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用的是“人海战术”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3 08:02 1

摘要: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采用‘人海战术’” 这种错误说法一直甚嚣尘上。韩国曾有一部播放量颇高却遭禁播的影片,表面上看似在彰显志愿军的英勇,实则通过错误呈现,对志愿军高超的战术水平进行了贬损。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采用‘人海战术’” 这种错误说法一直甚嚣尘上。韩国曾有一部播放量颇高却遭禁播的影片,表面上看似在彰显志愿军的英勇,实则通过错误呈现,对志愿军高超的战术水平进行了贬损。

咱们来看看志愿军冲锋的真实历史影像。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确存在大规模营连级别的冲锋,上百人或数百人的冲锋被叫做短促突击。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志愿军要靠近敌人到 30米的距离,然后用手榴弹展开近身决胜。美国海军陆战队史料明确记载:“很难见到中国人一次采用超过一个团的兵力发动冲锋。”实际战斗中,志愿军大多以班为单位作战,战士们相互保持不小于一发炮弹杀伤半径的距离,以此躲避敌方火力的集中打击。

志愿军令人敬畏的作战能力,可不是靠人数优势,而是凭借出色的单兵穿插战术。小股作战分队能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敌人后方,利用静默隐蔽接近目标,再发起突袭。这种战术常常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甚至让敌军士兵恐慌不已,毕竟志愿军的身影随时可能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美国人贝文・亚历山大在《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42章记载,朝鲜第二次战役是扭转战局的关键节点。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东西两线投入约30万人,还有数量不详的朝鲜人民军参战;联合国军这边,有美军7个师、6个南朝鲜师,以及英联邦旅和土耳其旅,所有部队相当于14个师规模,另外还有约2.9万人的美军独立战斗部队,主要是坦克和炮兵特遣队。联合国军战斗部队总计达247000人,这还没算空军作战人员和航空母舰上的远程支援部队。可见,志愿军扭转朝鲜战局时,双方兵力基本相当,志愿军根本没有所谓的 “人海优势”。官方美军海军陆战队史料中,引用了一位陆战队队员的话:“天知道一个中国的排到底有多少士兵,我们只要减员30%就可以撤出战斗。而他们常常打到只剩几个人,但战斗还没有结束。”

实际上,志愿军作战以排为基本单位,每三人组成一个小组,各小组呈三角战斗队形,整个队伍疏密得当,有效避免了被敌方火力集中杀伤。战斗中,战士们常以低姿高速冲刺的方式接近敌人。美国莫里斯・艾德曼在《朝鲜战争》一书第78、79页提到,美国报纸曾对中国军队 “人浪攻击” 等进行夸张报道,可前线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志愿军真正让敌人敬畏的,是善于运用欺骗战术和小股穿插战术,达成攻击的突然性。

美国人罗伯特・多尔在《美国陆军》一书中写道:“同样是共产党的部队,他们和我们几个月前遇到的朝鲜军截然不同。中国人没有重炮和装甲,只有刺耳的军号声。从远处看,像人海一样涌来,一旦进入战斗距离,很快便分散开来。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作战时还善于思考。”一位美国伤残老兵回忆:“当我射杀一个冲在前面的中国人,不远处马上就有另一个中国人将子弹射向我,他们的配合无处不在。”

曾参加过硫磺岛战役的美国上校约翰・马丁,把志愿军和日本士兵做了比较:“把与日军作战的经验用在中国人身上,这是极端错误的。前者秉持近乎疯狂的自杀式理念,发动宗教式的冲锋,还伴随着歇斯底里的惨叫,能不能消灭他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的子弹够不够。但中国人不同,他们冲锋时速度快还悄无声息,一旦进入攻击范围,便毫不犹豫地射击,还敢于在极近距离投掷手榴弹,不惧自身伤亡。”

联合国军四星上将李奇微在回忆录中也不得不承认:“志愿军的步兵战术非常先进,而且灵活多变,是世界上最强悍、最不易应付的对手。”李奇微撤离汉城时,曾命令副官将他的睡衣钉在指挥部墙上,并留下 “第八集团军司令官仅向中国军队司令官致意” 的文字,这一举动侧面印证了志愿军的强大。

值得一提的是,美军在陷入困境接近崩溃边缘时,也曾采取类似“人海冲锋” 的战术。就说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在两个山头、9个阵地上最多仅部署一个连的兵力,可美军却多次扎堆进攻。他们总以为在大量炮弹的轰击后,阵地上不会再有志愿军战士坚守,可现实一次次让他们震惊。

当年的志愿军把轻步兵作战艺术发挥到了那个时代的登峰造极之境。他们的作战智慧和顽强精神,令对手由衷感叹,将其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来源:麻辣涂二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