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旺苍县:“金”枇杷从前扁担挑着卖 如今键盘敲着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2 16:07 1

摘要:采摘、选果、称重、打包准备邮寄……忙完一单新订单,凤凰村一组果农牟泽兰抽空向记者介绍:自己家种有5亩枇杷,今年的产量不错,现在已经陆续成熟上市,今年可能有12000、13000斤枇杷产量。

初夏,四川省旺苍县张华镇枇杷进入丰产期,沿着树间小道穿行,碧绿的枇杷树上金灿灿的果实压弯了树枝,直叫人垂涎欲滴。

5月22日,走进张华镇凤凰村,便见沿路售卖枇杷的摊点,果农坐在撑起的遮阳棚内,摆弄着手机:“来,扫我们的二维码,手机下单后随即打包邮寄到你家……”

采摘、选果、称重、打包准备邮寄……忙完一单新订单,凤凰村一组果农牟泽兰抽空向记者介绍:自己家种有5亩枇杷,今年的产量不错,现在已经陆续成熟上市,今年可能有12000、13000斤枇杷产量。

牟泽兰是当地最早种植枇杷的农户,种植枇杷已有20年的历史,起初,由于缺乏经验,她遭遇了技术不成熟、销路不畅等难题,但通过不断学习技术,从品种改良、疏花疏果,到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的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还进一步提升了果品质量。

20年枇杷产销之路,牟泽兰和老乡们也经历了阵痛期。2005年前后,村里枇杷大规模种植,但销路却不畅。“我们当时尝试在公路沿线向过往车辆叫卖推销枇杷,有的时候一框枇杷拖出去卖不掉,烂掉了再拖回来。”说起之前的销售难,牟泽兰一直摇头。

现在,张华镇已发展枇杷1200余亩,总产值预计300多万元。而随着直播带货的火热,以往沿街叫卖,果农们等待客商上门收购的景象少了,村民们纷纷加入到电商销售的队伍中。

“自从邮政电商和快递入村,不仅枇杷销量大幅提升,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近几年线上销售带来的效益比原来好多了,网上一箱10斤的枇杷可以卖到100元,比市场上的价格要高得多。” 牟泽兰说。

在凤凰村,像牟泽兰这样的种植户共有100余户,往年都是在外务工,随着枇杷产业逐渐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如今枇杷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其自身质量优良,凤凰枇杷在市场也供不应求,今年开园以来,订单就源源不断。

张华镇凤凰村村民牟静2005年开始枇杷种植,由于依赖传统集市销售,收入不稳定。随着电商服务的深入,牟静也玩起了销售“新花样”,现在通过朋友圈、抖音等平台,这几天每天都可以卖出去100到200斤,等到大面积成熟上市的时候,一天最高可以卖出700到800斤,甚至上千斤。“村村都有快递运营点,运费也便宜,只要有货发,一个电话快递就上门来收寄了。” 牟静说。如今,一箱箱枇杷通过线上渠道走出大山,她的日子越过越好,既脱贫又致富。

如今,当地枇杷得益于前期的精细化管理,凤凰村的枇杷长势喜人,当地还通过大户带动小户,发展枇杷种植产业,枇杷产业也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预计今年人均收入能达到14000元以上。

今年,为帮助全县果农拓宽销售渠道,旺苍县邀请网红主播直播带货,利用抖音、微信小程序等助农户增收拓宽种养殖销路;探索建立产、销、运的销售机制;积极对零售商,携手顺风、中通、申通物流,在种养殖村设立揽收点,为农民网销创造了条件。

电商平台的顺利对接和成功运营,不仅扩展了产品销路,也提升了品牌价值,让更多的具有旺苍特色的农产品“坐上”加快“三农”发展的时代“高铁”,走向全国各地。

“不仅在线上铺开销路,又要在线下发力打造精品。目前,全镇培育了枣林皮蛋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成了‘松浪味道’‘枣林茶庄’等乡村农家乐和民俗,推出了凤凰—松浪—大地—双龙—三汇—枣林,宋水—友坝—大梁等3条乡村旅游特色线路,丰富乡村旅游体验,让游客‘留下来’。”张华镇副镇长邵兰表示,下一步,将抢抓实施乡村振兴的机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优势,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集特色产业、农业采摘、观光旅游、乡村度假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度假区,让乡村旅游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渠道。

来源:四川行业动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