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的孩子能不能复学成功,关键是看内驱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2 17:20 1

摘要:让他写作业,能拖到最后一秒绝不提前动笔,姿势换了八百种,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磨磨蹭蹭。

孩子真是越大越难养。

我儿子这都上高中了,学起习来还是一点自觉性都没有。

让他写作业,能拖到最后一秒绝不提前动笔,姿势换了八百种,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磨磨蹭蹭。

直到我发火开始吼他,才肯坐下来写作业。可写不了多久,又开始抓耳挠腮,不是发呆走神,就是说不会做。

遇到稍微难点的题,脑子都懒得动,要么直接跳过,要么就喊:“妈,给我手机!我查查这道题,这题我不会!”

气得人两眼直冒火。

我实在想不明白,这都是上高中的人了,怎么还不知道用心呢?好像考大学跟他无关似的,必须让家长推着他才肯动一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1

高二,儿子彻底摆烂了,三天两头请假,学校说不去就不去。

我恨铁不成钢地骂他:

“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就你这个熊样,将来怎么养活自己?去要饭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看谁谁家孩子,因为从小学习好,现在过得多好啊!”

“你都高二了,还不抓点紧!我倒要看看你上了高三找谁哭去!”

我嘴皮子都要磨破了,可一点也不管用。

反倒我越管,儿子越叛逆。

要么跟我们冷战对抗,要么就索性破罐子破摔,左耳进右耳出,完全不走心,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几次下来,家庭矛盾不断升级,儿子学习却原地踏步,最后还因为情绪不好,开学还没2个月就彻底不去了。

既然硬的听不进去,那我就软着来,好声好气地劝他:

“乖儿子,你才17岁啊,不去上学以后能有什么出路?”

他竟然给我来了句:

“送外卖能挣钱,上学不光累,还要花钱,我拿着这些钱去玩不好吗?”

“你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我对着丈夫哭诉时手指都在发抖,“他是不是要把我气死才甘心?”

我这边哭得腿都发软,儿子却戴上耳机,玩起了游戏,一脸无所谓。

丈夫反而来劝我:

“要不咱们就依他一次?反正现在也读不进去书,让他去送几天外卖体验体验社会的毒打……”

我一想也有道理,说不定他打过工以后能明白生活的不易,以后就能安心学习了。

于是我松了口,答应儿子去送外卖。

孩子认知出现偏差,觉得学习无用

我以为儿子肯定坚持不了一个星期,最后喊苦喊累闹着回家。

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最后等来的却是他彻底放弃学业的消息。

“我不去上学了,反正我不是上学的料,送外卖一个月挣几百块钱不让自己饿死就行。”

听到他这么说,气得我一口气差点没上来,手里的茶杯一个没端稳摔在地上:

“你疯了吧?你念书是给我念的吗?那不是给你自己学的吗?”

“都这么大的人了,能不能为自己的将来考虑考虑,你难道要送一辈子外卖吗?能不能懂点事!”

这次不论我发多大火,儿子铁了心不去学校。

看着邻居家的孩子上学的上学,高考的高考,再看看我家的这个,天天不是送外卖,就是在外面打台球、泡网吧,没个正形。

我心里像有一百只蚂蚁在爬,焦虑又着急。

再这么浑浑噩噩下去,儿子肯定是考不上大学的。

这么小的年纪,他能干点啥?现在这个社会,一些低门槛的工作甚至都要高中学历!

他要是高中都上不完,那就是初中学历!这能找到什么像样的工作?

我都不敢想他以后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

我越想越焦虑,晚上躺床上根本睡不着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2

我约了当心理老师的远房表哥吃饭,想让他帮帮我家。

表哥让我回忆最近半年的事。

我才惊觉,自从升入重点班,儿子书包里就总塞着止疼药。

有次他班主任打电话说,孩子在月考时突然跑到洗手间吐了,我一直以为他是吃坏了肚子了,所以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表哥听完我的诉说,接着说:

“咱家孩子可能不是懒,而是内驱力太低了。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这个问题,学习动机低,对学习没有热情。

一旦没有外界督促,就完全丧失学习动力,这种情况的本质其实就是内驱力的缺失。

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当年不一样了。他们这代人看着手机长大,见识多压力也大。

初中普通班的前三名,进了高中重点班直接垫底,这种落差放到谁身上都是一个打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想想也是。

本身高中的课程就已经很难了,孩子一边应付着功课,一边还要满足家长的期待,适应紧张的节奏。

无处喘息的学习环境压得孩子心里充满了焦虑。

这时候再遇上成绩带来的落差,孩子学习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影响,变得厌学逃避,通过不上学、打游戏来寻求安慰放松。

想要孩子重新回到学校,提高他的成绩,家长要做的,是帮孩子找回热情和动力。

只有内驱力提升了,学业困境才能迎刃而解。

经过半个月的观察和反思,我和老公决定这样改变,虽然简单但效果很好。

03

一、把质问换成倾听

1. 日常渗透,自然开场

每天晚饭后给孩子切盘水果,敲门时不说“来谈谈”,而是找生活化的借口

“今天超市火龙果特价”“阳台茉莉开花了,要不要剪几枝放你屋里?”

进房间后不急着坐床边,先整理衣柜、浇花或收脏衣服,用肢体语言传递“我只是顺便来看看”

2. 说琐事,引共鸣

自言自语式分享生活小事,语气轻松,像朋友聊天。

若孩子不回应也不恼火,坚持每天说5分钟,逐渐让他习惯这种无压力的交流节奏。

3. 捕捉关键词,递话茬

用【3-2-1沟通法则】跟孩子说话:3句倾听→2句共情→1句提问

当孩子抱怨时先回应感受:“遇到××事确实容易心情不好”,而不是趁机说教“现在知道上学好了吧”。

当孩子偶尔回应“我也遇到过这种事”,立刻放下手中衣物,眼神注视但不过度靠近:“你是怎么处理的呀?”

把“你应该”换成“你觉得”,例如对孩子这样说:“你觉得这事怎么处理更好?”

孩子妈妈说自己陪孩子的时间很少

我知道怎么做后,每天吃完晚饭,我都会切盘苹果敲儿子房门:“我来取脏衣服,顺便给你送点水果。”

刚开始,他一直戴着耳机不搭理,我就自顾自地唠叨:“今天菜场鱼贩子多找了我五块钱,我又给送回去了。”

有时候,他也会摘下耳机插句话。

有天说起快递员摔坏包裹,他突然接道:“我有个同事因为差评昨天发工资的时候扣了五百。”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分享打工见闻。

我发现,当我看懂他行为背后的情绪,向他表达出我的理解,而不是要求时。

儿子的话多了,脸上也有了笑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二、重新建立家庭中的联系和互动,让家变得有温度

1. 每周固定安排全家参与的家务或手工活动

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故意示弱,让孩子帮忙,孩子每帮一次忙就相当于重建了孩子的价值感。

当孩子逐渐获得“我能行”的成就感后,会慢慢第迁移到学习上来。

2. 通过活动,创造更多轻松相处的机会

吃完饭后,可以“强制”散步15分钟,三人比赛找小区里最圆的石头、最奇怪的云朵。

我们家开始实施这个计划,我们决定,每周五发动全家包饺子。

老公负责剁馅,我揉面,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儿子一直在旁边站着玩手机,不愿意帮忙。

有次我故意示弱:

“这面太硬了,我擀不动,这可怎么办?”

他看不下去过来帮忙,还在我们面前露了一手从网上学的柳叶饺包法。

现在每到周五傍晚,他都会自觉收拾餐桌,吆喝我和他爸一起来包饺子。

那天,我听见玄关传来翻找声。

我眯眼从门缝望出去,看见他正把外卖工作证往抽屉深处塞,从衣架上拿下了校套在了身上。

我假装不在意地走到客厅,没表现出特别惊喜的样子,生怕给他带来压力。

我们俩很默契地都没说话,他一边往嘴里塞包子,一边嘟囔:“要迟到了。我先上学去了。”

看着儿子眼睛里有了光,我知道,他的内驱力回来了。

孩子复学成功,感谢爸爸妈妈

三、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儿子复学后,我们没有给他上压力,而是按表哥教的,给孩子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把他上学的这个动作给保持住。

1. 环境改造

将客厅一角设为开放学习区,保留零食筐和靠垫,不要过于强调学习时的仪式感,怕给孩子带来压力。

在显眼处摆放孩子擅长的学习物品,比如航模、绘画本。

2. 生活化学习

请孩子帮忙解决实际问题,例:手机话费套餐怎么选划算?

3. 正向激励

发现孩子主动学习时,不过度夸奖,只是很平常的在他面前放杯牛奶说:“喝点牛奶再弄”。

把进步可视化:在日历标记每天专注时长,满一周换电影票。

四、复学后的关键:要调整目标阶梯,实行小步子策略

表哥见过太多家庭在复学初期功亏一篑——

有孩子因为月考没及格又缩回被窝,有学生听见同学议论就再也不肯进教室。

他告诉我,孩子复学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和家长都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期待值。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表哥教我这样做:

1. 阶梯式课表调整

第一周:每天只上半天课,重点听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放学后直接接回家。

准备个透明文件袋,提前装好当天要用的课本和作业纸(避免忘带文具触发焦虑)。

第二周:增加两节副科(选孩子相对擅长的科目,如地理或信息技术)。

提前和老师打好招呼:“孩子可能需要去走廊透透气,麻烦您看到他从后门出去时别过问。”

2. 调整压力

与老师协商分级写作业,比如第1周做作业可以只做基础题,第2周、第3周可以做进阶题,第4周做提高题。

考试前,对孩子说“尽力就好,考完带你去吃火锅”,减轻孩子的压力

3. 需要注意什么?

每项调整需坚持21天以上,不要频繁变动。

允许孩子出现反复,如果孩子某天拒绝参加任何活动时,我们家长不必强求。

夫妻教育态度保持一致,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私下协商分歧。

每月召开家庭会议复盘调整。

我和班主任沟通后,同意儿子暂时在普通班跟读。

第一次月考他物理考了62分,他爸指着错题说:“这道电路图题思路是对的,要不要搭个电路找找思路?”

他愣了下,转身从床底拖出落灰的工具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三个月后的周末清晨,我被厨房响动惊醒。

蹑手蹑脚走近,看见儿子系着我的围裙在煎鸡蛋,听到声音后他转头对我笑:

“妈,尝尝我新学的溏心煎蛋吗?”

我忍着鼻酸咬了口半熟的鸡蛋,突然想起表哥的话:

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只小鹰,用唠叨和催促当鞭子,孩子不会越飞越高,反而越抽越慢,最后索性停在原地不肯挪步。

我想给所有焦虑中的父母说:

试着少一些指责抱怨,多一些观察等待;少一些说教命令,多一些倾听共情;少一些负面标签,多一些具体肯定。

把属于孩子的成长空间和节奏还给他,用爱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来源:自媒体育儿干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