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结”,何以“千千解”?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2 16:00 1

摘要:走进石首市综治中心,办公大厅宽敞明亮、功能窗口布局有序,前来办事的群众秩序井然。“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信,把群众诉求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一行字映入眼帘。

千年古城

见证着基层治理的智慧蝶变

一场以“群众只进一扇门”为目标的

基层治理革新正在火热开展

“一中心”管平安

实现综治中心“全域覆盖”

近年来

荆州强力推进四级综治中心

规范化建设

2045个综治中心建成

并投入实战运行

今年以来

共排查矛盾纠纷14005起

化解13985起

化解率达99.85%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一扇门”解千结

推进矛盾纠纷“一站化解”

各地综治中心积极探索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路径

形成了“一中心多用

多中心合一”模式等

一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新时代“枫桥经验”

在荆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高标建设

“一站式”服务,打造家门口“解忧站”

走进石首市综治中心,办公大厅宽敞明亮、功能窗口布局有序,前来办事的群众秩序井然。“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信,把群众诉求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一行字映入眼帘。

“工作人员都特别热情,就像进了自己家一样。”前来调解劳资纠纷的张先生感慨道。在这里,他亲身体会了一次“全链条”服务:劳动监察部门认定工时,律师拟定薪资支付方案。很快,拖欠的劳务费顺利到账。

“一站式”服务,“一扇门”解纷的背后,离不开石首市综治中心的久久为功。近年来,石首市综治中心立足高标准建设解纷阵地,统筹整合各类解纷资源和力量,按照法治化“路线图”和解纷流程,全面研、精准交、高效办、重点督、限期结、综合评,力求把优质解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2024年,该中心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9.6%,信访事项办结率达100%。

只进一扇门、能解万般事,让群众带着问题来、带着满意走。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中,荆州以1个市级综治中心为统领、8个县级综治中心为主力、129个乡级综治中心为触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综治网络——

推进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个规范化”。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原则,以“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线上入驻”等方式,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统筹仲裁机构、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等力量入驻,全市442个单位、54个调解组织、3个仲裁组织、21个社会组织进驻市、县、乡综治中心,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目标。

推动资源整合从“空间融合”迈向“流程融通”。市、县级综治中心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公共法律服务、应急管理“四位一体”,乡镇做到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政法智能化应用中心、戒毒康复中心“七中心合一”,加快实现“一个中心管平安、一个平台强治理”。

实战运行

“一揽子”解决,多元化化解“千千结”

“你们曾是一起纳凉、分吃一碗饭的亲人啊。”4月15日,沙市区胜利街道永红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里,网格员邓庆玲翻出泛黄的老照片,指着两家门前共栽的老槐树感慨道。年过九旬的卢奶奶与老邻居万师傅在邓庆玲的见证下握手言和,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邻里纠纷终于画上句号。

卢、万两家比邻而居近五十年,早年因占地、院落边界、遮阳棚等问题产生摩擦,双方各不退让。今年初,沙市区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走访十余次后,邓庆玲发现两家矛盾背后藏有温情线索——万某幼年时曾因高烧昏迷,是卢奶奶冒雨背他求医。邓庆玲反馈情况后,综治中心迅速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在经过数次调解后,万某主动承诺将争议雨棚整改,并清理门前杂物。

人在格里走,事在网中办。如今,在荆州,像邓庆玲一样的专职网格员已有6620名,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进行政策法律宣传、社情民意收集、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解、民生事务服务,成为基层综治工作的“毛细血管”。

综治工作,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如何打通基层“毛细血管”,让综治中心真正“用起来”“用得好”?

荆州以“绣花功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发现、调处化解、反馈报告、抚慰救助等工作,探索出一条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基层治理新路。

在松滋,积极探索“1234”解纷模式,打造“调解优先、诉讼断后、信访兜底、综治预警”的全链条服务机制。

在监利,以“五调联动”为载体,建立预警预防、多元化解、应急处突、统筹调度新机制,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

荆州区探索“解纷超市”“法院+工会+N”等多元解纷模式;公安县深推“两段集成、两端发力”四级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洪湖充分发挥群防共治力量,创新发展“平安洪湖赤卫队”……

一个个鲜活案例,一项项创新举措,是顺应时代变迁、回应群众需求的躬身实践,更折射出“‘一站式’多元解纷”的治理智慧。

数智提效

“一张网”管理,精细化推进“前端防”

“危险区域请尽快离开,已通知您的老师和家长。”烈日炎炎下,荆江大堤郝穴镇铁牛矶段,一群孩子正在嬉戏,突然,附近的喇叭发出紧急警报。

这种语音播报预警机制是江陵县建强综治中心、加强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新举措。近年来,江陵县在长江岸线66公里堤段92个易溺水点设置智能监控系统,当发现有中小学生在水边逗留或玩耍时,“神器”会立即捕捉到活动轨迹和人脸信息,并通过语音广播系统自动发出警告,直接呼叫其姓名,同时短信平台发送预警短信给学生家长、老师。

“‘电子云眼’”和‘云喇叭’搭建了3道防溺水线。”江陵县政法委综治中心主任王元杰介绍,第一道防线是危险水域警戒区,工作人员可以及时介入处置;第二道防线是重点人员监控,可与教育系统的信息库联动,即时发送短信提醒;第三道防线是下水警报,摄像头会自动触发报警,通知相关部门迅速采取行动。

从“智能监控”到“远程喊话”,从“部门联动”到“联合作战”,这种高效联动机制源于综治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实践。近年来,荆州狠抓综治中心智治支撑,依托全省政法智能化建设“1234”工程,一体化部署综治网格平台、“雪亮工程”系统、会议视频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平台,确保系统平台全部入驻。

横向打通信息平台数据壁垒。各级综治中心着力加强平台管理、人员培训,将自建在用网络平台与省级网格平台数据融通、平台贯通,确保业务数据和流程无缝对接,实现网格化管理“一网统管”“一屏显示”。

纵向贯通四级联动响应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中心统一收集民情、社情、警情、舆情等基础数据,通过“日排查、周研判、月调度”工作机制,构建起“市级决策—区县处置—街道调解—网格巡查”的智能治理链,力求矛盾纠纷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站在新起点

荆州正以“走在前、挑大梁”的担当

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

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描绘平安荆州的壮美画卷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