场景起兴,继而描写集市商业贸易的熙熙攘攘,热闹繁华;纨绔子弟游手好闲、招摇过市般的炫耀;富家小姐不事稼穑,足不出户而独享清闲。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农夫头顶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结果却仍然是忍受贫穷的煎熬。

整首山歌似乎是歌者于不动声色中,哀怨命运不济、控述社会不公,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是过去农民悲惨生活的写照。

赤胆忠心老包公

赤胆(小)忠心(喽)

老包公(嘛),(呵)

陈州(小)放粮(喽)

为人民(嘛),(呵)

回到(小)京里(喽)

铡国舅(嘛),(呵)

又铡(小)娘娘(喽)

美西宫(嘛),(呵)

千年(小)万代(喽)

留美名(嘛),(呵)

这首山歌以戏剧情节为内容,讲述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公的事迹,表达了基层劳动人民渴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同时表现出对为官清廉、忠心为民、敢于担当、造福一方的好官廉吏的赞美和歌颂。

霍邱磨盘山远眺

(上方为古笔山)

四季花名

春季迎春花儿鲜(哪),

昭君珠泪洒窗前,

桃花含恨(呀)柳如烟,

春风不度玉门关。

夏季荷花玉亭亭(哪),

巾帼英雄穆桂英,

英风浩气(呀)丹心耿耿,

愿将头颅悬国门。

秋季金菊花儿黄(哪),

木兰从军赴疆场,

金戈挂霜(呀)银盔亮,

谁人知我是女郎。

冬季腊梅傲风寒(哪),

文姬归汉意志坚,

胡笳十八拍(呀)声声慢,

故土情丝扯不断。

这首山歌以一年四季中代表性花名起兴,继而对古代“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花木兰从军”“文姬归汉”等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事迹高度概括,辅以对女主角精神特质的描写,让英姿飒爽冲锋陷阵,或内中坚强情系故国的巾帼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听觉、视角冲击力,易于激发听众的爱国热忱。

霍邱银珠山鸟瞰

此歌风格上融通俗与古典为一体,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彰显了劳动人民崇尚英雄、渴望英雄的家国情怀,诚为传统霍邱山歌中的精品。

盼朗归(女声独唱)

一轮明月照纱窗,

哎哟哎哎哎,哎哟啊,

想起我那有情郎,哎哟哎哟,

自从分别后,天涯各一方,

日夜长相望。

哎嗬依子哟,情郎哥,

妹妹对镜懒梳妆,

懒梳妆。

越思越想越悲伤,

哎哟哎哎哎,哎哟啊,

郎走想断妹肝肠,哎哟哎哟,

今宵月也圆,何日人团圆,

情缘两茫茫。

哎嗬依子哟,情郎哥,

几时才能转回乡,

转回乡。

情郎哥,

几时才能转回乡,

转回乡。

哎嗬依子哟,

哎嗬依子哟。

这首山歌(民歌)是已故霍邱县文化学者陶景源老师,以流行于淮河两岸的淮调为主旋律,以男女爱情为素材,重新填词创作的。歌中从一年轻女子角度,衬以闺房的纱窗、相思的明月等景象描写,烘托出真挚浓烈的思念之情。

该歌曲优雅舒缓,传统元素浓厚,地域特色明显,作为大别山民歌的代表作之一,1982年经著名歌唱家朱逢博老师演唱,引发各届高度关注和赞扬,深受家乡人民的喜爱,成为霍邱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霍邱民歌记录和传承做出重要贡献陶景源先生。1958年县文化馆着手对本县民歌开始挖掘、拾掇、汇编成集,其中陶先生填词创作的《正月十五月儿圆》《盼郎归》《遍地绿秧爱坏人》被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制成磁带与唱片向海内发行。另有14首入选《中国官方歌曲集成》,31首编入《安徽官方音乐》。

陶景源先生填词

另外一位则是我县著名作家穆志强先生。穆先生刚参加工作,就利用业余时间,在田间地头、坊间巷口进行采风,收集了大量别具特色的霍邱民歌民谣,包括娱乐、儿童、爱情、仪式、时政等多种题材,可以说是反应当地风俗民情的万花筒。1988年,穆先生选编的《霍邱官方歌谣》,一次性被《安徽省官方歌谣集成卷》选进78首,可谓成果丰硕,是继陶先生之后的集大成者。

安阳山下

由于当年条件有限,这些艺术瑰宝大都没能留下音像资料,令人遗憾。随着民间歌者年事已高或离世,再也无法传播下去,或将成为永远的绝唱。在此,真心希望有志者能抓住当下宝贵的或许也是最后的窗口期,将这些祖辈传唱的乡音保留下来,继承下去。

来源:霍邱手机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