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到,原本打算华丽转身的美国新一代洲际导弹项目“哨兵”,这下竟然自己把自己绊住了脚。
谁能想到,原本打算华丽转身的美国新一代洲际导弹项目“哨兵”,这下竟然自己把自己绊住了脚。
一眼看着“哨兵”项目因为一个又一个窟窿迟迟罩不起来,美军也只能“回头是岸”,继续让那具50岁的老家伙“民兵3”在台上顶住核威慑这出大戏。
美国空军最近取消部分“哨兵”研发进程,反倒让今年第二次“民兵3”试射格外耐人寻味——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例行测试,而是美军硬撑声巨响。
“民兵3”带着漫天火焰直刺夜空,最终落入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外海,如同在向世界宣示:不管科技换代多么坎坷,咱们的核肌肉依旧结实。
不过懂点门道的都清楚,这场“秀肌肉”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美军军工体系的集体焦虑——新项目逐步掉线,老人家被抱上前台续命。
讲道理,“哨兵”原本是被寄予厚望的接棒者。
按照最初设想,可以携带更多弹头、材料更轻、更难以拦截。
但从立项那天起就一地鸡毛。
先是预算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刚开始还只需要上千亿美元,转眼单价涨到1.6亿美元,整体投入逼近1500亿美元,而且还没考虑突然涌现的新障碍——设计之初盘算着沿用“民兵3”发射井省点儿钱,结果现实一查,只能推倒重建。
这下装弹的房子都得重新造,直接加码天文数字的花销。
军方眼睁睁看着钱砸进去,换来的却是进度条卡得死死的。
外人听着都觉着滑稽,美 工厂商PPT做得遮天蔽日,真正能造出来露脸的,却总是一拖再拖。
至于这位老牌主角“民兵3”,“续命”消息出来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美军一边扬言技术全球领先,一边又不得不承认,老伙计可能再坚挺到2050年。
如此打补丁的发展思路,也只能说是在吃祖宗饭了。
整个“哨兵”计划按部就班还远遥无期,美国冷战遗产的油水被榨得一滴不剩。
纸面上新导弹高大上,现实却是上世纪产品不断返场续拍。
指望“民兵3”撑场面的无奈,其实早已成为美军近年武器研发缩影。
不止洲际导弹,陆军那个M10轻型 、海军星座级护卫舰一样“买家秀翻车”。
明面上信誓旦旦要革新,最后就是播报“延期、超支、重新评估”,成了业内黑话。
别人看热闹,美国自己知道疼。
军工企业和五角大楼的关系纠缠不清,用“万金油”方案自我安慰其实是风险积累。
真碰见危机时刻,掏出来的还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产品,面子与里子的矛盾只会越来越突出。
而且这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式的表演,倒是给全球其他军事强国提供了生动借鉴——嘴上说得玄乎,关键时候还得看基础到底扎实不扎实。
大家如果有兴趣,不妨留意,“哨兵”项目之后,美军 火工业还能否走出“成本-延期-考试-再延期”的死循环?又有多少“奇迹工程”会变成“烂尾楼”?欢迎留言讨论!
头条首创,内容源于网络。
来源:黑木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