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布谷布谷,布谷布谷”。立夏前后,布谷鸟昼夜不停叫起来。鸣音清脆急切,一声接着一声,提醒人们抓紧抢种抢收,千万不要误了农时。布谷鸟栖身在房前屋后的高树上,食虫饮露,安然自适。但它们居高看远,通晓人情、顺乎人意、催人劳作。这般热心殷情,农民们自然是心存感激,不能
□王生伟
“布谷布谷,布谷布谷”。立夏前后,布谷鸟昼夜不停叫起来。鸣音清脆急切,一声接着一声,提醒人们抓紧抢种抢收,千万不要误了农时。布谷鸟栖身在房前屋后的高树上,食虫饮露,安然自适。但它们居高看远,通晓人情、顺乎人意、催人劳作。这般热心殷情,农民们自然是心存感激,不能辜负的。
初夏,阳光充沛,风和日暖,花开烂漫。漫山遍野的七里香、一路盛开的蔷薇花,还有花田里的月季花、草地上的小草花,都绽放起来,正是赏花的好时节。但农时耽误不得。农民就趁着花开的热烈,把掩饰不住的喜悦、热情与干劲,用镰刀、连枷、风包(一种手动鼓风车,较大型农具,用于去除谷物杂质)、锄头、旋耕机等各式农具来挥洒释放。
油菜成熟得最早。早到四月下旬,一些低海拔地区或靠近湖泊大河的地方,油菜地已是一片金黄,油菜荚干籽满。在晴朗的天气里,农民们挥镰收割。割了的油菜捆扎好,就地摆放,经过几个大太阳,全干了。再搬来晒垫或在地上铺上宽大的彩条布、油布,用连枷反复拍打,油菜籽就簌簌落下,脱了粒。之后,再用风包鼓风吹拂,去掉灰尘杂质,油菜籽颗粒归仓,油菜秆就地转化,填埋肥地。在烈日下收割,在烈日下拍打,在烈日下收储,就是“汗透衣襟”“一粒汗水摔八瓣”的现实写照。
割了油菜,又收豌豆。收豌豆又叫“搂豌豆”,这是因为豌豆苗是藤蔓、匍匐茎,干而柔韧,只需用镰刀割断根部,使其离地,再把大团大团的藤蔓连带豌豆角搂揽入怀。与收割油菜方式大体一致。在对土地的挚爱植入骨髓、把田间劳动化为日常的农民手中,农耕文明得到了传承。
一些地方的小麦也开始收割了。黄澄澄、金灿灿,硕大、饱满、沉甸甸的麦穗,教人油然欣喜,激情难耐。于是,半山上,田野里,挥镰的人群与收割油菜、搂豌豆的人们一道,多点开花、遥相呼应,勾勒出一幅立体生动的丰收图。
“快割快黄,割完插秧”。除了布谷鸟,还有黄鹂鸟合奏助阵。听这鸟叫的声音韵律,农民们来不及喘息,马不停蹄地干起下一茬农活。割了油菜、小麦、搂了豌豆的空地,山坡上的种包谷,田坝上的插大秧。又过了几天,坡地里稚嫩青绿的包谷苗冒出了头,水田里青葱的大秧苗挺立成排。金黄转青绿,初夏的色彩在变,季节的律动也在变。
立夏过后,收割与播种同步进行,金黄与青绿交相辉映。在布谷鸟、黄鹂鸟的二重奏中,在广袤的大地上,农民们用勤劳和汗水谱写出欢快的田野进行曲,唱响了“劳动者最美”的主旋律。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