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锋声丨一猫死亡,两次通报,三人被拘,四个问题需要说清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2 20:09 1

摘要:对动物有同理心的人,对人也同样应该有。“汽车拖猫”事件应当警示极少那一部分试图利用“爱宠”牟利的人:爱心不能成为道德绑架的工具,更不能成为操纵对立的工具。让动物保护回归尊重生命的本质,也愿所有小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

新闻链接

多图+视频!警方通报“车辆当街拖行猫咪”事件!

“汽车拖猫”意外事件,3人被行拘!

对动物有同理心的人,对人也同样应该有。“汽车拖猫”事件应当警示极少那一部分试图利用“爱宠”牟利的人:爱心不能成为道德绑架的工具,更不能成为操纵对立的工具。让动物保护回归尊重生命的本质,也愿所有小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

近日,海口“宝马拖猫”事件引起广泛关注。5月19日,有网友爆料称,海南海口一辆轿车在大街上拖行猫咪。多位目击者提供的现场视频显示,当晚10时许,一辆宝马车停靠在立交桥下的主干道上,车尾系有一条约两米长的宠物绳,绳端拴有一只深灰色毛发宠物猫。最终,该猫在拖行中死亡。

5月20日晚,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发布经过调查、图文并茂的警情通报,认定为“意外”。今早,海口市公安局再度发布了关于“汽车拖猫”事件的警情通报:3名网民在毫无事实依据的情况下,造谣他人“虐猫”并在公安机关门口聚众呼喊口号,扰乱办公秩序,并散播他人隐私信息,已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这起案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触动社会神经的“残忍虐猫”,也是因为延伸到线下的网络暴力。一猫死亡、两次通报,三人被拘。笔者认为,这其中还有4个问题有必要说清楚。

第一,真相。警方有没有必要对一只猫的死亡进行调查?澄清真相,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公民权利的维护。有网友认为,澄清“拖猫”是意外还是故意,无甚必要,一只猫的死亡不值得动用公共资源来调查。但回到本案,调查真相确属回应社会关切的必要之举——如果车主是故意“拖猫”,那么就不仅仅是虐待动物,而且是带有浓厚“表演意味”的暴力行为,是对整个社会良知和生命权的“故意挑衅”。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看,虐待动物的人会被认为是心理阴暗,有暴力和犯罪倾向,不予以及时惩处很可能造成进一步的社会恐慌。海口公安机关及时调查并将结果图文并茂地向社会公布,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焦点问题的及时回应,既是对车主本人的清白负责,也是直面可能的安全隐患,对社会安全负责。

第二个问题,是尺度。爱猫有尺度,极端不可取。动物保护的本质是尊重生命,是文明进步的标志,但“爱护动物的程度(到底有多爱)、类别(爱猫还是爱狗)、行动力(为爱护动物采取的实际行动)”等等,不能成为评判普通公民是否有“爱心甚至良心”的道德衡量标准,更不能成为极小部分人满足自身私欲、甚至攻击、伤害他人的理由和工具。近年来一些人把动物保护神圣化、特权化,甚至将所谓“动物保护”作为自己错误行为的挡箭牌。一名学生因听见另一名学生说猫的身上有异味,就将饭扣在了对方身上;一只不栓绳的狗突然从巷子里冲出伤人,狗主人不赔偿的理由竟然是“我的狗很可爱,没有攻击性”。喜欢猫狗或者不喜欢猫狗都是个体感受,属于个人自由的范畴,而认为“我喜欢的东西你们都要喜欢”,不允许他人的意见与自己不一致,把自己的个体感受强加在他人的身上的人,毫无疑问侵犯了他人的正常权利。养猫养狗如果“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把动物的权利和人的权利对立起来,本质上也与动物保护的初衷相悖。

第三,还是“尺度”。网络的尺度,正常讨论和网络暴力、造谣攻击的尺度。这点没什么好说的,正如今早的通报中所说,在毫无事实依据的情况下造谣,在社交平台上编造传播大量虚假信息并散步当事人大量个人信息?以虚假信息带领他人在公安机关门前呼喊口号声讨并进行网络直播?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第四,特别想说一说的,是“秀场”。爱猫无可非议,但“爱猫”不是“秀场”,在毫无事实根据的情况下,用“动物保护”作为幌子去换取密码,不可取!“汽车拖猫”事件发生后,极少数网民利用群众对于虐待动物的谴责情绪,在公安机关门口聚众呼喊口号并直播,散播他人隐私信息,把“爱猫”和“动物维权”当成了引流的工具。他们并不是真的爱猫,而是借着“爱猫”的噱头,挑动情绪制造对立,这样的“自我营销”不仅违背了“爱猫”的本质,更违背了公序良俗,触犯了法律。

虐待动物的残忍行为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这毋庸置疑。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的是,对猫狗无感的“沉默的大多数”,是否有保持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对动物有同理心的人,对人也同样应该有。“汽车拖猫”事件还应当警示极少那一部分试图利用“爱宠”牟利的人:爱心不能成为道德绑架的工具,更不能成为操纵对立的工具。让动物保护回归尊重生命的本质,也愿所有小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

津云评论员|二花

编辑|李意

来源:津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