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恩相遇,亦尊重彼此选择”,甘薇的官宣给足了两人体面,却也让人浮想联翩。
2025年5月14日,一则离婚声明引爆热搜:甘薇官宣离婚!
“感恩相遇,亦尊重彼此选择”,甘薇的官宣给足了两人体面,却也让人浮想联翩。
甘薇和贾跃亭17年婚姻就此画上句号。
这场离婚远非普通的情感破裂,而是一个关于野心、债务与家庭失衡的样本。
19岁嫁入互联网帝国的“傻白甜”少女,曾与丈夫共享千亿市值的光环。
在债务风暴中却独自扛下12亿债务、抚养三个孩子,最终因“连生日问候都等不到”的绝望,选择离开。
而贾跃亭那句著名的“下周就回”,也在离婚官宣后显得愈发讽刺。
他或许能造车,却造不回一个完整的家。
1995年,贾跃亭从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垣曲县地方税务局当网络技术管理员。
这份“铁饭碗”他只端了一年,便辞职创业。
他开过电脑培训学校,倒卖过煤炭,甚至尝试过胶印印刷生意。
真正改变命运的契机出现在2002年。
一次饭局上,他偶然听到“基站配套设备”这个词,嗅到了通信行业的商机。
靠着卖吉普车跑业务的拼劲,贾跃亭在山西联通市场拿下大半份额,赚到第一桶金。
2003年,他成立北京西伯尔科技,专攻室内外无线网络覆盖工程。北京西站、国贸大厦的信号系统都出自他手。
但贾跃亭的野心不止于此。
2004年,他押注3G手机视频,却因牌照迟迟未发被迫转型,创办了乐视网。
那时的视频行业被优酷、土豆等免费UGC平台占据,乐视却选择了一条“离经叛道”的路:买正版长视频,做付费会员。
这种模式在盗版横行的年代堪称“自杀式冒险”,但贾跃亭赌赢了。
2010年,乐视网登陆创业板,成为A股“网络视频第一股”,市值一度突破1500亿元。
巅峰时期,贾跃亭被捧为“创业板首富”,张艺谋、刘涛、孙红雷等明星争相入股,乐视生态涵盖电视、手机、汽车、体育、影视等多个领域,风光无限。
2004年的北京冬天,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大二学生甘薇穿着一件军大衣,匆匆赴约一场饭局。
饭局的主角是31岁的贾跃亭。
那时的他刚在北京站稳脚跟,公司年收入已超千万。
甘薇后来回忆:“他总在门口等我,话不多,但特别细心。”
这段相差11岁的恋情,起初并不被看好。
甘薇的同学记得,她大学时几乎没接触过“外面的世界”,单纯得像个“傻白甜”。
但贾跃亭的踏实打动了甘薇。
2008年,24岁的她一毕业就嫁给了他。
婚礼没有彩礼,没有盛大仪式,甘薇说:“我看中的不是钱,是他的人。”
婚后,甘薇从台前转向幕后。
她制作的《女人帮》《太子妃升职记》成为现象级网剧,乐视网独家播出后点击量破亿。
贾跃亭曾在采访中称赞妻子:“她是我的贤内助。”
但这段关系的裂痕早在2017年乐视危机爆雷时已现端倪。
贾跃亭远赴美国造车后,甘薇独自在国内处理债务、照顾三个孩子和公婆。
她在微博写下“7天还12亿”的艰难经历,甚至在重度焦虑中脱发、厌食。
2025年5月14日,41岁的甘薇发布离婚声明,直言“丧偶式婚姻”让她彻底绝望:“我等不到一句生日问候,只能拉黑他。”
尽管否认了“40亿资产转移”的传闻,但她承认:“婚姻需要经营,而我攒够了失望。”
2017年7月,贾跃亭留下一句“下周回国”,登上飞往美国的航班,再未归来。
乐视的烂摊子被扔给400多名员工:122亿债务、退市危机、总部大楼被查封……
但戏剧性的是,这群“被抛弃”的人竟找到了一条生路。
员工们砍掉所有烧钱业务,只保留两项收入:出租北京乐视大厦的办公室,以及贾跃亭早年囤积的影视版权。
其中,《甄嬛传》成了救命稻草。
这部火遍亚洲的宫斗剧,早在2011年就被乐视以2000万元买下独家版权,每年能为公司带来超1000万元收入。
即便2018年乐视将播映权分销给优酷,但衍生品授权、联名合作(如喜茶、绝味鸭脖)等长尾收益依然可观。
网友戏称:“一部《甄嬛传》,保了乐视一世荣华。”
更神奇的是员工居然开启了自治模式。
没有CEO的乐视,决策由管理层投票表决,每周工作4天半,薪资与利润挂钩。
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靠《甄嬛传》《芈月传》等版权年入近5000万元,人均年薪超20万。
有员工调侃:“我们不为老板打工,只为自己的社保账户打工。”
而远在美国的贾跃亭,仍在为FF91电动汽车奔走。
2024年10月,他声称“还债回国的时间不会太远”,但网友早已对“下周就回”的承诺免疫。
唯一确定的是,那个曾经喊着“为梦想窒息”的山西商人,或许再也回不到他亲手搭建的帝国了。#头条深一度#
来源:李砍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