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永旺广州天河城店将于 6 月撤场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作为与广州天河城同步开业、陪伴广州街坊长达 29 年的老牌商超,永旺天河城店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记忆。然而,随着租约到期,这家日资零售巨头旗下的门店或许也将走到命运的十字路口。这一事件不仅让众多消费者感到
近日,永旺广州天河城店将于 6 月撤场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作为与广州天河城同步开业、陪伴广州街坊长达 29 年的老牌商超,永旺天河城店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记忆。然而,随着租约到期,这家日资零售巨头旗下的门店或许也将走到命运的十字路口。这一事件不仅让众多消费者感到不舍,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商超未来走向的思考。
永旺退场,永辉进场?
据了解,永旺在广州天河城的租期将在今年6月30日到期,永旺天河城店的续约合同“双方还在沟通中”。而不久前,媒体实地探访获悉,超市内依然有非常多的顾客前来选购商品,热门的生鲜和寿司区域依然火热。针对撤店,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对于超市六月底或即将搬迁事宜并不清楚。
有员工私下透露:“我们大概做到6月底,具体时间等通知。”永旺客服也重申“未收到结业通知,门店正常营业”,然而供应商却表示:“上周开会说6月中旬开始撤场,永辉接手,现在常温产品已经停止补货了。”
而这一消息,从天河城集团和永辉方面了解到,永旺所在的负一层位置确实将要启动改造,并且,永辉的调改店将入驻天河城负一层。这一位置正是永旺超市所在地。天河城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广州天河城B1全层即将启动焕新改造,届时空间动线、商业定位和业态内容将全面迭代升级,希望给市民朋友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永辉超市相关负责人则透露,永辉位于广州中心城区首家自主学习胖东来调改门店将在9月亮相广州天河城。
1985年,日本零售巨头永旺株式会社开始涉足中国市场,在香港成立永旺百货,两年后,其在香港开设了首家综合百货超市Jusco“吉之岛”。
1996年7月,永旺来到内地,在广州天河城开设了内地首家吉之岛,正式拉开了在内地零售市场的扩张序幕。2013年,永旺将旗下的“吉之岛”“佳世客”统一更名为“AEON”永旺。营业至今接近29年的永旺天河城店即将撤场,多位市民表示不舍。
传统商超的集体困境
永旺并非个例,近年来,传统商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陷入困境。无论是本土品牌还是外资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电商的冲击下,消费者购物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线上平台购买商品,享受便捷的配送服务。与此同时,新兴零售业态如精品超市、社区团购、折扣店等不断涌现,进一步瓜分了传统商超的市场份额。
永旺的困境是传统商超行业的缩影。自1996年进入中国内地以来,永旺凭借其独特的日式经营风格、丰富的进口商品以及颇具吸引力的促销活动,迅速在广州零售市场站稳脚跟,并在一段时间内实现了快速扩张。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永旺的优势逐渐被削弱。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仅上半年,沃尔玛、永辉等16家超市品牌已关闭超45家门店。其核心症结在于传统商超长期依赖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促销费的“货架经营”模式,导致商品同质化严重,丧失对供应链的掌控力。
与此同时,山姆会员店以“少而精”的选品逻辑和会员制锁定中产客群;盒马以“前置仓+即时配送”重塑消费体验;胖东来通过极致服务与员工激励成为行业标杆。反观传统商超,既缺乏差异化商品,又难以突破服务与效率的瓶颈,而年轻消费者追求“即买即得”的便利性与个性化体验,传统商超仍困守大卖场模式,动线冗长、场景单一。胖东来调改案例显示,精简SKU永辉调改店下架近80%单品、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员工服务意识,可显著提升客流量与销售额。
除了永旺,还有许多传统商超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曾经辉煌一时的家乐福、大润发等等,这些传统商超的结局,充分说明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那些固步自封、不愿改变的传统商超,正一步步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
传统商超调改,并非万能药
2024 年,胖东来对步步高、永辉的帮扶调改,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引得华润万家、联华超市、银座超市等一众传统商超纷纷开启自主调改之路。
胖东来模式虽受追捧,但简单复制可能流于表面。例如,部分企业仅调整陈列或服务话术,却未触及商品力与供应链等底层逻辑,导致“高投入低留存”。江苏一超市雅家乐调改初期因忽视供应链自主权,曾陷入价格失控困境,后通过本地化直供才逐步改善。
调改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门店改造、员工涨薪如物美调改后薪资涨幅达50%、供应链优化等。若企业现金流不足或区域市场容量有限,可能难以为继。作为胖东来帮扶对象,永辉为调改计划关店250-350家以平衡调改成本,暴露了资源分配的矛盾。
传统商超争先调改的背后,实质是对零售本质的回归。过去,许多传统商超扮演着“二房东”的角色,依赖供应商,自主经营意识薄弱,与消费者的联系松散。如今,调改的核心围绕“人货场”展开,强调提升员工待遇与服务体验,优化商品结构,改善购物环境,这都是在重新聚焦消费者需求。反观山姆超市通过“少而精”的选品逻辑与会员专属服务锁定中产客群,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7.7%。
传统商超要避免盲目模仿,需结合区域需求如县域市场偏好本地化商品、企业基因如物美重数字化制定策略,探索属于自身的长期业态革新发展道路。
消费者不需要每一家超市都变成胖东来,零售的本质是商品力、效率与用户体验的三角平衡。调改是传统商超转型的重要工具,但唯有跳出“千店一面”的困局,才能在零售业的新周期中重获生机。
本文综合于广州日报、东方财富、雪球等
来源:正商参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