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到老了,总会想起童年往事——爱玩什么?爱吃什么?那些简单却充满快乐的游戏,那些亲手制作的玩具,那些和小伙伴们疯跑的午后……60后、70后和80后的人,如今都已步入中年或老年,但童年的记忆却依然鲜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玩具,却承载着同样纯真的快乐。今天,就让我
60后小时玩什么?70后小时玩什么?80后小时又玩什么?都还记得吗?
导语:人到老了,总会想起童年往事——爱玩什么?爱吃什么?那些简单却充满快乐的游戏,那些亲手制作的玩具,那些和小伙伴们疯跑的午后……60后、70后和80后的人,如今都已步入中年或老年,但童年的记忆却依然鲜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玩具,却承载着同样纯真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看看这三个年代的孩子们,当年都在玩些什么?
60后的童年:物资匮乏,却乐趣无穷
60后的童年,正值国家经济刚刚起步,物质条件并不富裕,但孩子们的快乐却丝毫不减。他们的玩具大多是自己动手做的,或是从大自然中“借”来的。
1. 自制玩具,动手能力超强
- 弹弓:一根树杈、两条橡皮筋、一块皮子,就能做成一把弹弓,打鸟、射果子,是男孩子们的“武器”。
- 滚铁环:一个铁圈加一根铁钩,推着跑,比谁滚得远、滚得稳。
- 陀螺:木头削成的陀螺,用鞭子抽打,看谁的转得最久。
- 纸手枪:用旧报纸折成的手枪,孩子们分成“解放军”和“特务”,玩打仗游戏。
2. 大自然就是游乐场
- 爬树掏鸟窝:孩子们像猴子一样灵活,爬上高高的树梢,掏鸟蛋、抓知了。
- 下河摸鱼: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光着脚丫下河,摸鱼、抓泥鳅,甚至还能捞到小螃蟹。
- 打雪仗、堆雪人:北方的冬天,孩子们在雪地里疯跑,雪球飞来飞去,笑声传遍整个村庄。
3. 集体游戏,热闹非凡
- 跳房子:用粉笔或树枝在地上画格子,单脚跳、双脚跳,看谁先到终点。
- 丢沙包:用碎布缝制的小沙包,可以丢着玩,也可以当“子弹”玩躲避游戏。
- 捉迷藏:天黑后,孩子们还在外面疯跑,躲草垛、钻柴房,玩到大人喊吃饭才回家。
60后的童年关键词: 纯手工、大自然、集体游戏
70后的童年:过渡年代,新旧交融
70后的童年,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生活条件比60后稍好一些,但仍然朴素。他们的玩具开始有了“工业化”的影子,但自制玩具仍然占主流。
1. 玩具开始“现代化”
- 铁皮青蛙:上发条后蹦蹦跳跳的绿色青蛙,是那个年代的“高科技”玩具。
- 玻璃弹珠:花花绿绿的弹珠,孩子们趴在地上“打弹子”,赢走对方的珠子是最得意的事。
- 小人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小人书,传阅率极高,一本能看几十遍。
2. 经典游戏升级版
- 跳皮筋:女孩们的最爱,边跳边唱:“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
- 拍画片:印着各种图案的小纸片,用手拍翻过来就算赢,男孩们口袋里总装着一叠。
- 斗鸡:单脚站立,用膝盖互相撞击,看谁先倒下,是课间最激烈的“战斗”。
3. 电视开始走进生活
- 露天电影:村里放电影时,孩子们早早搬着小板凳占位置,《少林寺》《地道战》百看不厌。
- 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让无数孩子着迷,电视虽然还是黑白的,但丝毫不影响热情。
70后的童年关键词: 半手工半工业、电视启蒙、竞技游戏
80后的童年:物质丰富,快乐升级
80后的童年,正值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玩具种类更加丰富,电子游戏开始进入生活,但户外活动仍然占据主流。
1. 玩具的“黄金时代”
- 变形金刚:男孩们的最爱,“汽车人,变形!”的口号响彻整个童年。
- 四驱车:《四驱兄弟》热播后,每个男孩都梦想拥有一辆“旋风冲锋”。
- 芭比娃娃:女孩们给娃娃换衣服、梳头发,一玩就是一下午。
2. 电子游戏崛起
- 小霸王学习机:说是学习,其实都在玩《超级玛丽》《魂斗罗》《坦克大战》。
- 街机游戏:放学后溜进游戏厅,玩《拳皇》《街头霸王》,被家长揪着耳朵拽回家。
- 掌上游戏机:俄罗斯方块、贪吃蛇,小小的屏幕却能让人沉迷一整天。
3. 户外游戏依然火爆
- 踢毽子:鸡毛毽子上下翻飞,女孩们比谁踢得最多。
- 跳大绳:两人甩绳,一群人轮流跳,欢声笑语不断。
- 捉萤火虫:夏夜的田野里,萤火虫像星星一样闪烁,孩子们用玻璃瓶装起来当“小灯笼”。
80后的童年关键词: 电子游戏萌芽、动漫影响、玩具多样化
结语:不同的玩具,同样的快乐
60后的玩具是自己做的,70后的玩具是半买半做的,80后的玩具是商场买的……时代在变,玩具在变,但童年的快乐从未改变。
如今,孩子们玩的是手机、平板、乐高,但那些曾经的弹弓、铁皮青蛙、四驱车,依然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你的童年,属于哪个年代?还记得当年最爱玩的游戏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红旗天工06孙颖莎同款#
来源:老傅谈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