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808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如果说CT是“拍大片”,那心脏彩超就是“现场直播”。是的,心脏彩超不仅能看“形”,还能看“动”,还能听“声”。它就像一台细腻的摄像机,实时捕捉心脏的每一次跳动,把心脏的秘密,藏不住地一一揭开。
门诊里,我们经常遇到病人问:“医生,我心慌,是不是心脏有问题?要不要做个心脏彩超?”这个问题不止一次被问起,甚至有些人连心电图和彩超都傻傻分不清。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心脏彩超到底能查出哪些问题?它是不是万能?是不是所有心脏病都能查出来?还有,那6种彩超能发现的“隐患”,你知道几个?
心脏彩超,全称叫“经胸心脏超声”,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脏影像学检查之一。相比CT和核磁,它便捷、无创、无辐射,还能动态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堪称心脏病诊断的“基本款”。
但别看它“基础”,能看清的东西可不少。最常见的第一种异常就是瓣膜病变。心脏有四个瓣膜,就像水库的闸门,开合有序,心脏才能顺利“打水”。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会导致血液倒流或流通受阻。
比如二尖瓣关闭不全,彩超可以看到血液从左心室反流到左心房的“彩色喷射图”,一目了然。严重时,它会导致心慌、气促,甚至心衰。
第二种,心室肥厚或扩大。高血压病人最容易出现左心室肥厚,这是心脏对抗高压的“应激性”反应。长期下来,心室壁变厚但弹性减弱,心脏泵血效率下降。彩超可以精准测量心室壁厚度和腔室大小,提示心脏是否已经“负重过度”。
第三种异常是先天性心脏病。虽然听起来像是“孩子们的病”,但很多成人先心病其实是“漏网之鱼”,从小没查出来。彩超可以发现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常见类型,有些甚至还能实时看到血液从一侧心房“漏”到另一侧的过程。
第四种是心功能异常。医生经常说的“射血分数(EF值)”,就是通过彩超测出来的。这个指标反映心脏每次收缩时能把多少血泵出去。EF值低于50%,往往意味着心功能减退,可能是心衰的信号。
第五种,是心包积液。心脏外面包着一层“保护膜”,叫心包。如果心包和心脏之间积了液体,会压迫心脏跳动,严重时甚至导致“心脏压塞”。彩超能清楚地看到积液的厚度和分布,对是否需要抽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第六种,则是心脏肿瘤和血栓。虽然比较少见,但心脏里也可能长出“东西”。比如最常见的左心房黏液瘤,在彩超下可以看到一个“飘来飘去”的肿块。还有心房内血栓,多见于房颤病人,也能通过超声实时监测。
你可能会问:那心电图不是也能查心脏问题吗?是的,但心电图更像是“电信号记录仪”,它只能看心律和节律异常,比如房颤、早搏。而彩超能看的是心脏的结构和机械功能,两者互补,不可替代。
当然,彩超也有盲区。比如冠心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彩超难以直接观察到血管狭窄。虽然心肌供血不足后,心脏运动可能变差,但在早期,彩超可能查不出来。
这时候,冠脉CTA或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才是更合适的检查工具。所以说,彩超不是万能钥匙,但它是打开诊断大门的一把基础锁。再比如,有些微小的心房纤维化、节律异常,只有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才能捕捉;而彩超则更擅长看“器质性病变”,比如瓣膜、心肌、心腔的变化。
也有病人问:“我去年做过彩超,今年还要再做吗?”这取决于你有没有心脏基础病。如果有,比如高血压、瓣膜病、心衰,那么一年复查一次彩超,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就像体检时的“心脏快照”,能帮你监测病情的进展。
还有人担心彩超辐射。放心,它用的是超声波,不是X光,没有辐射,孕妇也可以做。只是要注意,由于检查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和设备质量,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的结果可能会略有差异。
总的来说,心脏彩超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发现很多“沉默”的心脏问题。尤其是那6种常见病变,几乎都能一网打尽。它不是万能的,但在日常临床中,是医生判断病情的得力助手。
所以,别等到心脏“喊疼”了才去检查。很多心脏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等有感觉了,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彩超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提前看到心脏的真实状态。心脏的秘密,不是藏得深,而是你有没有去看。
资料来源:
①.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21,30(6):481-486.
②.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心力衰竭诊治指南2022》[S].中国医学科学院出版社,2022.
来源:富足原野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