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桃花潭旅游,是我多年的夙愿。初春时节,几位好友听说我要去桃花潭,竟然不约而同地建议我一定要在南阳古镇住上一宿,说桃花潭氤氲的晨雾值得欣赏。我想住一宿是必须的,而且还要在“万家酒店”小醉一回,以效太白遗风。上网搜索后,在桃花潭景区内寻得一家颇具诗情画意的民宿-
潮新闻客户端 许伟平
到桃花潭旅游,是我多年的夙愿。初春时节,几位好友听说我要去桃花潭,竟然不约而同地建议我一定要在南阳古镇住上一宿,说桃花潭氤氲的晨雾值得欣赏。我想住一宿是必须的,而且还要在“万家酒店”小醉一回,以效太白遗风。上网搜索后,在桃花潭景区内寻得一家颇具诗情画意的民宿---“桃源诗宿”,在与店老板再三确认当地桃花盛开的大致时间后,即刻动身前往目的地。
从歙县下高速,我们在寻访汪华故里,参观许村古村落后,便驾车前往桃花潭。皖南的春天,美不胜收。我们在金黄的油菜花海中穿梭不到一个时辰,便来到了青弋江畔的桃花潭景区。穿过一片桃林,落英缤纷处,桃源诗宿赫然在目。
店老板已等候在门口,见有浙江牌照的车子进入停车场,便快步迎了上来。老板姓方,单名一个军字,今年刚好不惑之年。他中等结实的身材,浅古铜的肤色,加上利索的动作,处处透着稳重精干。而脑后一束乌亮的辫子,又分明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时尚的文艺青年。原来方军17岁就跟着姐姐到杭州闯荡,在杭州满觉陇经营过一家“清蝉”民宿。近年来见家乡旅游业红火,遂返乡开了这家民宿。民宿开张虽然只有一年,但生意红火,南来北往的客人络绎不绝。因为我们来自杭州,方老板特别热情,在帮我们安排好二楼的房间后,就详细地向我们介绍起桃花潭的景点。有这样一位小“老乡”帮助,我们的旅游甭提有多轻松。
位于老街的桃源诗宿。
桃源诗宿位于南阳古镇老街入口,店面临街,店后直通生机勃勃的田野。我们沿着老街步行不到500米,便来到了东岸古渡口的大门。说是大门,其实是一座楼房的门洞。这座始建于明代的三间二层小楼,底层中间是通道,直通古渡口,左右两间偏房为上下楼道。楼上是“踏歌岸阁”,站在楼上窗口向西眺望,青弋江上舟楫往来、万村老街的粉墙黛瓦尽收眼底。小楼右边是踏歌岸阁小广场,左边为“汪伦别业居”。所谓别业是指古代达官贵人或有钱人在风景秀丽,远离城市的产业,相当于今人在海南置办的度假房产。
汪伦别业居。
汪伦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第五代孙,唐开元年间进士,曾任泾县令。因桃花潭景色迷人,汪伦卸任县令后便在此地修建了一幢别墅,号称“别业居”。当年的别业居不仅建筑豪华,而且环境十分优雅。汪伦常常与当地的文人墨客在此饮酒吟诗。有一次汪伦酒酣之际突发奇想:要是能邀请李白到此与大家一起饮酒吟诗,那是何等的快乐!于是趁着醉意向李白写信发出了邀请。
这个故事袁枚在《随园诗话》是这样记载的:“唐时汪伦者,泾州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李白被汪伦“骗”到桃花潭后,不仅不忤,而且十分喜欢这里的环境。据有关史料记载,李白在汪伦别业前后居住长达半年之久,常常与汪伦及当地文人墨客在此饮酒吟诗。李白《过汪氏别业》诗云:“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可见当年主客把酒临风,是何等快意!而“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的诗句,又知别业居当年是何等豪华。据说当年李白与汪伦告别时,汪伦送李白桃花潭酒十坛,骏马八匹,官锦十段,并专门组织当地村民踏歌相送。此种情意使李白十分感动,为此,他写下了《赠汪伦》:“李白乘舟欲将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眼前的别业居虽然已不见池台亭馆踪迹,但漫步在尺尺小道上,仍能隐隐感觉到当年他们在此饮酒吟诗的氛围。
踏歌广场。
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下汪伦的身份。曾有学者把汪伦认定为村夫,追踪溯源,最早提出此观点的是宋朝杨齐贤,他在《李太白文集》中写道:“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酿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此后,明朝的朱谏《李诗选注》,清朝的王琦《李太白诗集注》也持这一观点,使汪伦普通村民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实只要我们稍加思考,就能知道汪伦并非普通村民。他能建别业,陪着李白游玩山水,饮酒赋诗,临别时还送酒送马赠官锦,各种做派非豪士不能为。再说,李白是何等豪迈自信之人,非同道之人,非诗酒相当,也不可能长久同桌共饮。
夕阳西斜,西岸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和波光麟麟的青弋江,披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到西岸最后一班渡轮是五点钟,我们赶紧登上渡轮。江面不宽,江风有情。徐徐吹来的凉风,使人心旷神怡。
船靠西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有“桃潭西岸”四个遒劲大字的门楼。当我仰望门楼拾级而上时,一种古朴且又如“朝圣”般的感觉油然而生。是的,这里是通往桃花潭的必经之路,历史上有多少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为瞻仰桃花潭真容,不远万里来此朝拜。这里有始建于唐朝“以义为重”的义门。万氏家族无论红白喜事,都得从这里经过。各地官员无论骑马坐轿,到此都得下马下轿步行。这里的万家酒店更是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到此豪饮放纵……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参观了义门、汪伦祠、怀仙阁,观看了桃花潭等景色后,急怱怱地往老街赶。听说这几天游客特别多,万家酒店的座位肯定紧俏,我们得赶快去占领位子。
桃潭西岸门楼。
通往万家酒店的老街十分热闹,二边的店铺基本都在销售当地的土特产,许多店铺门口还放着精制的竹篮和各种小摆设。我们前面三位操着上海口音的大妈,每人胳膊上挎着一只新买的竹篮,竹篮中的包包微微露头,这场景既朴素又时髦,引得路人哈哈大笑。沿着老街七转八拐,前面出现了黑压压排队拍照的人群,估计又是一个网红打卡点。可当我们走近一看,心也凉了半截,原来是万家酒店遗址。虽然酒旗还在,但万家酒店早已成为历史。
“哪能回事体?介好块牌子,生意勿做啦?”这是上海游客在发牢骚。
“安徽人没有浙江人精明,好好的牌子不用,这经济怎么搞得上去?”这是带着京腔的游客在评论。
“老弟,店黄了,咱上哪儿嘎达整去?”这是操着东北腔的两个年青人在对话。我想他们也和我一样,原本打算在此一醉方休。现在遇到这突发情况,一时不知所措。
万家酒店遗址。
入乡随俗排队拍照留影后,我们进得万家酒店遗址。迎面而来的是琳琅满目的“桃花潭酒”,从散打到盒装的,品种不下十来种。店老板知道大家吃不上这里的饭菜很失落,便在每坛酒前摆放着小酒杯,热情地招呼大家免费品尝。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店家的促销手段,但还是拿起酒杯。我和那两个东北小伙一样,饮了满满的一小杯。说实话,此酒五谷酿成,口感极佳。我想既然不能在此小酌小醉,那就买上两瓶带回杭州去,择日与好友在西湖边品尝,也不失为弥补此时遗憾的好方法。于是拎着两瓶上等的“桃花潭酒”,回到了东岸老街。在青弋江边找了家饭店,点了当地的特色菜,一边欣赏江景,一边自斟自饮起来,直到月亮升起,才踩着醉步回到桃源诗宿。
下午走得有点匆忙,来不及观察二楼窗外的景色。现在随着阳台门打开,月光下一片青砖黛瓦的古建筑映入眼帘。高昂的马头墙和古老的台门,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他遥远的过去和曾经的辉煌。而老街上南腔北调的杂闹声音,正渲泄着游客的兴奋之情。今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既然没有睡意,那就不如找方老板聊聊古镇的前世今生。
桃源诗宿由两幢别墅组成,我们在“清蝉”别墅的大厅里一面品着黄山毛峰,一面听着方老板讲古镇的过去。清蝉别墅的落地窗外,是一个由碎石断砖破瓦垒成的菜园,围墙上爬满了各种藤蔓。紧临菜园则是人来人往的老街。在这样的环境中听故事,很有怀旧感,别说有多惬意。
桃源诗宿夜景。
原来桃花潭景区除了桃花潭、汪伦别业、踏歌岸阁、怀仙阁、万家酒店遗址等景点外,还有中华第一祠、文昌阁、龙舟广场等景点。
中华第一祠又称翟氏宗祠,位于翟村东北。宗祠规模宏大,雕琢精美,坐南朝北五楹三进,建筑面积达6700平方米。据介绍,明万历年间,江南镇抚大将军翟国儒赴云南边疆平叛为国捐躯,祠堂被御赐“忠孝堂”。此后历代帝王将相加以赐封,至今祠堂藏有所赐名匾108块。据记载,翟氏宗族好学上进,明清两代共有十五人荣登进士,举人上百,秀才上千,是标准的读书世家。
中华第一祠
而龙舟广场又另有故事。相传,元末陈友谅在鄱阳湖被朱元璋打败后,其手下将领张定边带着遗侄张佑保逃避至泾县桃花潭。为安全起见,张定边将张佑保过继给一户翟姓人家,并为其改名为翟敬六。此后张定边便以翟姓名义招兵买马,用龙舟赛的形式训练水兵,期盼有朝一日东山再起。据说,明朝时这一带龙舟训练四季不断,龙舟赛的号子也与群不同:“上练场,上练场,哈哈咳!”声音雄壮有力,气势不凡。
龙舟广场。
故事越来越精彩,也吸引了别墅内的北京上海游客。但大家毕竟游玩了一天,都有些疲劳,再说明早我们还要去欣赏桃花潭的晨雾,所以,我提议大家早点休息。
据说,到了桃花潭不看桃花潭的晨雾,会留下终身遗憾。所以,鸡叫五更,我便怱忙起床洗漱,急怱怱地来到东岸的踏歌广场。
晨曦初露,远处的桃花潭已呈现出一幅梦幻般的水墨画。潭面静谧如镜,轻纱般的晨雾从东岸慢慢卷向西岸,使得对岸的亭台楼阁、古村风貌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时近时远。而远方的山峦,在云雾缠绕中,氤氲朦胧,这般景致,真的比丹青更灵动,比诗篇更具深情。
晨雾中的桃花潭。
而当太阳即将露出地平线时,眼前的景色又是另一番光景。桔红色的霞光慢慢地洒在西岸的亭台楼阁、古朴村落和江雾上,远远望去,宛如一幅淡雅精致的油画。此刻,桃花潭的雾更浓了,站在踏歌广场,虽然看不清西岸的景色,但两岸村民在潭边洗菜浣衣的声音,已开始遥相呼应。忽然一阵轻风吹来,在江中拨开了雾幔,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汪伦率村民踏歌相送李白的情形。又似有龙舟破雾而来。
桃花潭真的太美啦!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