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省,突然出招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2 14:53 1

摘要:“政策包”包括6份文件、87项举措,涵盖影视产业、演艺市场、动漫影视产业、网络游戏产业、电子竞技产业、网络视听产业六大领域。

今天(5月22日)上午,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开幕。

下午2点,广东省相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宣了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包”。

“政策包”包括6份文件、87项举措,涵盖影视产业、演艺市场、动漫影视产业、网络游戏产业、电子竞技产业、网络视听产业六大领域。

比如在支持影视产业方面,主要有以下政策:

1、 发挥广州、深圳双城引擎作用,沿珠江口两翼布局建设影视产业集聚区,打造“双核”驱动、多点支撑、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

2、 选题孵化或剧本创作阶段最高给予500万元扶持,生产阶段按开机拍摄、获准发行、公映播出等环节分步给予扶持,合计最高2000万元。

3、 故事影片国内票房达1亿元的奖励500万元,最高奖励3000万元。

4、 获评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院线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奖励800万元,微短剧奖励150万元,对境外发行广东出品影片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

在支持演艺市场方面,主要有如下政策:

1、 支持广州、深圳打造国际演艺之都。总结广州试点经验,推动将营业性演出相关审批权限下放深圳。

2、 支持演出单位组织优秀演艺作品赴境外演出或参赛参会参展,鼓励粤产演艺精品海外巡演,对符合条件的最高予以500万元扶持资金。

3、 各地对引进国际知名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提供便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当地有关规定,对观众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予以奖补,对同一主办单位每年最高予以400万元奖补。

在支持动漫影视方面,主要有以下政策:

1、 构建广州、深圳动漫影视“双核”高地,引领多城联动,形成“内容创作—技术赋能—衍生开发”布局。

2、 征集评选多题材原创动画片项目,入选国家级重点项目的作品最高给予50万元扶持。

3、 重点动画电影选题孵化或剧本创作阶段最高给予500万元扶持;生产阶段分环节给予扶持,最高2000万元。

4、 广东省影视制作机构出品的动画片(含网络动画片),获国内重大奖项,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动画电影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奖励800万元。

在支持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等方面,主要有以下政策:

1、 对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俱佳的优质网络游戏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扶持奖励。

2、 对在游戏科技领域取得显著突破的优质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扶持奖励。

3、 优化国产网络游戏属地试点办理流程,在广州、深圳两地分设游戏企业服务中心,推动核心游戏产业聚集区提升功能定位,对标国际一流标准。

4、 首次提出打造广州、深圳“电竞双核”,力争2030年进入全球电竞行业最具影响力城市行列。

5、 将广州、深圳打造成为“全球网络直播之都”“全球数智视听创新之都”。

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人口第一大省、对外贸易第一大省。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广东还是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文化出口第一大省。

广东目前拥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44.6万家,从业人员333万人,占全国1/7强。2023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7806亿元,连续22年位居全国首位;占全省GDP比重5.75%。

广东文化产业出口额,占全国的约40%,市场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东文化产业营收占了全国的1/6,其中数字出版营收占全国的1/5,音乐产业占全国的1/4、动漫占全国的1/3、游戏更是占到了全国的80%。广东去年电影票房52.64亿元,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广东诞生一大批“文化名牌”:比如原创舞剧《英歌》《咏春》火遍了海内外,“粤产动漫”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的“领头羊”,诞生了诸如“熊出没”、“猪猪侠”、“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现象级IP。

在很多人印象中,广东人低调务实,热衷于“搞钱”,广东的文化底蕴也似乎不如长三角、京津冀。为什么广东能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而且还成为文化出海第一大省?

这其实是“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完美配合的结果。

1979年改革开放刚启动的时候,广东人口只排全国第六,比山东、河南、四川都少2000万人左右。

到了今天,广东人口已经跃居全国第一,常住人口1.28亿元,比山东、河南多了2000多万人。如果按照“实时在粤”人口计算,常年有1.5亿人生活在广东,广东的人口优势更加明显。

在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是“近者悦、远者来”,这其实也适用于今天。如果老百姓用脚投票,不断到某个地区谋生活,一定说明这里做对了最重要的事情。

这做对了事情就是:广东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无形之手(市场)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形之手(政府)恰如其分地发挥了作用。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来了就是广东人”、“来了就是深圳人”等理念不断被唱响,让“孔雀东南飞”这一现象持续了40多年,至今仍然在持续。

由此,广东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不仅市场主体(企业+个体户)数量跃居全国第一,民企数量也是全国第一。

截至2024年末,广东的市场主体数量超过1900万,其中民营企业高达760万家,民企数量接近第二名(山东)、第三名(江苏)之和。

广东毗邻港澳,可以更方便跟国际市场接触、碰撞、交流。所以广东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更高。

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上,广东的“有形之手”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东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基本上形成了政府对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理念。虽然这两个词是近年来才走红的,但其实一直是广东坚持的理念。

设立国家级的文博会、文化强国建设论坛,就是“有形之手”为广东文化产业“画龙点睛”的妙招、关键之招。

20多年前,当很多省市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文化产业重要性的时候,深圳率先提出了设立国家级“文博会”。

那时候,深圳的经济总量虽已名列全国第四,但文化产业还比较弱小。

深圳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广东省和国家的支持,于是国家级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2004年诞生,让深圳、让广东抢到了一面重要的旗帜,一个重要的先机。

文博会不负众望,越办越好。二十年来,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超2.8万亿元,交易展示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超7万个,辐射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家也对文博会越来越重视,从2023年开始增设了国家级的“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博会”和“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双子星”。

有媒体这样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最强大脑”为文化强国建设献智献策,为培育壮大文化新质生产力提供“金点子”,从而推动文博会走在最前沿、越办越精彩;文博会则为“最强大脑”提供素材、实证和课题,为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提供源头活水、现实课件。

“文化双子星”的加持,让广东文化产业如虎添翼,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新出台的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包”,将对广东文化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本届文博会以“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会期5天,将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全国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海外线上线下参展商达305家。

来源:说话的胖头鱼

相关推荐