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⑯游仙区:“三坚持”固本强基 “三推进”提质增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2 23:08 1

摘要:聚焦功能集成、业务协同、运转高效等核心能力建设,在实体建设、工作平台、治理模式上优化升级,实现“一个中心、一体运作”。一是坚持规范化建设。按照“五个规范化”标准,打造1600平方米区级综治中心,12个镇(街道)级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172个村(社区)级综治中心

游仙区全力推进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实现让群众解决问题“最多跑一地”,协议履行率、群众满意率双一百。

01. 坚持资源整合

推进治理平台全层级升级

聚焦功能集成、业务协同、运转高效等核心能力建设,在实体建设、工作平台、治理模式上优化升级,实现“一个中心、一体运作”。一是坚持规范化建设。按照“五个规范化”标准,打造1600平方米区级综治中心,12个镇(街道)级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172个村(社区)级综治中心利用便民服务中心完成建设,实现三级阵地全覆盖、业务全贯通。二是坚持多模式入驻。采取“政法单位+信访”常驻、行业主管部门轮驻、涉事单位随驻的方式,引入全国优秀调解员李茜工作室,邀请专职调解员、首席法律专家等共同处置来访来件。三是坚持两方式并进。线下做好窗口服务和“网格+警格”巡查,联动公安、信访、民政等部门和基层组织落实教育帮扶措施,确保纠纷隐患不升级。线上依托“直播游仙”“i绵阳”受理群众诉求,通过“云端调解+网格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化解纠纷。

02. 坚持机制完善

推进多元解纷全链条优化

建立健全综治中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各级综治中心职能作用,努力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全量汇聚、全程纳管”。一是研判预警精准化。综治中心统管矛盾纠纷化解平台、雪亮工程、智慧交通等六大系统,精准研判矛盾纠纷区域分布、发展趋势。动态完善“最不放心的敏感事件、重复警情、矛盾纠纷”三张清单,对久拖不决的发出预警,目前71件重大案件已化解63件。二是组织保障体系化。明确镇(街)综治中心为正股级事业单位,配备中心主任12名、专职工作人员53名,落实专兼职调解员1702名,每年落实“一站式”解纷工作经费600万元,调整提高了案件补助标准。三是考核问效刚性化。采取“群众满意度+工作实绩”方式,每月对派驻人员评定星级,聚焦排查报送、化解调处、分流转办督办等工作任务,对各级综治中心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四是跟踪回访常态化。做实全流程跟踪回访工作,对已解决的群众诉求和已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定期回访当事人,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反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03. 坚持创新赋能

推进为民服务全流程增效

以创新为动力,以赋能为抓手,推动综治中心从“规范化”向“效能化”升级,提质增效惠民生。一是发挥专业优势强预防。发挥“法律诊所”、首席法律咨询服务专家议事厅、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各领域专家力量,为公民、企业、镇村提供法律意见书150余份,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工作61项,源头防范矛盾纠纷产生。选派67名专家下沉“坐诊”,指导帮助基层化解重大、疑难、复杂纠纷42件。二是发挥科技优势强质效。5.6万路“电子眼”织密“天网”,3236人“红袖标”昼夜巡防,配备智能装备5000余套,形成空地一体巡防体系,全区可防性治安案件发案率较同期下降16.8%。首创“双段长+”路地协作机制写入省级法规,全省首个铁路智能防控体系让“视频站岗、鼠标巡逻”成为现实。升级优化矛盾纠纷信息化平台,新增红色矛盾纠纷短信预警模块,融合智慧涪江、城乡治理平台等信息系统,及时收集转办矛盾纠纷1452件。三是发挥创新优势强引领。探索推出“4567网约车调解法”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品牌在全省推广,创新“智慧涪江”“吴家吾治”“铁炉一核三治”等解纷新模式,“潘妈帮您忙”“老支书来评理”“寇妈说事”等名人调解室已成为社会治理名片,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签 发:陈 安

审 校:陈 媛

编 辑:佳 莲

投稿邮箱:mianyangcaw@163.com

来源:绵阳政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