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在东京银座的富士旗舰店,我见到了这台引发热议的"社交相机"——富士X Half。当店员递给我试用机时,这个巴掌大的家伙差点从指缝滑进咖啡杯。"小心!这可是能买三支口红的钱。"他笑着提醒。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贵过iPhone 15 Pro的相机,到底藏着哪些让
上周在东京银座的富士旗舰店,我见到了这台引发热议的"社交相机"——富士X Half。当店员递给我试用机时,这个巴掌大的家伙差点从指缝滑进咖啡杯。"小心!这可是能买三支口红的钱。"他笑着提醒。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贵过iPhone 15 Pro的相机,到底藏着哪些让摄影党心跳加速的秘密。
1998年出生的东京摄影师小林优太盯着X Half直挠头:"这不就是我爷爷用过的尼康F3吗?"确实,当其他厂商都在卷堆栈式传感器时,富士居然反向操作,给数码相机装上了"胶片魂"。这台仅重375克的机器,藏着个垂直方向的1英寸传感器——没错,比手机CMOS大不了多少,但富士硬是玩出了新花样。
要说这脑洞还得追溯到2021年。当时富士高层在曼谷街头观察到个现象:年轻网红们举着胶片机拍ins,却要疯狂换SD卡。"为什么不把数码和胶片体验混搭?"产品总监山田悟史在内部会议上甩出这个想法,结果整个会议室炸了锅。
X Half最狠的杀手锏,是那个被网友戏称"竖屏狂魔"的18:9传感器。1080×1440像素的垂直视频直戳抖音/快手用户的G点,配合内置立体声麦克风,拍完直接能发小红书。我在试用时拍了段东京塔夜景,导出速度比iPhone还快3秒——这要归功于X-Processor 5芯片的暴力输出。
但真正让手机厂商冒冷汗的,是那个"伪胶片模式"。选择36/54/72帧后,每次拍摄都要推动上弦杆,拍满一卷才能"显影"。更绝的是配套App会生成联系表,连漏光效果都给你模拟得明明白白。上周有位中国留学生用这功能拍了组故宫照片,在ins上被误认为真胶卷,收获3000+点赞。
那个10.8mm f/2.8镜头堪称光学魔术师。等效32mm的焦段正好卡在手机主摄(24mm)和人眼视角(43mm)中间,既能拍全身又不会畸变。最骚的是光圈环设计——转动时会有"咔哒"的机械反馈,仿佛在玩老式徕卡。我特意在秋叶原雨中测试,f/11小光圈配合Classic Chrome胶片模拟,硬是把霓虹灯拍出了80年代宝丽来味道。
但富士这次玩得更野:在镜头里藏了个"双生模式"。拍完第一张推动上弦杆,相机会自动合成双联画。上周东京某画廊就展出了组神奇作品——左边是涩谷十字路口,右边是同步拍摄的摄影师倒影,策展人说这是"现实与观察者的对话"。
849美元的定价让不少人倒吸冷气,毕竟这钱能买三台小米14。但富士算盘打得噼啪响:全球2.6亿社交媒体创作者,哪怕1%买单就是26万台销量。我在银座遇到个韩国美妆博主,她掏空钱包买了台珊瑚粉限量版:"省下买补光灯的钱,这相机直接拍出成片!"
争议最大的是只存JPEG不给RAW。但工程团队解释:"就像你不会拿拍立得底片换滤镜"。实际体验发现,13种胶片模拟+26种滤镜的组合,调色自由度比手机修图App还高。偷偷告诉你个彩蛋:长按曝光补偿钮3秒,会出现隐藏的"过曝胶片"模式,那颗粒感简直像从柯达金胶卷里抠出来的。
在发布会后台,图表显示,Z世代平均每天解锁手机128次,但真正认真拍照不到5次。"我们要抓住的就是这5次!"他眼睛放光地说。
这种思路反映在X Half每个细节:2.4英寸主屏故意降低分辨率模仿磨砂胶片,机械快门声保留0.2秒延迟模拟老相机"咔嚓"感。甚至那个被诟病难用的"仅取景器构图",其实是逼你专注当下——就像用拍立得时不敢随便浪费胶卷。
在东京试用的最后一天,我在隅田川边用X Half拍了组夜景。当推动上弦杆的机械声混着江户时代的三味线路过,突然明白富士的野心:它不是要取代手机,而是给被9:16统治的社交摄影,开出一剂带着胶片体温的解药。
现在这台机器正在回国的行李箱里,海关人员盯着它问:"这是什么?""相机。""现在谁还用这个?"我笑着按下快门——取景器里,大叔的表情定格在f/2.8的虚化中。
来源:雕刻时光的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