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寒风吹落金黄的树叶,气温逐渐降低,候鸟迎来了又一轮迁徙。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平潭县,海洋性气候明显,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每年11月,雁鸭类从西伯利亚向南迁徙;每年3月,家燕、莺类从澳大利亚向北迁徙,都会在平潭县停留驻足。而横跨平潭海峡的平潭海
刘博(左)和工友正在为鸟儿“搬家”。通讯员 李金明/摄
随着寒风吹落金黄的树叶,气温逐渐降低,候鸟迎来了又一轮迁徙。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平潭县,海洋性气候明显,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每年11月,雁鸭类从西伯利亚向南迁徙;每年3月,家燕、莺类从澳大利亚向北迁徙,都会在平潭县停留驻足。而横跨平潭海峡的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也成了这些“天空舞者”迁徙途中的一处临时落脚点。
每当繁忙的高铁与候鸟的迁徙交织在一起,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便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条全长16.34公里的“海上长虹”,每天承载着近百趟列车和数万个归家的梦想,穿越海上风暴,驶向希望的彼岸。然而,在这片繁忙与希望交织的天空下,却有一群不期而遇的“舞者”,它们轻盈地在接触网上跳跃,为这条交通要道增添了一抹不同寻常的风景,也带来了难以预料的挑战。
刘博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供电段平潭供电工区的工长,同时也是这群“天空舞者”的“守卫”。“它们看起来那么美丽,可实际上却是供电设备的‘定时炸弹’,而且它们很‘聪明’,专挑供电设备的接触网死角筑巢。”刘博说。接触网设备电压高达27500伏,当列车行驶在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上,一旦因鸟巢引发接触网短路,导致列车断电,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保障供电安全,成了刘博和同事们最艰巨的任务。
今年平潭供电工区首次引入了人工智能接触网智能巡检系统。这套系统就像一个“鸟窝雷达”,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设备状态,自动识别鸟巢隐患,并提前发出预警,相较于人工巡检,大大提高了巡检的效率和准确性,减轻了刘博和工友的负担。
“发现鸟窝后我们得第一时间去处理,也就是当天晚上高铁停运后。”刘博介绍说,现在正是鸟儿开始繁殖的季节,线路上安装的驱鸟器,有的鸟儿不仅不怕,还会“应声起舞”。
“为了保障线路安全,我们就要给鸟儿搬家,首先在线路上把鸟窝完整地拆下来,存放好,待接触网清洗作业结束后,再回工区路上寻找茂密的大树,高度不能低于两米,然后把鸟窝放在树上。”为鸟儿找新家,是刘博和工友凌晨的另一项工作。
久而久之,刘博发现单纯的清理并不是长久之计,通过长时间与鸟儿的“斗智斗勇”,刘博慢慢摸索出鸟儿们筑巢的原因,“这些候鸟之所以选择在接触网上筑巢,是因为它们认为这里是躲避天敌、繁衍后代的理想之地”。
问题找到了,如何解决又成了新难题。“驱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得找到人鸟共处之道。”刘博说。多年来平潭供电工区的职工一直和鸟儿在家的选址上“争论不休”,既然是家的选址,就得为鸟儿造个“小区”。于是,一个既暖心又充满智慧的“搬家计划”在刘博的脑海中浮现。今年9月,他和同事在大桥附近精心挑选了一块地方,建立了生态驿站,为鸟类打造安全的“新居”。这套方案,既保障了供电安全,也为候鸟提供了更好的栖息环境。
在构建这个生态驿站的过程中,刘博和工友们投入了无数心血与汗水。选择地点是首要任务,他们不仅要考虑地势、土壤条件,还要确保该区域远离人类活动的干扰,为鸟儿提供一个真正宁静的家园。“对我们而言最难的是地址的选择,不仅要有茂密的树林,还得临近海边。”刘博介绍说,经过多年的观察,他发现,筑巢的鸟儿种类繁多,食物的多样性让临海成了选址的重要依据。“我们走了好几个地方,最终选择在大桥底下的林子里设立生态保护区。”刘博展示着自己的微信步数,日均4万步的辛劳最终换来临海的林子作为鸟儿的“新家”。林子不仅树木茂密,便于鸟儿躲避天敌,而且临近海边,有丰富的食物来源,确保候鸟能够安心栖息。在“新居”周围,刘博和工友们还特意设置了生态教育标识和宣传牌,引导公众了解并尊重这些远方的来客,共同守护这片天空的和谐。
为了吸引鸟儿尽快适应并入住“新居”,刘博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模拟鸟儿的叫声和筑巢环境。于是,00后新职工王超在网上下载了许多鸟儿的叫声,在白天巡视作业的时候,会先将音响设备在林区内循环播放,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和谐的氛围,作业结束后再将音响收回。同时,他们还在林区内设置了人工鸟巢,用树枝、干草等材料搭建,既符合鸟类的筑巢习性,又能为它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繁殖场所。为了打造好这片新“小区”,刘博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详细记录着这些新“住户”的习性。这些细致入微的举措,让鸟儿感受到了这里的温馨与安全,逐渐开始尝试接近并最终选择在这里定居。
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生态驿站终于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许多鸟儿开始陆续搬入“新居”,它们或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或在溪流边悠闲地觅食,享受着这片由人类精心打造的乐园。“慢慢地,我们接触网上鸟窝的数量开始下降,生态驿站建立起来后,鸟窝数量相较之前减少了许多。”刘博激动地展示着“鸟窝雷达”上显示的数据。如今,每当发现鸟窝时,他们都会小心翼翼地将其移至林区内的安全地带,尽量减少对鸟类的干扰。同时,他们还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迁徙的数据,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搬家计划”,为未来的鸟类保护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依据。
在他的带领下,工区的职工也逐渐学会了与这些“天空舞者”和谐共处。“之前每到这个时候,就觉得鸟儿给我们增添了许多工作压力,对它们而言也是一场生命危机。”王超说。在跟着刘博进行鸟儿的“搬家”行动后,他对这些“天空舞者”的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不再将鸟儿视为“敌人”,而是将它们看作这片天空共同的主人。如今,每当工区的职工看到鸟儿在生态驿站里欢快地歌唱、自由地飞翔时,他们的心中都感到欣慰和满足。
“马上就要到春运了,我们想着回家,也要让候鸟顺利‘返乡’。”刘博说这句话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