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今年快五十了,这些年请人吃饭的次数,不说上百,也有七八十了。朋友、亲戚、同事、邻居,五花八门的人都请过。
我今年快五十了,这些年请人吃饭的次数,不说上百,也有七八十了。朋友、亲戚、同事、邻居,五花八门的人都请过。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请人吃饭是一种人情,一种礼貌。谁喊得响、谁跟我称兄道弟、谁跟我走得近,我就请谁。反正图个热闹,讲个“义气”。
但现在我才明白,饭局这种事,千万不能乱请人。吃饭吃的是关系,是情分,不是凑人数的拼盘。请对了人,一顿饭能吃出感情、吃出机会;请错了人,一顿饭吃得憋屈、尴尬,还得买单赔笑脸,心里说不出的窝火。
说句实话:不是所有人都配坐在你的饭桌上。
哪怕你再仗义,再大方,以下这“四种人”,请一次,吃一次寒心。人情不但没增温,反而降温,甚至翻脸。记住这“客有四不请”,请人吃饭你才不吃亏。
第一种:只来吃饭,从不还请的“蹭饭王”
你肯定遇到过这种人:你请他吃饭,他来得飞快,吃得也欢;但从来不请你,哪怕一碗面、一个馒头都舍不得招呼你。
你请他三次五次,他连回请一次都没有,甚至还理直气壮地说:“你不是爱请人吃饭嘛?”
请这种人吃饭,纯粹是花钱买罪受。
朋友之间讲的是来往,不是单方面付出。偶尔请是情分,老是请就是犯贱。
我有个老同学就是这样,我请他吃饭不少于五次,不是帮他介绍对象,就是给他撑场子。结果他从没主动请过我哪怕喝一杯水。最后一次我生日,他还笑嘻嘻来吃,走的时候还说:“你这饭不错,下次别忘了叫我。”
我笑着送他出门,心里却决定:这辈子我不会再请他一顿。
一个只会吃你饭、占你便宜的人,绝对不是朋友。
第二种:满嘴抱怨、只会散播负能量的人
饭桌上最怕什么?不是不说话的人,而是那种一坐下就吐槽、抱怨、说别人坏话的人。
这种人你一开口,他就接话:“现在物价这么贵,你怎么还来这种地方吃?”
你说老板最近不错,他来一句:“你太天真了,老板就是压榨你。”
吃个饭而已,他非要把气氛搞得像追悼会一样。别人来是放松,他来是发泄。一顿饭吃下来,本来开心的心情,被他一句句吐槽整没了。
这样的人,平时不远离你就够闹心了,吃饭还带着他,简直是自找不快。
吃饭,是一种情绪的分享。跟谁吃,比吃什么更重要。
跟爱抱怨的人在一起,哪怕满汉全席,也吃不出滋味;跟开朗、温和的人吃饭,一盘花生米都能吃得开心。
第三种:斤斤计较、处处算计的人
你请他吃饭,他盯的不是菜,而是账单。他看你点了几个菜,就开始在心里打算盘:这顿饭得多少钱?你请别人多不多?他吃亏没吃?
最典型的一种,就是吃完饭后偷偷跟别人说:“他请客还点那么贵的酒,就是装。”或者“吃了我三碗饭,下次我得找机会‘回’回来。”
还有更过分的,你请他吃饭,他回头在人前人后说你小气:“他就点了那么几个菜,连个龙虾都没有。”——你请的是人情,他在乎的是规格。
你以为是朋友一起吃顿饭,他以为你在搞人情债,心里全是权衡利弊。
这种人请一次就够了,别有第二次。
饭桌上最怕的,就是那种眼里只有得失,没有情分的人。
第四种:酒品差、饭品更差的“闹事王”
你请他吃饭,没吃几口酒就上头。不是跟人吵架,就是拉着你讲大道理,不然就非得逼人喝酒。更离谱的是,有的人喝高了,直接在饭店撒泼耍酒疯,砸杯子、骂服务员,最后搞得整个饭局尴尬收场。
我曾亲眼见过一个人喝醉后骂领导,第二天直接被请喝茶。请他吃饭的人也连带受影响,丢人又费钱。
饭桌上见人品,酒桌上见底线。一个人连酒品都没有,做人一定也不会太靠谱。
真正有分寸的人,喝酒知道节制,聊天懂得分寸,吃饭顾及场合。
这种人哪怕是你哥们、兄弟,只要你还想保住脸面,最好别带出去吃饭。
吃饭,不是表演人情,是建立关系
人情社会,谁都想搞好关系。但搞关系的前提,是彼此尊重,而不是一方讨好。
饭桌上,看得最清楚的就是人性:谁是真朋友,谁是假热情,谁是来捧场的,谁是来挑刺的,一顿饭就能看出来。
老祖宗早就说过:“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人不对,吃什么都没味道;人对了,喝凉水都开心。
所以,我现在请人吃饭,特别挑人。不是我抠,而是我懂了一个道理:饭不能乱吃,人不能乱请。
最后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请人吃饭,别看关系好不好,先看值不值得。真正的朋友,哪怕不请吃饭,也会惦记你;不是真心的人,就算顿顿请,也留不住他的人情。
别再为了面子、热闹、人情绑架去请一些“不该请”的人。
饭桌上省点钱,也许你会少点“兄弟”;但你会多一点清静,少一点后悔。
记住这句话:饭可以随意吃,客不能随便请。
来源: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