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7岁时,患阿尔茨海默症忘记儿女,她却仍嘟囔着,"瓜…该授粉了…"
全世界每10个西瓜,就有7个是中国产的!
炎炎夏日,用勺子挖着吃冰镇西瓜,是最爽不过的事了。
在中国,西瓜最贵的时候不超过5块一斤。
可是在日本、韩国,西瓜可是稀罕水果。
我们5块钱买到的西瓜,日本要卖38元人民币。
在韩国,我们喂猪的西瓜皮,都被他们当作宝贝。
这份甜蜜水果自由的背后,是一位倔强的老太太。
她曾是武汉的富家千金,却在戈壁滩种了60年瓜。
87岁时,患阿尔茨海默症忘记儿女,她却仍嘟囔着,"瓜…该授粉了…"
她就是吴明珠,中国唯一的"西瓜院士"。
1930年,吴明珠在武汉出生。
她的父亲是著名的教育学家,叔父曾经是重庆市长。
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吴明珠,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祖国建设的一分子。
19岁那年,她考进西南农学院果蔬专业。
好巧不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她的同学。
然而,1953年的西南农学院,吴明珠做了件轰动全校的事,剪掉了及腰长发。
只因为她被人称为校花。
这个武汉富家的独女,觉得校花不是赞赏,而是虚名。
吴明珠从小熟读苏联文学,心里装着比儿女情长更炽热的理想。
当同学们忙着谈恋爱时,她蹲在试验田里,粪堆旁做实验。
毕业分配时,学校分配她去北京中央机关任职。
她却写了封血书般的申请,"我要去新疆,去最需要农业技术的地方!"
领导看着这个身高只有1米55,体重不到80斤的姑娘直摇头。
"吐鲁番夏天50度,蜡烛都能烤弯!"
她只答了三个字:"我不怕。"
但是,她的申请遭到父母亲的坚决反对。
母亲更过的心疼,于是留下一句话,“你要去了新疆,就别回这个家。”
1955年,新疆自治区成立,吴明珠请缨去了那里。
1958年的吐鲁番,当地农民经常能看见一幅奇特的场景。
一个汉族姑娘骑着毛驴,在40℃的戈壁滩上找瓜。
沙地烫得驴都不肯走,她就自己走过去找,大热的天,恨不得脚底烫出水泡。
这里白天温度高,日照时间长,白昼温差大,是甜瓜生长的天堂。
吴明珠带着水和馕,顶着风沙和烈日,跑遍300多个生产队。
她整理44个品种,给瓜建了档案。
在这里,她吃馕、羊肉,还学会了维吾尔语。
学会了骑马赶驴,甚至驾驶和修理各种农用机械。
维族老乡给她取名"阿依木汗",意思是美丽的月亮姑娘。
这个称呼背后,藏着无数让人鼻酸的故事。
为收集一种野生甜瓜,她徒步三天穿越狼群出没的戈壁。
怀孕6个月还在瓜田授粉,临产前才被抬到医院。
三个月后,就把儿子送回老家,奶奶抚养孙子长大。
在日记里她写着,"孩子,妈妈对不起你…但这里的瓜等不了。"
最动人的故事,还是吴明珠和丈夫杨其祐的爱情。
这位袁隆平的室友,放弃北京农业大学教授职位。
杨其祐自愿跟随到新疆,成了她的专属翻译官。
夜里她做实验,他就守着煤油灯翻译外文资料。
她下乡蹲点,他提前擀好面条晾干,等她回来煮。
然而,多年的劳累,加上营养不良,杨其祐得了胃癌。
1986年,丈夫胃癌晚期弥留之际,突然伸出三根手指。
见她不解,丈夫虚弱地笑,"你的'皇后''郁金香''芙蓉'三个新品种…通过审定了…"
五天后,这个为她放弃事业的男人走了,留给她最后一句话,"去吧,瓜该授粉了。"
在新疆,吴明珠发现甜瓜的产量并不高,她又为此收集资料,研究环境,想方设法提高。
1960年,吴明珠意外得知百里外的底坎儿乡,有一种瓜特别甜。
于是,她带着同事,穿越火焰山,走过戈壁滩寻找。
这就是后来的红心脆。
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就用这种西瓜做为招待水果。
1984年,吴明珠来到海南基地,在第24组试验田里,发现了几株特别的苗。
经过8年培育,"早佳8424"西瓜培育成功。
这就是如今占全国西瓜产量60%的"瓜王之王"。
"你吃的每口8424西瓜,都藏着一段密码。"
她的实验室像个魔法工厂。
哈密瓜从一年一熟变成三季丰收。
把新疆甜瓜空运到上海大棚,打破橘生淮南的定律。
甚至在美国加州,种出了中国风味的"酸甜黄皮瓜"。
1999年当选院士时,有商人出天价买她的育种技术。
吴老太太眼睛一瞪,"我育瓜是为让老百姓吃得起,不是当富翁!"
后来,吴明珠把政府奖励的50万,全捐给了课题组。
2017年,87岁的吴明珠被查出阿尔茨海默症。
儿子接她回重庆养老,她却总想往外跑,"鄯善的瓜该收第二茬了…"
有次把儿子认成助手,着急地问:"小杨,海南基地的杂交记录呢?"
儿子红着眼配合演戏:"数据…都记好了。"她这才安心睡去。
如今超市里3元一斤的西瓜,菜场论个卖的哈密瓜,都是吴明珠院士创造的奇迹。
她把本应给儿女的温柔,全都种进了瓜里。
来源:八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