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国江城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冬季漫长、寒冷。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为冰雪运动的起源、兴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东北人民不仅学会了抵御冰雪严寒,更学会了利用冰雪进行生产、生活,开展冰雪娱乐活动,逐步发展成为强健体魄的冰雪运动项目
《江城日报》2024年12月20日7版
北国江城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冬季漫长、寒冷。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为冰雪运动的起源、兴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东北人民不仅学会了抵御冰雪严寒,更学会了利用冰雪进行生产、生活,开展冰雪娱乐活动,逐步发展成为强健体魄的冰雪运动项目。冰雪运动是大自然对江城人民的一份特殊馈赠。寒冷的生存环境让生长在这里的人们,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
冰雪运动的萌芽与发展
古籍《山海经》内有对我国北方民族类似滑雪的记载。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时代,北方少数民族已有在雪上“骑木而行”进行狩猎的活动。吉林市发现最早的滑雪活动有考证的实物遗迹,是200多年前蛟河山民滑雪狩猎时使用的一副老式雪板,这种实用性滑雪方式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有人使用。《宋史·礼志》中,也有关于北方人民滑冰狩猎和以雪板作为交通工具的记载。清代,把冰嬉作为“修国俗、阅武事”的制度,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滑冰比赛、表演和八旗兵的武功校阅,这在《清朝文献通考》中有详细记载。清代,松花江上每年冬季常有冰嬉活动。
全国滑雪比赛中吉林市滑雪队获第一名(1958年)
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近代冰雪运动在吉林传播,滑冰、滑雪运动逐渐成为新的体育竞技项目。每到冬季,学校和公园内都会浇冰场,开展滑冰运动,举行冰上比赛。1933年,在三道码头以东的松花江江面上曾开辟过天然冰场,组织过有10多人参加的滑冰比赛。当时运动员的脚上只穿一双简易的冰滑子,在冰上滑行。同年,还在市公众运动场(现青岛街南端)浇过冰场,并组织过有20多人参加的冰上比赛活动。据史料记载,1934年,伪满洲国练成科在北山开辟了滑雪场,供人们参加滑雪活动。1935年1月20日,在松花江天然冰场(三道码头至天主教堂之间),举办了滑冰大会,参赛的有哈尔滨、奉天(沈阳市)、新京(长春市)、吉林四个队,4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1940年2月6日,在北山滑雪场举行了“滑雪选手大会”。这些冰雪比赛活动促进了现代滑冰、滑雪技术和竞赛方法的广泛传播。
吉林市滑雪队在北山训练(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于开展冬季体育运动”的决定,使北方地区冰雪体育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东北三省为主,积极开展冰雪赛事,通过竞技体育带动大众参与,北方冰雪运动得到发展。吉林市的滑雪运动首先在北关少年儿童中活跃起来,大部分是回族小学的学生,其中也有学龄前儿童。他们用木板或竹板自制滑雪板,每逢节假日,就在北山进行滑雪活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有组织的冰雪运动训练逐渐出现了。1958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以吉林市冰雪活动为题材,拍摄了纪录片《冬天里的春天》。在群众性冰雪活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冰雪运动的竞技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吉林市是全国开展冰球运动最早的城市之一,在花样滑冰运动上涌现出不少的优秀人才。滑雪运动史上不乏吉林市运动健儿的名字,他们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冰雪运动崛起的奠基之城
随着国家对冬季体育运动的大力普及推广,我国的冰雪运动得到长足发展。吉林市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粉雪”资源优势,为开展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条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吉林市先后修建了北山体育场(冰场)、北山滑雪场、尖山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冰上运动中心、北大湖滑雪场等。
全国第一届冬运会在尖山滑雪场举办(1959年)
全国冬季运动会是冰雪项目综合性体育盛会,每隔四年举办一次,是全国规格最高的冰雪体育比赛。1959年2月,第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由吉林市和哈尔滨市联合举办。滑雪项目在吉林市举行,冰上项目在哈尔滨市举行。来自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的224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选手们在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5个大项、40个小项的比赛中激烈角逐,最终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队分别斩获全国首届冬运会的前三名。首届全国冬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健康发展积累了举办赛事的经验,更奠定了冰雪运动在我国良性发展的基础。
1987年1月,吉林市承办第六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这届冬运会共设置了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跳台滑雪8个项目。来自全国11个代表队的领队、教练、运动员,共859人参赛。在此届冬运会上,冰上运动打破了6项全国纪录,打破了1项世界纪录,涌现出一批冰雪运动新人。在冬运会比赛期间,吉林市还举办了“三灯一船”活动,展出彩灯、放河灯、建筑物上安装楼型灯,并在江上放彩船,吸引了30余万群众参观。这届冬运会在全省掀起了“冰雪热”,打响了吉林市的知名度。
吉林市冰球队参加全国冰球锦标赛合影(1958年)
1995年1月,第八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吉林市举办。此届冬运会上共进行了9个大项、58个单项的冰雪体育竞技项目。来自全国的33个代表团、99支代表队、58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吉林市代表团获得了团体总分第5名的好成绩。举办此届全国冬运会,吉林市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北大湖滑雪场的施工任务。这座现代化大型雪场的建成,为我国滑雪设施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此届冬运会与第五届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同时举行,形成了冰雪体育、文化活动、经贸活动同台共庆、同频共振,扩大了吉林市冰雪文化的影响力。
随着吉林市冰雪体育运动的逐步成熟完善和发展壮大,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吉林省举办的雪上项目、第二届全国青运会(冬季运动赛区)、两次亚大地区青少年冰球锦标赛等数十场全国性的冰雪运动赛事,都选择在吉林市举办。这些重要冰雪赛事的举办,让吉林市在全国冰雪运动版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冰雪运动设施的兴建与完善
吉林市的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创建和发展的过程。冰雪运动场馆的不断修建、完善,推动了吉林市冰雪运动走向兴盛。
吉林市北山滑雪场始建于1934年,是由伪满洲国吉林铁道局出资兴建的,是全国最早的滑雪场之一。越野滑雪路线设在北山北坡,长约10公里,高山滑雪场地设在现平安钟楼下。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曾多次举办全国及省市滑雪比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很多儿童在这里练习滑雪,这些人逐步成长为吉林市第一批专业运动员。这里是新中国滑雪运动的启蒙地。
1958年,在国家体委和吉林省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吉林市尖山子建设了大型雪场。尖山雪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雪场,设有三条高山滑雪线路,并同时设有大回转、小回转等滑雪场地。越野滑雪设有3公里、10公里线路,还修建有一座木结构的滑雪跳台,是当时全国唯一的跳台。雪场修建了1200平方米的运动员宿舍、餐厅、训练房等配套设施,圆满完成了1959年第一届全国冬运会滑雪赛事的承办任务。
全国第六届冬运会滑雪赛场——松花湖滑雪场(1987年)
1965年,为了适应滑雪运动发展的需要,在松花湖畔的青山脚下修建了松花湖滑雪场,开辟了高山和越野滑雪雪道,并建设了配套设施。但由于历史原因,建成后未使用便废弃。1979年,滑雪场历经几次重建、扩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投入使用。雪场设有高山、越野滑雪雪道、滑雪跳台、架空载人索道以及现代两项靶场等运动设施。松花湖滑雪场的数次兴建,见证了吉林市冰雪产业的更新迭代和繁荣发展。
1994年,由吉林省、吉林市两级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北大湖滑雪场交付使用。1995年,全国第八届冬运会滑雪比赛在此举行。北大湖滑雪场地处永吉县,属于长白山余脉,超过1200米的山峰就有9座,山峰坡度以及雪情、雪期等自然条件优越,是一座现代化滑雪场,具备举办国际赛事的条件,自建成以来承办了多次全国滑雪大赛。
为了迎接全国冰上运动会在吉林市召开,1957年,国家体委投资88000元,在北山体育场建设了面积1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冰场,包括花样滑冰场、练习场、速度滑冰场和服务性场所,并修建了礼堂。1958年,全国冰上比赛在北山体育场举行。由于水质好,冰面平滑,软硬度适宜,冰场被誉为“奶油冰场”。吉林市多次承办全国冰上比赛,并创造出良好的赛事成绩。1960年,重新修建的吉林市体育场,在现今重庆路的位置,也被人们称为南马路体育场。冬季,这里变成冰场,各级冰球、花样滑冰比赛在此举办。
吉林市冰上运动中心(1987年)
为加快重点文化体育场馆建设,吉林市冰上运动中心于1986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场馆位于松花江南岸(现世纪广场),建筑造型独具特色,场馆楼顶设有霓虹灯,成为当时吉林市的一座地标性建筑。冰上运动中心建成初期,是全国少有的几座具有接待大型比赛能力、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冰上运动体育场馆之一,同时也是集比赛、训练以及接待、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冰上运动基地。自1987年建成并开放后,冰上运动中心先后承办了全国第六届冬运会、亚大地区青少年冰球赛、美国威尔士冰球队友谊赛、苏联花样滑冰队友谊赛、第八届全国冬运会等重要国际、国内冰上体育赛事。在这里还举办了几十次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全国冰球锦标赛、全国室内短道速滑比赛等。
冰雪运动健儿的成长摇篮
为了发挥冰雪运动的优势,吉林市确立了“以田径为基础,以冰雪项目为重点,发展传统项目,发挥优势项目”的竞技体育指导思想,冰雪体育竞技水平全面提高,优秀的体育人才大量涌现,冰雪运动名将不胜枚举。
1958年,吉林市第一支冰雪体育专业队——吉林市体育训练班成立。初建时,训练班只有速度滑冰和滑雪项目,后来又增加了花样滑冰、冰球项目。同年,吉林市体育学院(后改为吉林市体育专科学校)成立,运动员在学校体工队接受专业训练,竞技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专业选手。速度滑冰运动员金英子、文永伍、金长福等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冰球运动员王连友、朱锡亨、林东浩、闵成俊入选国家队,成为我国第一批冰球运动健将。在花样滑冰项目上,学校向省级运动队输送了于野华、苗瑞馥等优秀人才。韩同元、张杰、王洪茹、杨玉芬、傅微、张荫全等优秀运动员名扬雪坛,多次为家乡争得荣誉。
1962年,吉林市体育专科学校撤销,冰上项目各队迁往长春市,归省级运动队直接管理,市体训班的滑雪项目队随之解散,吉林市的冰雪体育运动一度陷入低谷。直到1976年,吉林市体训班重新建立,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滑雪等训练项目全面恢复。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吉林市的冰雪运动项目训练技术水平普遍提高,一大批优秀的冰雪体育健将在全国、省级比赛中脱颖而出。首先在速度滑冰项目上,速滑女运动员沈国芹崭露头角,成为全国女子速滑短距离的佼佼者,在全国比赛中获24枚金牌,4次打破全国纪录,两次代表国家参加冬奥会,并被评为吉林省十佳运动员。冰球队经过长年刻苦训练,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从全国乙级队晋升为甲级队。在滑雪项目上,吉林市的滑雪运动员多次在全国比赛中夺标问鼎,涌现了张长云、唐玉华等一批优秀选手。1984年,市体训班改称吉林市体工队,设置了8个冰雪竞技运动训练项目,成为全国冰雪项目最全的体工队。在第六届全国冬运会的滑雪比赛项目中,王宝艳、卢凤梅、窦海霞、宫桂萍、李宝权等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运动员问鼎多项冠军。吉林女子越野滑雪队名将卢凤梅代表国家队出战,获得了第一个亚洲冬运会冠军,成为吉林女子滑雪队的骄傲。吉林市这块冰雪运动的热土,滋养和培育了新中国第一批优秀冰雪运动健儿,成为当之无愧的冰雪运动健儿的成长摇篮。
当前,随着吉林市冰雪试验区“4+X”全产业链格局的构建,充满独特魅力和发展优势的冰雪运动,正在把冰雪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向新的高潮。吉林市这座拥有冰雪运动悠久历史的城市,将承袭历史演进与时代发展的重任,再次焕发冰雪产业的勃勃生机,再展冰雪运动之城的无穷魅力。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