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个股民九个亏,还有一个在半信半疑。”你以为自己选股如神,踩点精准,结果一进场就被“绞肉机”收了智商税。A股不是赌场,却比赌场更让人心跳骤停。不是你不够聪明,而是你把时间点押错了。
“十个股民九个亏,还有一个在半信半疑。”你以为自己选股如神,踩点精准,结果一进场就被“绞肉机”收了智商税。A股不是赌场,却比赌场更让人心跳骤停。不是你不够聪明,而是你把时间点押错了。
朋友老张是个“老股民”,入市十年,每年都在“苦练技术”,却从未逃脱“涨不上车、跌正好躺”的魔咒,直到他彻底改了策略——全年九个月空仓,就等那一两次股灾暴跌后一把捡钱,赚个20%闪人。听起来“胆小又保守”?可老张一年赚得比那些整天盯盘的“韭菜兄弟”多得多。为什么?因为他懂了:炒股,不是天天看K线,而是等风来。
这一套听起来“佛系”,其实背后是铁一般的纪律、狼一样的耐心、猪一样的沉得住气!
中国股市历史上,“股灾”早已不是新词,从1992年“327国债期货风波”,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再到2015年那场轰轰烈烈的“千股跌停”,再到2022年地产连锁雷暴、科技股集体跳水……
股民张阿姨家中三代人,从爷爷到孙子,全都“上过车、被割韭”。她总结出一条真理:“牛市是偶然,熊市才是常态。”
以2015年股灾为例:那一年6月15日至7月9日,沪指从5166点跌至3373点,短短20个交易日蒸发将近35%,创业板更是“跌成狗”。那些满仓干进去的散户,无数人爆仓离场,资产腰斩;但冷静观察的人,却在7月中旬果断低吸,仅用一个月赚回了20%-30%,然后再次撤退。
老张不是神,只是明白一个道理:“不怕错过机会,就怕把自己赔进去。”
他每年基本保持全年80%时间空仓,专门研究历史大跌周期、指数估值中枢与技术面临界位置。只有在以下三种情形同时出现时才进场:
指数连跌5天以上,跌幅超15%,恐慌情绪爆表媒体全是唱衰声音,“散户心态崩了”成为热搜关键词沪深300市盈率低于10倍,PB逼近历史低点老张操作从来不恋战,进场只做反弹,只赚“别人恐慌他贪婪”的那段情绪差。赚够20%立即出局,继续“龟缩”。
你笑他“胆小如鼠”?但现实是,那些一年365天满仓炒股的散户,平均收益不过-8%至-20%;而老张稳定年化在+15%左右,且回撤极低。
这不是运气,这是理性+纪律的胜利。
炒股最难的,不是选股,不是择时,而是“忍住不动”。很多人觉得自己一天不盯盘就浑身难受,实际上这正是A股给你设下的“心理陷阱”。
在中国A股这样的市场结构中,大量政策导向、信息不透明、机构割韭菜机制明显,长期持股者往往难有回报,反而是能忍得住寂寞、精准捕捉机会的“空仓派”笑到最后。
以2023年为例:
上半年:指数震荡不断,行情反复,短炒者多数亏损;8月中下旬:地产暴雷、券商跳水,沪指跌破3100点;9月初:老张进场布局白马+中字头+低估银行;10月中旬:市场强势反弹,沪指回升至3200点,老张果断撤离。净收益+18%,满打满算进出市场不到30天。其余时间,他用来研究、旅游、钓鱼、陪家人,活得比那些天天盯盘的“焦虑股民”滋润多了。
在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过来人”开始转变思维,曾经的“满仓信仰”变成了“佛系空仓论”:
@理性炒股侠:现在我只做两次大跌,每次搏一个反弹就走,稳得不行!@股灾捡钱王:感谢2015年股灾给我上了一课,学会空仓才是真正“悟道”。@基金沉船者:满仓五年不如人家空仓一年,这就是现实……他们共同指出一个道理:炒股不是天天有行情,而是要识得时机。就像种田,有播种期、成长期、收割期,错了时间,就是颗粒无收。
A股本质是结构性机会市场,并非持续牛市型市场。很多散户被“长期价值投资”洗脑,结果长期被割;而真正赚钱的,是那些知道何时该动、何时该静的人。
核心原因:
政策市特征:突发政策影响大盘走向,普通散户信息滞后;散户博弈局:机构主导、资金博弈,涨跌周期波动剧烈;缺乏退市机制:很多绩差股长期“僵尸化”,无价值可言;全民炒股心态浓:市场情绪易极端化,容易形成集体踩踏;面对这些特性,“高频操作+长期持有”的策略风险极大,而“守株待兔,专等大机会”的方法则更适合散户。
别再羡慕那些天天晒收益的“股神”了,他们可能只是短期运气好而已;真正的智者,是那些能够管住手、放平心,在关键时刻才猛虎出山的人。
炒股不是比谁更勤奋,而是比谁更有“战略性懒惰”。你空仓不是逃避市场,而是在等待那个“属于你”的黄金坑。
所以,放下每天追涨杀跌的焦虑,学会把控节奏,才能在A股这场“心理博弈”的马拉松中走得更远。
你是否也曾有过“被动满仓,频繁止损”的痛苦?是否也曾梦想过“轻松捡钱,一战封神”?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炒股心得,聊聊你最成功或最失败的一次操作经验!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请点赞、收藏、关注我,别让它“跌停”在你的浏览器里!
来源:浓情蜜意爱在西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