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3 02:00 1

摘要:“祸因恶积,福缘善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善恶因果的重要观念,强调个人的行为(善恶)会直接影响其命运(祸福)。这一思想源自《易经·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其核心意义在于: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善恶因果的重要观念,强调个人的行为(善恶)会直接影响其命运(祸福)。这一思想源自《易经·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其核心意义在于:

1. 哲学与伦理内涵方面的因果报应,善恶行为会积累,最终导致相应的福祸结果。小恶积累成祸,小善积累成福。个人责任,祸福并非天定,而是由自身行为招致,如《太上感应篇》所言:“祸福无门,惟人自招”。道德劝诫,鼓励行善避恶,如《千字文》所述,提醒人们“莫轻小恶,以为无殃”。

2. 古代艺术与文化中的体现有寿山石雕刻与“福缘”文化,寿山石因其“福缘”文化在历史上备受推崇。例如:在宋代,寿山石被用于皇家祭祀,象征祈福。在清代,乾隆帝梦见“福寿田”三字,福建官员解读为福州寿山田黄石,此后田黄石成为皇家祭天祈福之物。民间信仰中寿山石刻制的“石猪龙”用于墓葬,祈求冥福。

寿山石雕福缘摆件

图片源自网络

此藏品取材上乘寿山石中的田黄石,石质温润,萝卜纹清晰,满工浮雕百福、蝙蝠、祥云、吉祥图等,雕工精湛,雕刻线条流畅,裹浆醇润。潘玉进制。

古代铜镜与辟邪祈福,铜镜在古代被视为驱邪法宝,能照见妖邪,保护家宅平安,如

护心镜,武士甲胄上的铜镜可抵御邪祟。婚礼习俗中新娘佩戴铜镜,花轿进门时用铜镜“搜寻”邪气,象征福缘善庆。

西汉昭明铭镜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铜镜大约有4000多面,可谓是种类丰富、数量庞大,这些铜镜涵盖了各个时期的精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脉络。

上图为西汉时期昭明铭铜镜,直径14cm,圆形。弦钮,蟠螭纹钮座。钮座周围饰铭文一周,其外饰蟠螭纹及铭文一周。窄缘上卷。钮旁铭文为“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十四字。外圈铭文为“扬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怀靡美之穷皑外承欢之可说慕窈窕之灵景愿永思而毋绝”三十四字。在铜镜上铭刻文字是从战国晚期才开始出现,到西汉时期,铭文多是吉祥语、祝福、夸赞等内容,反映出当时的现实生活。

桃木制品与镇恶迎福,桃木自古被视为辟邪之物,如:桃符,刻有神像的桃木板悬挂于门,驱邪纳福。桃木剑:道教法器,象征斩除恶念,迎接善报。

道家符牌

私人珍藏

“居不可无桃”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表达了人们对人生的吉祥、平安、长寿的向往和追求。国人对它情有独钟,是相信桃木能制鬼避邪的一个作用。桃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传说是有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相传可以治恶鬼。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春联就起源于“桃符”)。尽管我国古代文化中有关桃的描述含有神话故事很多,迷信成分浓重,但桃木避邪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桃木辟邪的传说据古籍载:桃者,个大而优,味甘而形美者产于肥子国而冠以肥桃之称,亦称佛桃,已有千年栽培历史,为历代皇室贡品,声名远播于海内外,肥城桃木,质密细腻,木体清香,为辟邪镇灾之神物,而深得道家方士之宠爱青睐。

桃木辟邪,可能源于后羿的传说,古书记载,后羿是被桃木棒击杀,死后被封为宗布神,这种神经常在一颗桃树下,牵着一只老虎,每个鬼都要前去检验,宗布神一闻,如果是恶鬼的话,就会被虎吃掉,有一说是和夸父有关,相传夸父追日饥渴而死,临死前,将手中的杖一抛,化为一片邓林,也就是桃林,是为了让后世追日得人能够吃到甘甜可口的桃子,因为夸父跟太阳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鬼会害怕桃木。

原来在旧的肥城县城以西,有一山名曰陶(桃)山,陶山至小泰山之间,环绕山顶的是拔地通天的悬崖峭壁,雄奇险峻,绵延数十里,七十二个洞穴天女散花般分布在峭壁上,这七十二洞,洞洞都有妖魔鬼怪。每当夜幕降临,七十二洞妖怪便钻出洞来,闯进肥城,群魔乱舞,兴风作浪,祸害百姓,涂炭生灵。此事传至东海度朔山,山上神荼、郁垒二神听后怒不可遏,他们飞速来到肥城,就地取材,折桃枝为武器,将妖魔鬼怪打败。侥幸逃走的妖怪看见桃枝便魂飞魄散。因东海与肥城呈西北--东南走向,神郁二神走到肥城所折桃枝是朝东南的,所以朝东南的桃枝便有了灵气。此后,当地百姓便将朝东南的桃木枝折下,或做成宝剑悬于室内,或刻成桃人、桃符悬于梁上、门后,妖魔鬼怪望风而逃,再也不敢近前了。

汉代《风俗通义》所说:“腊除夕饰桃人……葵以卫凶”的风俗,其实就是对神郁二神用肥城桃木避邪的解说。 记载桃木避邪之说历史悠远,《辞源》载:古时刻桃木人,立于户中以避邪。汉时,刻桃印挂于户懋,称为桃印。后汉书仪志中“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懋”……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如法,以施门户。宋代刻神荼、郁垒二神像或只写大名于两块门板之上,也称“桃符”或叫“门神”,“……百鬼畏之”。 鲤鱼跳龙门由此可见,只有桃木能避邪,也只有肥城的桃木才是真正的“降妖木”。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双鱼 象征着被丝带相连系的西鱼和北鱼。由于它是十二星座的最后一个星座,即――包含了十二个星座进化的总合,是古老轮回的结束,所以有着升华透澈的灵,却留有世俗无法割舍的欲;而这种灵与欲牵扯不清的矛盾,使得两条鱼变得像谜一样的复杂。 桃木凉席: 桃木在我国民间文学和人们的信仰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几千年来,桃木就有”养身健体,镇静避邪“之说。传统中医认为:“桃木属温性,有镇静祛邪,活血化淤,促脑安神,促进人体代谢之作用”。

戏曲与善恶报应的演绎有昆曲《牧羊记》中苏武持节不屈,终得归汉,体现“福缘善庆”。《马陵道》中孙膑忍辱负重,最终复仇庞涓,展现“恶积招祸”。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