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终南山深处,有位百岁道长依然鹤发童颜,行走如飞。他常说:"世人皆知食补药补,却不知呼吸乃第一养生大法。"这位被尊为"养真道人"的老道长,掌握着道家传承千年的呼吸养生秘诀。寻常人一呼一吸间便能养精蓄锐,延年益寿,这其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天机?为何说掌握了正确的呼吸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终南山深处,有位百岁道长依然鹤发童颜,行走如飞。他常说:"世人皆知食补药补,却不知呼吸乃第一养生大法。"这位被尊为"养真道人"的老道长,掌握着道家传承千年的呼吸养生秘诀。寻常人一呼一吸间便能养精蓄锐,延年益寿,这其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天机?为何说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便能打开长寿之门?
那是个秋高气爽的午后,终南山玉真观内,九十八岁的清虚道长正在为几位慕名而来的求学者讲解养生之道。老道长虽已近百岁,却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丝毫不见老态。
"道长,您看起来比我们这些年轻人还要精神,这是如何做到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商人恭敬地问道。
清虚道长捋了捋雪白的胡须,淡然一笑:"施主多虑了。贫道能有今日这般身体,全赖祖师传下的呼吸养生之法。"
"呼吸养生?"另一位中年妇女疑惑道,"道长,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能算什么养生方法?"
"夫人此言差矣。"清虚道长摇头道,"世人虽然时刻在呼吸,但真正懂得如何呼吸的,却是万中无一。"
听到这话,在场的几个人都来了兴致。其中一位年轻的学者问道:"道长,难道呼吸还有什么特别的门道不成?"
清虚道长起身走到庭院中央,指着池中的荷花说道:"你们且看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能有如此品质,靠的是什么?"
"是它的根茎能够自由呼吸,吸收天地精华。"那位学者若有所思地答道。
"正是如此。"清虚道长点头道,"老子有云:'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里的'专气',指的就是专注于呼吸,让气息如婴儿般自然纯净。"
中年妇女急切地问:"道长,那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种呼吸方法呢?"
清虚道长缓缓回到座位上,说道:"贫道这就为诸位演示一番。"
只见老道长端坐在蒲团上,闭目凝神,整个人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他的呼吸变得极其缓慢而深长,胸腹起伏几乎看不出来,却给人一种深深的安宁感。
过了约莫一刻钟,清虚道长睁开双眼,眸中精光闪烁,整个人散发着一种说不出的神采。
"道长,您刚才的呼吸和我们平时的确实不一样。"那位商人仔细观察后说道。
"世人呼吸,多在胸中,气息短浅,无法深入丹田。而我们道家的呼吸法,要做到'气沉丹田',让呼吸深入腹部,这样才能真正调和阴阳,养护元气。"清虚道长解释道。
"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年轻学者迫切地问。
清虚道长微笑道:"莫急,这呼吸养生之法,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名为'调息';第二层,名为'服气';第三层,名为'胎息'。"
"请道长详细指教!"几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好,贫道先说这第一层'调息'。"清虚道长说道,"所谓调息,就是调理呼吸,让气息变得深长缓慢。具体做法是:端坐或平躺,全身放松,用鼻子缓慢吸气,让气息自然下沉到小腹丹田处,停留片刻,再用嘴巴缓慢呼出。"
商人试着按照老道长说的方法做了几次,说道:"道长,我感觉这样呼吸确实比平时舒服多了。"
"这只是最基础的。"清虚道长继续道,"第二层'服气',则要更加精妙。服气者,服天地之清气也。在调息的基础上,要做到'心斋',也就是心如明镜,不起杂念,这样才能真正吸收到天地间的清气。"
中年妇女好奇地问:"道长,这天地清气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如何知道是否吸收到了呢?"
"当你真正进入服气状态时,会感到身体轻盈,精神清爽,仿佛有甘露滋润五脏六腑。长久练习,不仅身体健康,精神也会变得越来越好。"清虚道长答道。
"那第三层的'胎息'呢?"年轻学者急忙问道。
清虚道长看了看天色,说道:"胎息乃是呼吸养生的最高境界,涉及道家修炼的核心秘密。"
几人听了都露出渴望的神色,纷纷请求道长传授。
"这胎息之法,庄子称之为'真人之息',《庄子》有云:'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意思是说,真正的呼吸应该深达足跟,而普通人的呼吸只到喉咙。"清虚道长的声音中带着深深的神秘感。
"道长,这听起来太神奇了,真的有人能做到吗?"商人有些怀疑地问。
清虚道长点头道:"当年贫道的师父,便是修成了胎息,能够做到几个时辰不呼不吸,却依然精神饱满。这种境界,古人称之为'与道合真'。"
听到这里,几人都被深深震撼了。年轻学者忍不住问道:"道长,您能教我们这胎息之法吗?"
清虚道长沉吟片刻,看着几人真诚的眼神,说道:"胎息之法,非同小可。这不仅是呼吸技巧,更涉及整个人的修养和境界。"
老道长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山云霞,良久不语。待回过身来,他的神情变得异常庄重:"胎息之法,乃是道家千年来不传之秘。一旦掌握,不仅能够延年益寿,更能开启人体无穷潜能。然而,此法关乎生死存亡,稍有差池便可能走火入魔。古往今来,能得此真传者,屈指可数..."
见几人诚心求学,品德端正,清虚道长终于决定倾囊相授:"既然诸位有此诚心,贫道就将这胎息秘法传授给你们。"
"所谓胎息,就是要回到母胎之中的呼吸状态。"清虚道长说道,"婴儿在母胎中,不用口鼻呼吸,却能茁壮成长,靠的就是先天元气的滋养。胎息之法,就是要重新激活这种先天本能。"
年轻学者急切地问:"道长,具体应该如何修炼呢?"
"首先,要在调息和服气的基础上,让呼吸变得极其缓慢细微,最后达到若有若无的状态。"清虚道长详细解释道,"这时候,你会感觉呼吸不再依赖口鼻,而是从全身毛孔进行。这就是《道德经》中说的'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中年妇女担心地问:"道长,这样的修炼会不会有危险?"
"确实需要循序渐进。"清虚道长点头道,"初学者切不可急于求成。要先从每日练习调息开始,每次十五分钟,坚持三个月。待气息调理顺畅后,再进入服气阶段,这个阶段至少要修炼一年。只有基础打牢了,才能尝试胎息。"
"胎息修炼时,要选择清晨或深夜,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盘腿端坐,脊柱自然挺直,双手结印于丹田处。闭目内视,让心神完全安静下来。"清虚道长继续传授着珍贵的口诀。
"当进入胎息状态时,你会感到身体仿佛消失了,意识却异常清明。这时的呼吸,不再是主动的吸气呼气,而是身体自然的律动,就像心脏跳动一样自然。"
商人听得入神,问道:"道长,达到这种状态需要多长时间?"
"这因人而异。有些天赋异禀的人,可能几年就能有所成就;有些人则需要几十年的苦修。关键是要有恒心,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清虚道长答道。
"而且,修炼胎息的人,日常生活也要有所调整。要素食清淡,作息规律,保持心境平和。《道德经》云:'清静为天下正',只有内心清净,才能与道相合。"
老道长又补充道:"胎息成就之后,人的身体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陈代谢会变得极其缓慢,但精力却更加充沛。古代有些得道高人,能够一座就是几天几夜,靠的就是这胎息之功。"
"更重要的是,胎息能够开发人的潜能。修炼有成者,不仅身体健康,智慧也会大增。因为在胎息状态下,大脑得到了最充分的休息和滋养,自然会变得更加敏锐。"
听到这里,几人都对胎息之法充满了向往。年轻学者问道:"道长,现代人生活节奏这么快,还能修炼这种古老的方法吗?"
清虚道长微笑道:"道法自然,不分古今。现代人压力大,更需要这种调息养生的方法。就算不能修到胎息境界,仅仅掌握调息和服气,也足以让身心受益无穷。"
"记住,养生之道,贵在坚持。每天抽出半小时练习正确的呼吸,坚持一年,你们就会发现身体和精神的巨大变化。这比吃任何补药都要有效。"
从那天起,几位求学者都按照清虚道长传授的方法认真修炼。几个月后,他们再次来到玉真观时,个个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身体状况都有了显著改善。
清虚道长看着他们的变化,满意地点头道:"看来你们已经体会到了正确呼吸的妙处。记住,这只是开始,道路还很长。只要持之以恒,人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养生专家。"
正如这位百岁道长所说,道家千年传承的呼吸养生秘诀,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一呼一吸之间。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便能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调养身心,这才是真正的养生大道。
来源:茵茵谈情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