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已接近尾声,这一年来,全国各地对文旅产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从文旅相关部门开通社交账号主动营销到各种旅发大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底,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了与旅游发展或文旅发展相关的主题大会。
2024年已接近尾声,这一年来,全国各地对文旅产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从文旅相关部门开通社交账号主动营销到各种旅发大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底,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了与旅游发展或文旅发展相关的主题大会。
因为当前土地市场遇冷,地方财政收入急剧下降,各地都在培育新产业来带动城市发展,许多产业,如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等,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技术门槛相对较高,还受资源的制约。
文旅产业不同,因为游客现在的需求不只是观光,去看山看水,更想要去体验一种生活方式,最关键的是,一道美食、一个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就能带火一座城,吸引游客奔赴而来,从而带动交通、餐饮、住宿、零售、文化娱乐等多个行业的发展。
因此,许多地方都把文旅产业当作发展经济的救命稻草,只要文旅与演艺、农业、工业、体育等众多领域相融合的某种形式火了,大家都会跟风而上。
当阿勒泰地区旅游因《我的阿勒泰》出圈以后,全国各地也掀起了拍摄文旅微短剧的热潮。
当“跟着演出去旅行”等新玩法成为新潮流,从一线城市到十八线县城,演唱会、音乐节遍地开花。
当文旅+体育创造了新的旅游热点,各大城市体育赛事数量井喷,仅马拉松今年全年认证赛事就超300场。
好像万物皆可文旅+,虽然旅游市场热点一个接着一个,但是能接住泼天富贵的城市并不多,为什么?因为许多人对文旅行业存在极大的误解,认为文旅行业门槛低,好像“敲敲锣、打打鼓”,通过营销宣传声量把消费者吸引来了就行。
这种想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把游客吸引过来不容易,二是让游客主动留下来消费更不容易。
先说把游客吸引过来。
以各地都开启了文旅微短剧赛道为例,今年拍出来的微短剧不少,但达到文旅宣传效果的却不多。因为创作逻辑冲突,文旅微短剧的落脚点在文旅,但核心在于故事内容,在于情绪共鸣,没有吸引力的故事内容支持,观众根本就不会去看,没有观看量谈何出圈,而现在的文旅微短剧要么偏重宣传旅游,就像以往的城市旅游宣传片,要么就是典型的爽文叙事,文旅沦为背景板。并且从创造到宣传,想要将文旅微短剧推送到大量消费者,成本不低,可能上百万砸进去了,市场都没有一个水花。
优质的内容,是传播的根本,只有从创作逻辑出发的微短剧,才能真正为文旅出圈赋能,否则只是一个浮于表面的流量工具,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还有赛事和音乐节,这种大型项目极大考验迸发式城市消化力,比如医疗、安保、交通等,小县城由于资源有限和综合能力相对较弱,在举办这类大型项目时容易出现问题,像大量的车辆和人员涌入,很容易超出其交通承载能力,造成交通拥堵。
还有小县城平时的安保力量主要是应对日常治安需求,对于大型活动所需的大量安保人员,可能无法满足,例如去年某地为举办迷笛音乐节,政府特意围绕停车场设置、交通接驳、生活保障、电力供应、医疗保障等统一调度、部门联动,结果没想到发生了大规模失窃事件,导致音乐节成为城市形象的“污点”。
其次把游客留下来。
以菏泽为例,因郭有才唱的一首《诺言》菏泽南站成为全网热度最高的网红打卡地,为了做好口碑,带动客流增长,菏泽当地文旅部门成立志愿服务队,提供免费的饮用茶水和手机充电,甚至将郭有才聘为文化旅游推荐官,可惜并没有等到“泼天的富贵”,从爆红到落寞,前后不过短短数十天。
因为菏泽缺乏吸引游客消费的场景,菏泽的旅游景点以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迹为主,如曹州牡丹园、水浒好汉城等,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观光游览层面,没有深度体验和互动性项目。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大多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观赏,难以留下深刻印象,无法满足现代游客对于多元化、个性化旅游体验的需求。
除了文旅消费场景之外,影响游客留下来的因素还有很多。
像最基本基础设施与接待能力,例如山西隰县的小西天景区因《黑神话悟空》火了以后,游客持续爆满,但由于景区空间有限,导致游客排队时间长,体验不佳,隰县因接待能力不足上了热搜。这不仅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也限制了旅游收入的进一步增长。
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资金的投入,新的问题又来了,许多旅游目的地的爆火都是“昙花一现”,而完善基础配套建设资金投入不菲,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的合作,这需要长期的积累。文旅产业的确是“一业兴带动百业旺”,旅游发展得好能带动交通、餐饮、住宿、零售、文化娱乐等多个行业综合收益的提升,但前提是,你得有这些配套。
文旅产业不是简单的买卖,更不是拍脑袋的决策过程,它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产业,需要深入的市场研究、科学的规划设计和持续的运营管理,而地方专业人才供应不足,制约了产业创新发展。
CTDU中旅联作为城市文旅产业系统运营商,从城市品牌建设、资源梳理、产品建设、营销体系、产业运营五个维度着手,旨在帮助城市构建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文旅产业生态体系。地方发展文旅产业不能盲目跟风,看着什么“火”就做什么,只有秉持长期主义,从各个维度精心耕耘、持续发力,才能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及数据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作分享使用,不涉及商业范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中旅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