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不到早晨9点,叶童就出现在影棚的化妆间,快速完成了妆发。她应该有些疲倦,参加《乘风2025》节目录制又唱又跳连轴转,现在又早早地出现在影棚里,得再完成一天的拍摄,而后,当天还要飞回香港。但她能将倦色全部收藏起来,只要站在镜头前,她就是神采奕奕的。
还不到早晨9点,叶童就出现在影棚的化妆间,快速完成了妆发。她应该有些疲倦,参加《乘风2025》节目录制又唱又跳连轴转,现在又早早地出现在影棚里,得再完成一天的拍摄,而后,当天还要飞回香港。但她能将倦色全部收藏起来,只要站在镜头前,她就是神采奕奕的。
叶童确实很爱笑,她回答问题总是先从微笑开始,有时候说着说着又笑了起来。这不禁让人想起她在《乘风2025》的宣言:“现在的我有白发有皱纹,它们都是我智慧的增长和爱笑的痕迹。”在节目里也总能见到她的笑容,可爱的样子让粉丝们都昵称她为“叶三岁”。正是从往期节目中感受到了那份欢乐,叶童决定参加《乘风2025》:“我看这个节目就觉得很开心,一群小姐姐在那边很开心地唱歌跳舞。”她压根没考虑参加节目会不会辛苦,她想的是挑战自己。
当年也有不少人找过叶童出唱片。昔日的香港演艺圈,艺人演而优则唱,或是唱而优则演。“我想我以前是比较幻想型的”,双鱼座的叶童有过许多浪漫的幻想,但也只停留在幻想,并没有付诸行动。比如弹吉他,她小时候就对其产生了兴趣,可吉他学起来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必须花时间每天练习;出唱片也是,她总觉得自己没准备好。于是这些兴趣只能停步于想象。
“可是现在,我觉得要行动,哪怕只是往前一小步。”叶童说,与其花时间在那里幻想,不如去行动,“只要愿意去行动的话,就会有一定的收获。”
这个思想上的改变,或许是因为前几年那段特殊的时期,人们减少外出,许多事情做不了,每天都在浪费时间。叶童渐渐发现,“原来浪费很多时间之后才会明白时间的重要。”
她开始去尝试之前想做却没做的事情。比如弹吉他,为什么不试试看?她重新拾起吉他,刚巧遇到很好的老师,她很快就获得了弹吉他的满足感。“我当然知道自己的水平还不够,可是热爱一件事情,没必要说自己一定要做到怎么样。”学习吉他的过程中那种专注的投入,让叶童找到了一种平静,而当她能够弹到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时,她就会很有成就感,很开心。
“其实什么事情都是只要坚持,就能成功。”正因为尝试以及坚持,如今观众就看到了叶童抱着电吉他声声弹唱的画面。
想法上的转变并非因为到了某个年龄,而是看待生活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叶童在家时,总喜欢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我喜欢家里整齐,让我便于思考,否则的话我会觉得好乱。我想我是喜欢收拾打扫的。”
叶童说,她也喜欢打理她家的院子,并不是特意种植了什么植物,她只是单纯喜爱植物的生命力。“看它们生长的自然规律,很有趣。”她也会去修剪,“我发现在修剪植物时会忘记时间的存在,不用想什么,不用思考什么,很宁静。”
而离开家,出来工作时,叶童转换到另一个频道。她感受到城市的飞速变化,“高科技真的让我大开眼界。相对来说,香港的步伐的确没有走得那么快。”她带着好奇张望内地所遇到的一切。她点外卖,也刷短视频,“但我会控制我自己,因为真的会刷掉很多时间”。
她还开启了人生中第一次用微博直播的形式和影迷互动。尽管她一开始都不明白该对着哪儿说话,但很快就掌握了,会连线其他艺人朋友,也会“玩梗”,还时不时冒出当下的流行语。“其实是模式改变了,内容并没有变。”叶童讲述她的经验,“就跟我和你现在这样聊天一模一样,只不过搬到了直播间,然后会有很多不同的人一起互动。如果我可以把它调整到我熟悉的频道,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她积极拥抱全新的工作状态、崭新的生活方式、飞速更迭的新科技,“现在世界真的改变得很快,所以我也必须跟随着改变,让自己进步。”“我曾经也是那种不想改变,待在自己舒适区就好的人。久而久之,你就会体会到时间其实不会为你停留,你不去踏出第一步,你就永远会落后。”叶童顿了顿,说,“我觉得,可能是我不想依赖别人。”
叶童为大众所喜爱的角色,许多都有人物原型,比如孟小冬;又或者是经典文本中的大众熟知的角色,比如许仙、赵敏、岳灵珊等。观众熟悉这些人物,心中就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既定认知,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增加了演员塑造这些人物的难度,容易被诟病不像。
叶童却能让这些文字中的人物活生生地跃然眼前,这或许在于她对人物往往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比如许仙,在民间传说或传统戏曲中,许仙只是一个书生,其人物性格相较于白青二蛇显得模糊。而叶童塑造的许仙却形象分明,他有书生的“呆”,更有他的柔情、深情及痴情。“我拍这个戏,如果以现代角度来说,许仙就是一个很普通的男子。我基本是以一个我心目中最宠自己太太的男生是怎样的角度去演。”在叶童看来,女性去反串男性,许多细节是达不到的,所以她没从外部去模仿男性,而着重于“感情”。“他始终是一个人,人的感情都很接近。我会把他对妻子的那种感情放在第一位。”
都说好人难演,但叶童的一句话却让人茅塞顿开:“他是一个好人,可是他也有许多缺陷,比如他很烦人……”当这些细小的缺陷展现出来时,也展现出许仙不同的侧面,仿佛为许仙注入了血肉,人物顿时鲜活了起来。
同样,《新孽海花传奇》中的王仲平(王魁),也是一个民间故事和戏曲中大众熟悉的角色。他背弃誓言,抛弃有恩于他的妻子焦桂英。而叶童在反串王仲平时,不只停留在塑造一个贪慕权贵的负心汉,她还有层次地展现了其性格中的痴情、冷酷、阴鸷和急功近利,更刻画了他从善到恶的过程,剖析其面对人生种种变故时人性的变化。
“我觉得人性其实很多样。作为一个演员,除了要把人自私的那一方面呈现出来,我还希望那个角色能让大家有所体悟。”叶童说。而赵敏,在叶童看来是一个“独立而骄傲”的女性,最让她感动之处在于赵敏愿意不顾一切去争取自己的幸福。所以她在塑造的时候,会展现一些赵敏的强悍和比较阳刚的个性。叶童还看到了赵敏的“包容”,她的感情里是容得下情敌的,她用最公平的方法去得到她的爱情,所以叶童扮演的赵敏,有其骄傲与气度。
再有岳灵珊,也是金庸笔下的人物,许多人认为岳灵珊的悲剧在于其与林平之的婚姻,而叶童那一版《笑傲江湖》中并没有这些剧情。她则抓住其“特权”身份,她因是掌门人的女儿而“特别任性、特别顽皮也特别可爱”,备受师兄弟呵护,“当她发现自己所有的特权原来都不那么光彩,被父亲出卖发现一切都是虚假时,她就变得很可怜”。
叶童最早演戏也是出于偶然,在酒店大堂与导演见面,边喝咖啡边聊天,之后她就出演了《烈火青春》。同部影片中还有张国荣、汤镇业和夏文汐。
叶童扮演的Tomato并非一开始就出场,待前三个角色与故事渐入佳境时她才登场。但她丝毫不逊色,她扮演的Tomato一出场就贡献了一段精彩的表演,让观众眼前一亮。她徘徊于两个电话间,在前一个电话中极力甩掉她的追求者,而后一个电话中则苦苦哀求对方别抛弃自己。叶童生动展现了两种不同情绪下的切换。在那一夜,当她与之前的两个男子结束关系之后,她又转向了第三个男子——张国荣扮演的Louis。
看到此时,观众或许早忘了之前三位演员活色生香的戏码,只记得眼前这个爆炸头、生命力旺盛的Tomato。
在此之前,叶童是模特,未接受过表演训练。这场打电话的戏,是她人生中表演的第一场戏。
1982年,《烈火青春》上映,成为中国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叶童与夏文汐因影片中充满灵气的表演被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
“当时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但获提名却没拿到奖,为此我还有一点失落。现在想来,还好没拿到奖。”紧接着第二年,她就凭借《表错7日情》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那一年,她20岁。叶童说她在表演上开窍是在1991年的《婚姻物语》。她和梁家辉合作,彼此熟悉,演得非常放松,状态就很不一样。“让我有不同的感受。”该片让叶童第二次荣膺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而后在电视剧领域高密度的工作,则更让她的演技得到淬炼,“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角色呈现出来。我觉得那几年在中国台湾拍摄电视剧,让我的演技有了一定的进步。”
“我想我的特别,是我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我还是抱着一颗谦虚的心,我很希望别人可以纠正我,或者是教我。”在叶童看来,她在表演上的特别,是她的谦虚,尽管她早早就获得了奖项的加冕,拥有一个又一个大众喜爱的经典角色,可她一直在探求演戏方面新的境界。
“我从前演戏,大部分都是从自己出发的,以自己来构思想象。可是现在演戏,我更多从对手出发,我更多地观察对手,然后从对手的对白里面去了解自己。”在叶童看来,这很有趣。与对手之间的互动中存在许多未知,也就存在更多的可能。
还有电影《我爱你》,叶童在其中扮演一个身患阿尔茨海默病和癌症的拾荒老人。“作为一个女艺人,外表的确很重要,我们总是努力保持一个好的形象。”叶童说。她曾经因为不愿意剪去她钟爱的长发而和导演闹了一些不愉快。而当自己出现白发时,她一开始也是拔掉、染黑。而出演《我爱你》让她有所启发:如果自己没有这些外在形象包装,会怎么样?
影片中这样一个受病痛折磨的贫困老人的外形并不好,可尽管一头白发,整个人物的一举一动还是紧紧抓住了观众,令人动容。
“某一两个镜头,我看上去那种感觉还挺好的。其实感情和感觉才是最重要的,一些外表的包装并非最重要的。”有了这个想法,叶童索性实践到底。她干脆把头发剪短,以自然的发色示人。没想到除去了女艺人既定的形象包装之后,反而脱胎换骨。她的发色被网友称为“奶奶灰”,获得了大众一致好评,甚至有不少人受她影响,也开始尊崇自己天然的发色,活出自我。
如今,当一头灰白发色的叶童,从容而自在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她,不再是许仙、赵敏,不再是昔日银幕上的那些经典形象。人们见到的全然是她自己,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焕发新生——人生最好的作品,果然是自己。
平面团队
摄影/ 郭濮源
监制/Jal Lu
编辑、造型/Ming Wang
艺人统筹/zeze
采访、撰文/金淼淼
化妆/钊见
发型/祖祖
服装助理/包包、Yimin、xinxin
设计/Yan
新媒体设计/CChen
视频团队
导演 / 陈八冬
编辑 / Nata
摄影指导 / 郑威
录音 / 蔡知良
剪辑 / Ellen
设计 / 圆子
来源:InStyle iLady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