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东来和他的胖东来的成功引来了世人的瞩目,尤其是那些商超的同业商人们,纷纷花重金请于东来培训他们的商超经营。于东来培训的商超和企业不下数百家,这些被培训的企业和商超并没有一家能成为第二个胖东来。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既然胖东来是一种商业模式,为啥就复制不来呢
文章导读:
于东来和他的胖东来的成功引来了世人的瞩目,尤其是那些商超的同业商人们,纷纷花重金请于东来培训他们的商超经营。于东来培训的商超和企业不下数百家,这些被培训的企业和商超并没有一家能成为第二个胖东来。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既然胖东来是一种商业模式,为啥就复制不来呢?于东来教你分钱,而你想的是敛财,各行其是,能成功才怪。
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各怀鬼胎”
邀请于东来培训自己商超的老板花钱培训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不弄明白这个问题,就无法理解商超经营者花了钱却成不了胖东来的原因。如果我们不明白于东来去培训其他商超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就不会明白他为什么培训了几百家企业最后却是白费唇舌。
被培训的商超经营者之所以找于东来培训自己的商超,其目的是想把生意做得更好,说穿了就俩字“赚钱”,而且是要赚更多的钱。作为被培训的企业花那么多钱,目的是希望自己的商超也能像胖东来那样每天人满为患,也能像胖东来那样每天货架上的商品都不够卖。
那么于东来花时间精力去培训那些企业的目的是教会别人怎么把顾客口袋里的钱装到老板自己兜里吗?当然不是了,于东来与其说是去给人家企业培训管理经营之道,毋宁说于东来是出来传教的。他的目的是传播爱,是让被培训的企业能够懂得怎样去爱员工、爱顾客、爱生活、爱健康、爱社会。直白点说,于东来是去教会其他企业怎么样去付出、去爱别人。
搞清楚了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两者时间的初衷和目的,你会发现被培训者花钱接受培训的目的是爱自己,是想方设法学胖东来的经营方法来实现让更多人的钱装到被培训者老板的兜里。而于东来是去教那些老板怎么样把自己兜里的钱分给员工,把爱分给员工和顾客以及社会。于东来教你赠与,而你想学的是攫取,这不是与虎谋皮么,这不是驴唇不对马嘴么。这样的培训与被培训,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双方都是失败者。所以于东来后来宣布,不再帮助别的企业培训和调改。
被培训者不懂胖东来的成功原因吗?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那些在商海浮沉的企业大佬哪个不是粘上毛比猴精,如果说他们看不懂胖东来为啥如此成功那也只能是极个别人。实际上,这些商业大佬们对胖东来的成功之道门清。既然清楚胖东来的成功之道,那为什么又愿意花钱请于东来培训自己的企业呢?这我们就不得不掰扯一下“术与道”之间的云泥之别了!
对于于东来来说,他早就脱离了商业技巧这样的商业低级逻辑了。什么是术,术就是技巧,就是一套方法,术是方法论的具体实现。这么跟你说吧,想尽一切办法把梳子卖给和尚,这叫术。术是不管你是讲道理还是讲歪理还是可坑蒙拐骗,只要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即可。
举个例子,战国时期秦国的张仪,他为了达成让楚国和齐国解盟的目的,于是就欺骗楚怀王,说楚国跟齐国撕毁盟约,秦国就把商於六百里土地送给楚国。楚怀王见利忘义,于是就答应了张仪,派人通知齐国毁约断盟。做完这些,楚怀王就去找秦国要商於600里土地。张仪俩眼珠子一瞪说,谁跟你说要给你商於600里土地,我记得我只打赢给你6里土地。如果楚国要这6里土地,现在就可以去交割。这就是术,这就是欺诈的方式达成了目的。
所以,对于被培训的企业想要的不是学习于东来怎么分钱给员工,学习的不是怎么对顾客像对待自己亲爹娘那般热情周到,而是要学习胖东来怎么赚钱,怎么能像胖东来那样让顾客对他们的商超情有独钟。所以,马云在了解了胖东来之后说阿里巴巴学不了胖东来。因为马云深知如果阿里巴巴的员工像胖东来那样,工作7个小时6个小时就下班,一年两个月带薪假期出去旅游,上班没有顾客需要你服务的时候还可以刷视频玩手机,这在阿里巴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很多项目不加班都无法按期完成,如此宽松的所谓的爱,根本无法保证阿里巴巴项目的正常推进。
一个是去学习赚钱的术的,是想学习怎么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兜里;另一个是去告诉你怎么分钱,怎么把自己的钱无偿的分给别人,把爱分给每一个员工和顾客。这种培训和被培训的结果可想而知,必然是两败俱挫。
于东来不是在做商业,他不是用做商业的心态和模式做胖东来。于东来走的是道,大道至简,唯有人心换人心、大爱换真情。于东来在道的高纬度上,被培训的人求的是低纬度的术,两者之间完全不是双向奔赴,是各自奔向各自的目标,能成功才怪。
胖东来为何不可复制?
为何胖东来无法复制?这不仅仅是因为学习胖东来的人和企业在战略高度上术与道的差别,最重要的是你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远离于东来的道千万里之遥,自然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胖东来的理念是花钱,其他商业的目的是赚钱;胖东来的做法是施爱于人,博爱大众,其他商业和企业的目的是索爱,是商人赚钱天经地义。这两者之间的云泥之别,就觉得了其他商业和企业不要学习胖东来,因为你出发点不是付出和赠与,目的不是博爱大众,你学也学不来,学了也白学,白白浪费学费。
从现实的角度和可操作的角度来说,胖东来用于把控商品质量的成本比同行业高太多了。其他企业只需要供应商出具所谓的权威质量报告和对应的安全手续,也就是说即便商品质量出了问题也是供应商负责。而胖东来则是自己把控每一批商品的质量,并且庞东来对大多数商品的质量标准高于国家标准。这就意味着胖东来质监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是巨大的,工作是异常繁重的。
一些商家出售的商品出了问题,找对应的供应商负责。胖东来卖出去的商品出了问题,胖东来第一个自己承担。以胖东来新乡店的凉皮事件为例,入驻胖东来的擀面皮商家属于第三方商家,不是胖东来自营。胖东来认为是自己监督管理不善导致,所以赔了食客800多万,全部是胖东来自己的钱。绝大多数人唯对不良责任唯恐避之不及,胖东来却第一时间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这样的胖东来,怎么可能让人民不爱。
所以胖东来在质量把控、服务等环节上投入巨大,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来支付庞大的成本开支。这种支出在一线城市根本就活不下来,因为一线城市的竞争对手太多,你半年一直亏,你就亏不下去了。因为说出大天来,胖东来也只是一家商超,并非不可替代。就好比全国其他省都没有胖东来,你就不过日子了?所以你身边就有一家商超,你不可能天天开车几十公里上百公里跑去胖东来消费。
反过来,也只有胖东来每天供不应求的商品出售、货架空空,才能支付得起庞大的开支,并且还能盈利。一线城市的商超,有哪一家能天天主要商品货架空空?你能在网上经常刷到顾客到胖东来后抱怨买不到东西,排队进不去人家就关店打烊了。你在其他城市能看到自己身边的商超开门一小时黄金、茶叶被抢光么?所以,其他商超,尤其是大城市、一线城市,你们也不要学胖东来,学也学不来,学了也没用。就像马云和王健林那样目光如炬,直接就看懂了自己的企业学不来胖东来。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
就像《亮剑》中李云龙说的那样,一支部队的性格跟它的首任首长有直接关系,首长什么性格,他的部队就什么性格。同样的道理,于东来的性格就是胖东来的性格,反过来胖东来的性格就是于东来的性格。
泛而化之,大而言之,其他企业和商超有他们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他们自己的性格。这些性格和优势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也用实践证明了他的性格和企业适合当地的环境。没有什么是最好的,适应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是我不提倡其他企业学习胖东来的根本原因,就像你成不了钱学森一样,你就是废寝忘食学,你也学不成钱学森。
你的认识、你所处的环境、你对人性和钱的通透程度、你对爱的理解、以及泯灭自私成就大爱的修行程度,这一切都决定了你学不来。你不姓于,你也不叫于东来,所以你就没必要强迫自己做自己成为不了的于东来。就像于东来在他的员工面前说“尻恁娘”员工会哄堂大笑,你在你的员工面前说一句“尻恁娘”你的员工会不会暗中问候你八辈祖宗一样。同样的话,同样的商业技巧、同样的商业逻辑和对待员工的方式,因为你不是于东来,所以你的员工和商业也不是于东来的员工和胖东来。
说得再直白点,同样的一句话,某高官说“同志们辛苦了”下面掌声雷动。你说一句“同志们辛苦了”,别人可能直接给你个白眼。所以,有些东西你学会又怎样,更何况你出发点都不对,又怎么能真正学会呢。
结束语: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不是批评其他企业和接受胖东来培训的企业,更不是嘲笑它们。正如教育家们说的那样,你没必要强迫自己成为那个自己成为不了的人,做好自己就行;正如任正非所说的那样,我不需要成为完人,我只需要把我自己的这块长板做得更长,去找别的长板跟他们拼在一块就能成为一个高木桶。每一个企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没必要看到和尚成功你就想削发为僧,没要看到道士成功你就想上武当山,做好自己、把自己最好的价值发挥出来即可。硬去学自己做不来的事,最后搞得四不像,反倒不美。
来源:志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