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里几个老人跟着问在哪儿买的,我妈偷偷给我发消息:“你王姨说体验了半个月,现在脖子不疼了,我也想去试试……”看着对话框里的省略号,我突然想起上周在艾灸馆门口看到的场景——二十多个老人搬着小马扎排着队,就为了每天半小时的__JP_QUOTE_1__,商家说“坚持
楼下张阿姨又在小区群里晒新买的「磁疗床垫」了,说是能治颈椎病、助睡眠,花了两万多。
群里几个老人跟着问在哪儿买的,我妈偷偷给我发消息:“你王姨说体验了半个月,现在脖子不疼了,我也想去试试……”看着对话框里的省略号,我突然想起上周在艾灸馆门口看到的场景——二十多个老人搬着小马扎排着队,就为了每天半小时的__JP_QUOTE_1__,商家说“坚持坐满一个月,三高都能降”。
这些年,从磁疗枕到艾灸椅,从电位治疗仪到磁疗床,打着「高科技养生」旗号的家居用品,正悄悄掏空无数老人的钱袋子。
更让人揪心的是,很多老人不是不知道贵,而是觉得“花点钱买健康,总比生病住院强”。
可这些被吹上天的「神器」,真的能带来健康吗?
先看磁疗产品。
小区里最常见的磁疗枕、磁疗床,商家总说“磁场能通经络、治百病”。但权威资料早就给过结论:目前没有任何高质量证据证明磁疗产品对颈椎病、关节炎等疾病有治疗效果。国家药监局2016年修订的《磁疗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更明确规定,磁疗类医疗器械不能以治疗病种、治疗功效等方式命名——换句话说,连正规医疗器械都不敢说“治病”,那些在养生店、直播间卖的磁疗产品,凭什么号称“包治百病”?
再看艾灸椅。
很多老人觉得“艾灸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肯定有用”。但市面上大部分艾灸椅,本质就是带加热功能的普通座椅。正规的电子艾灸治疗仪确实有辅助治疗作用,比如用于颈椎病、肩周炎的中医辅助调理,但这类设备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必须是无烟可调式,温度范围50℃~170℃可控,使用年限至少6年。而那些在体验店推销的艾灸椅,连基础的温度控制都做不到,更别说“包治三高”了。
至于被炒到上万元的电位治疗仪,原理是通过电流刺激神经,但商家为了让老人“感受到效果”,往往会违规调高电流强度。要知道,人体对电流的耐受度有严格阈值,随意调节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风险。更讽刺的是,这些被包装成“高科技”的仪器,进货价可能连两千元都不到。
去年过年回家,我陪我爸去体验艾灸椅。
店里的小伙子嘴甜得很,“叔叔您坐这,我给您调个最舒服的温度”“阿姨您今天气色真好,肯定是咱们仪器起作用了”。半小时体验结束,我爸说:“你看人家多贴心,比你平时打电话问我吃了没可强多了。”
这句话像根针,扎得我心里发疼。
这些年我们总说老人“容易被忽悠”,却很少想过:他们为什么愿意花几个小时去排队体验?为什么愿意相信陌生人的“关心”?很多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工作,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商家抓住的,正是这份孤独——一句“叔叔您今天穿得真精神”,一顿免费的“养生茶点”,就能让老人觉得“被重视了”。
还有信息差的问题。
我们年轻人刷手机能看到科普文章,能查国家药监局的备案信息,但老人只会看商家发的“康复案例”、听邻居说的“亲身体验”。就像磁疗床垫,商家会给老人看“检测报告”,却绝口不提“磁场强度超标会导致疲劳、嗜睡”的风险;会说“医院都用磁疗”,却不提医院用的是严格校准的医用设备,和家里的“保健床垫”根本不是一回事。
去年315晚会曝光过磁疗床的暴利链:成本不到两千元的床垫,贴上“高科技”标签就能卖两万。但更让人愤怒的是,这些商家抓住了老人“怕生病、怕给子女添麻烦”的心理,把健康焦虑变成了敛财工具。
监管层面,国家药监局早就出台了磁疗产品的技术规范,明确禁止虚假宣传。
但现实中,很多养生店打着“体验”的旗号,规避了电商平台的监管;用“免费”当诱饵,让老人主动掏钱,取证难度大。有社区工作者跟我说:“我们去查过,人家说只是提供场地,产品是老人自愿买的。”
作为子女,我们能做的其实很简单:多回家看看,哪怕只是陪父母吃顿饭;教他们用手机查产品备案信息,比如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搜“医疗器械注册号”;最重要的是,别总说“您别买,都是骗人的”,而是耐心解释“这个仪器没有治疗作用,咱们有不舒服还是去医院”。
前几天我妈给我发消息:“我没买磁疗床垫,那个小伙子后来让我交定金,我想起你说要查备案号,结果根本查不到,就没理他。”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得意。这让我明白,打败骗局的从来不是指责,而是理解和陪伴——当老人从子女那里得到足够的关心,自然不会轻易被“虚假的温暖”骗走血汗钱。
那些还在靠忽悠老人赚钱的商家,真该摸摸良心:您家里也有父母,要是他们被这样骗,您能不心疼吗?
健康不是生意,老人的血汗钱,真的经不起这样霍霍了。
来源:大鹏家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